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醉
我國廣西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異常繁茂。白頭葉猴就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崇山峻嶺之中,它們夜棲于石壁之上或石洞之中,晝則游走于山林樹枝之間。由于數量稀少且生性警覺,因此直到上世紀50 年代中后期,動物學家才確認了它們的身份。
據我國古代奇書《山海經》的南次三經中記載:“發(fā)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現代學者考證,這“發(fā)爽之山”很可能就是如今我國廣西西南部的金秀大瑤山。而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瑤族人也都知道,在這茫茫大山之中確實生活著一種當地人稱之為“白猿”的奇異動物。
傳說“白猿”非常謹慎,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逃之夭夭。不過,只要瑤族山民唱起山歌來,這“白猿”便會坐在枝頭上老老實實地聽歌。
然而,傳說歸傳說,科學家們可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廬山真面目。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西郊公園動物管理所的著名動物學家譚邦杰先生前往收集華南地區(qū)的野生動物資料,在聽說廣西生活著一種“白猿”之后便趕到了南寧。
不過,這一次他仍然與神奇的“白猿”失之交臂,只在郊區(qū)的一家藥店里買到了一張“白猿”的毛皮。譚先生發(fā)現這張頭部為白色的毛皮的確可能來自于一種未知的新物種。只是苦于沒有見到“白猿”本尊,也不清楚它來自何方,所以并不能給出確切的結論。
到了1953 年,廣西方面突然抓到了一只活的“白猿”,并且還直接將其送到了北京西郊公園。譚先生一看便知,這動物并非什么猿猴,而是一種葉猴。但其毛色又與常見的黑葉猴區(qū)別很大。在經過了數年仔細的研究之后,1957 年這種動物被最終定名為“白頭葉猴”。白頭葉猴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中國人發(fā)現和命名的靈長目動物。
白頭葉猴是靈長目、猴科、烏葉猴屬、白頭葉猴種唯一的一種動物。它們的成年個體體長在60 厘米左右,體重在15 千克以下,尾巴長80 厘米左右,雌性略小于雄性。白頭葉猴僅棲息于我國廣西西南部的喀斯特熔巖地區(qū),是一種半樹棲半巖棲的動物。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部聳起的一撮呈倒三角形的白毛,宛如一個游蕩在山林里的廚師,在野外非常好辨識。
白頭葉猴主要生活在喀斯特石山峰叢洼地和峰林谷地之中,因主要吃各種植物的嫩葉子而得名。
有意思的是,它們從來不采食禾本科植物,故而對農作物根本不構成威脅,因此白頭葉猴才得以與世代居住在它們棲息地的人類和諧共處。不過,白頭葉猴不吃禾本科植物的原因可能是禾本科植物的含水性較差,而它們所需的大部分營養(yǎng)和水分都來自于吃的樹葉。
白頭葉猴棲息的石山峰林一般海拔都在500 米左右,年降雨量雖然高達1200多毫米,但年蒸發(fā)量和喀斯特地貌的滲透量要遠遠大于降雨量。因此,每年少雨干旱的時候,白頭葉猴也會來到地面上尋找水源。
由于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頭葉猴在野外的傳統(tǒng)天敵,諸如豹子、狼、鷹等,在它們的棲息地已經很久都沒有出現過了。不過,白頭葉猴仍然非常機警,下山喝水時,猴群里還設有專門把風的“哨兵”。稍有動靜,“哨兵”就會發(fā)出警報,猴群便四散而逃。
白頭葉猴是群居性動物,一個群體里以一只成年雄性為猴王。不過,與眾不同的是,白頭葉猴的群體相對較小,一般不會超過20 只。每天清晨,猴群便會從石山上下來到樹林里進食。有觀點認為清晨樹葉上的露水也是它們獲取水分的重要來源之一。
到了太陽升起之后,石山峰叢洼地和峰林谷地里的氣溫便會逐漸上升,到中午前后裸露巖石的表面溫度可達60 ℃以上。這個時候,白頭葉猴群早就已經吃飽喝足,在樹蔭底下或獨自休憩,或互相嬉戲。等到太陽偏西,氣溫開始下降,猴群才會開始一天中的第二次進食。
夜幕降臨之前,白頭葉猴群會全部爬到石山的懸崖峭壁之上,尋找一處石洞或是凸出的平臺休息。它們可以憑借自身的本領飛檐走壁,而天敵或是捕獵者則只能望洋興嘆。
白頭葉猴群內部等級森嚴,除了高傲的雄性猴王,即便是在雌性之間也有不同。等級高的雌猴在進食、飲水、夜棲等方面都有優(yōu)先選擇的權利。不過,在被趕出猴群的青年雄猴所組成的孤雄群中,等級觀念似乎已經被弱化,兄弟們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直到最后各奔東西去組成自己的猴群為止。
白頭葉猴一年四季皆可繁育后代,但在氣候宜人且食物豐盛的春、秋兩季較為集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初生的白頭葉猴幼崽披著一身金黃色的美麗皮毛,在以褐色山石和綠色植物為主色調的山林中顯得格外“耀眼奪目”,就好像是一只縮小版的山寨金絲猴。
2020 年的一天,有山民在樹林邊上發(fā)現了一只白頭葉猴的幼崽,隨后便報告了救護站。當救護站的汽車來到的時候,一只老年雄性白頭葉猴便來到車頭前,不斷地上躥下跳,給人一種非常焦急的感覺。經過觀察,研究人員認為那只白頭葉猴幼崽一定是老猴子抱過來的,希望能夠得到人們的救助。
這只老白頭葉猴一定是在猴王爭奪戰(zhàn)中落敗,在被趕出猴群之前搶走了這只幼崽。因為,幼崽如果繼續(xù)留在猴群里很快就會被新猴王殺害。
直到看著科研人員把幼崽抱上汽車,那只雄性老白頭葉猴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但遺憾的是,半個月之后這只名叫“茗茗”的幼崽仍然在南寧動物園里不幸夭折。從那以后,人們再也沒有見過那只孤獨的老猴王。
如今,野生白頭葉猴的種群數量在1300 只左右,且全部棲息于我國廣西的西南部地區(qū),它們也已經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