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萌 張一斐 賈 華
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是高校學生黨建的基礎性和經(jīng)常性工作。建立切實有效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對于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技術手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對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教育比較多,而對正式黨員的教育做得比較少,更多地注重入黨前的教育,忽視入黨后的教育,特別是對畢業(yè)生黨員的教育。而對畢業(yè)生黨員加強教育管理工作至關重要,能夠使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時刻不忘自己的本色,以優(yōu)異的工作成績來回報母校和社會。
大學生黨員入黨前教育做得比較多,而對于畢業(yè)生黨員教育做得比較少。在入黨前,大學生很重視各種黨員教育活動,但是畢業(yè)生黨員往往迫于工作壓力,已經(jīng)開始進行校外的就業(yè)實習等相關工作。另外,畢業(yè)生黨員的流動性較大,高校難以進行統(tǒng)一的教育管理,從而降低了對他們進行教育管理的質量。
傳統(tǒng)的講座報告等手段用得多,利用新媒體等新技術和新手段比較少。運用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已經(jīng)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部分高校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合理的規(guī)劃和必要的資金投入,不能推動教育管理平臺的建設,這顯然不能滿足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需求。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黨員的數(shù)量也隨之增長。許多優(yōu)秀的大學生黨員特別是畢業(yè)生黨員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主動到基層一線去工作,到艱苦的環(huán)境里去經(jīng)受鍛煉,積極參與當?shù)氐姆鲐毠怨ぷ?,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但是,社會轉型期所帶來的種種新問題和新情況也給大學生黨員帶來了新的困惑和疑問。有的畢業(yè)生黨員急功近利,注重眼前利益,與自己的入黨誓言背道而馳。高校應該充分挖掘潛能,想方設法為大學生黨員提供教育管理的平臺,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學習和成長,進一步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提高大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最終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大援鄂醫(yī)療隊“90后”黨員回信時強調:“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黨員已經(jīng)站在了新的歷史征程中,必須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的模式和平臺,不斷增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他們能夠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載體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不僅增強黨性修養(yǎng),重溫入黨誓詞,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黨員雖然是青年人群體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們閱歷不深,與社會接觸不多,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對國際和國內形勢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高校需要給予大學生黨員更多的教育管理,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此外,大學生黨員的動手實踐能力普遍不高,而單純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顯然不夠,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去增長本領,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只有不斷地認清當今國際和國內形勢的最新變化,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心和決心,用扎實的工作業(yè)績去回報國家和社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實現(xiàn)自身價值和理想目標。
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已經(jīng)深刻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大學生黨員對于知識的渴求,只有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育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拓寬教育管理載體。高校應該充分結合實際,融合黨員教育專題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和QQ群等新媒體平臺,將優(yōu)質的黨員教育資源與大學生黨員進行共享學習,開展線上學習討論并撰寫學習心得,真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喜聞樂見的教育管理載體也會贏得“95”“00”后大學生黨員的認可,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線上教育的新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將會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加放松地進行學習交流,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具體落實上,高??梢詫⒋髮W生黨員參加教育活動換算成積分,形成黨員教育管理的成績單,作為大學生黨員成長的記錄。而這種教育管理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畢業(yè)生黨員畢業(yè)前不在校的問題,他們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參加高校組織的各種黨員教育管理活動。
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在大學校園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努力做好新媒體時代校園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挖掘大學文化的豐富內涵,推動大學生黨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一方面,高校要做好宣傳欄、校園廣播、微信、抖音和微博等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平臺的融合和滲透,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新的內容和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繼續(xù)深入挖掘已有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依托“線上+線下”的模式,打造高校特有的校園文化品牌。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有效載體,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則更有利于把德育和智育、體育和美育有機結合。新媒體平臺的快捷和便利更是滿足了大學生黨員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自覺自愿地參與教育管理活動,在無形中接受思想教育,實現(xiàn)知識的增長、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意義重大。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大學生黨員認清當前的國際和國內形勢。通過開展“五一”和“十一”社會調研周以及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讓大學生黨員走訪企業(yè)、農(nóng)村、社區(qū)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愛國情感和實踐能力,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先進人物身上汲取營養(yǎng),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和更有品味的人生。通過撰寫高質量社會實踐報告并通過網(wǎng)絡的形式迅速傳播出去,形成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帶動周邊的同學,達到應有的教育目的。大學生黨員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再僅僅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雙向的灌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黨員沖鋒在前,擔任志愿者的身影不斷涌現(xiàn),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高校應該不斷挖掘和選樹典型人物,將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意志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不斷發(fā)揚光大。
針對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現(xiàn)狀,各高校應主動適應時代發(fā)展,認真研究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更加有效地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形成具有針對性、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