李佩瑩
【摘要】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yǎng)、個性充分的發(fā)展,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向。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意識讓學生發(fā)揮主人翁精神和培養(yǎng)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必須思考的問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大局意識、主人翁精神和管理能力及造就一批管理人才,讓他們“做主”是我這兩年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關(guān)鍵字】班級管理 ?低年級學生
學生“做主”即學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集體。通過兩年的實踐,我認為要實現(xiàn)低年級學生的自我管理就要將學生的自我管理和他們的心理特點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以下幾點是我最深切的體會:
一、在同學情感中培養(yǎng)大局意識。
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感情較淡漠,沒有集體意識,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所以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意識即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一、二年級的孩子們的感情不如高年級的深厚,他們之間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也較弱。因此,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我們是個集體,不能為所在集體丟臉,每個同學走出教室都代表我們班級。另外,在一年級時我還經(jīng)常組織他們一起做游戲,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每當學校組織各類集體活動時,我們班都積極參加,每次有同學為班上爭得榮譽時,我們都會為他們鼓掌歡呼。在時間的流逝和每次的游戲與活動中我們班的班級情感與日俱增。學生的自我封閉意識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整個班級的大局意識。
二、在勞動中培養(yǎng)主人翁精神。
在上小學之前,孩子們在家里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見掃把倒了也不扶起來的“小皇帝”、“小公主”的享受型角色。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要讓他們嘗試勞動后改變現(xiàn)狀的幸福滋味,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一年級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掃地,二年級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掃,每次掃完地以后我都會讓他們認真地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讓他們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進而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另外,班上的班委干部也不是由老師說了算,從一年級下期開始,我們班的班委就是由同學們民主選舉產(chǎn)生的。通過民主選舉,孩子們知道了自己手中的權(quán)利,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同時也強化了他們?yōu)榘嗉壏盏囊庾R。通過勞動和一些班級活動孩子們逐漸走出了“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心理狀態(tài),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更加熱情地參加班級各項活動。他們會為我們班的成功歡呼雀躍,也會為我們班的失敗愁眉不展。
三、在放手中培養(yǎng)管理能力。
當班主任最忌事必躬親,一個懂得“偷懶”的班主任才是一個好班主任。這種“偷懶”并不是說班主任“無為”而是“有心而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今年我逐漸將很多事丟給了學生。晨會課我丟給了班長,我只在旁邊為她補充;衛(wèi)生工作丟給了清潔組長,我只在旁邊提醒他們安排是否得當;板報丟給了幾個能寫會畫的孩子,我只為他們設計版面;后進生的學習我丟給了“小老師”,我只不時檢查他們的“教學成果”。另外,同學們通過競選還選出了職責長,讓他們負責班內(nèi)各項小范圍工作,如“門長”、“燈長”、“桌長”、“窗長”雖然孩子們的工作都做得很粗糙,有時還讓我丟面子,但是卻一天比一天好。對孩子們來說不管起步有多么拙劣,都應該放手讓他們大膽地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樹立起參與意識、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自理、自立和自治能力,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同時也可以打破班主任一個人一直管理班級、塑造學生的固有模式。
四、在信任中鍛煉班干部。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情緒、氣質(zhì)、意志、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都是很有個性的孩子,有的孩子對班干部的管理工作會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其原因一是有的孩子確實太自我為中心;二是班干部缺乏管理的藝術(shù)。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班干部雙眼噙滿眼淚到我這兒告狀的事。我也經(jīng)常不失時機將自己的一些管理經(jīng)驗傳授給他們,比如如何協(xié)調(diào)與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使自己的要求表達得委婉不讓同學覺得自己是在炫耀“官威”,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崗位,如何以身作則讓同學信服自己……有的班干部一開始勁頭十足,干著干著就打退堂鼓了,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打氣,充分地信任他們,再給他們一次鍛煉的機會,他們漸漸地就能掌握一些管理的技巧,漸漸地成為我的得力助手。不管孩子們有多小,這個班級始終是孩子們的,不管是同學還是班干部他們都能夠和應該從這個集體汲取營養(yǎng)和力量,作為有幸成為班干部的學生就應該給予更多的機會讓他們?nèi)ュ憻?。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對學生個人的能力培養(yǎng)相當重要。我們應該盡可能的解開對他們的束縛,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展示自我風采,練就其工作能力。
讓低年級的孩子學著“做主”不僅可以減輕班主任的負擔,還可以為他們高年級的自我管理以及通過自我管理實現(xiàn)的自我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從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來看,班集體實行自我管理,是教育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當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都要求每個人去奮斗,去拼搏,為社會做貢獻。只有每個人發(fā)揮主人翁精神,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曾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笨梢姡逃靡粋€孩子,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是多么重要。我們常感到有的學生習慣特差,是因為家庭成員身上有不少壞習慣,如有的學生家長愛說臟話罵人,孩子就潛移默化地把這個壞習慣帶到了學校,使校內(nèi)外教育不一。另外,學生養(yǎng)成的好習慣也要讓家長檢查、督促。因此,只有學生家長與學校老師配合,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習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家校合一,才會有效果。平時,我們要利用家長會、家訪、電話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與家長交流,指導督促家長配合學校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一,齊抓共管。
總之,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堅持,許多良好的習慣是在不斷糾正不良習慣的過程中逐漸形式的。在教學中,要掌握孩子的心態(tài),采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法,有效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只要找到一個巧妙的切入點,將會取得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葛敏蕓,張進;低年級學生班級管理[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11)
[2]李銀芳;低年級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J]《生活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