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鈴茜 李屹峰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體育課程在高校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如此,它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網球作為一項講究智慧、禮儀、高尚的紳士運動,其強身健體的作用自不必說。通過網球運動的訓練,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網球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其兼具健身、休閑和娛樂的特點,因此在網球運動的訓練中,構建大學生對于運動的喜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其樹立起終身體育觀念,這符合我國目前高校網球教學的具體要求。
網球運動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成長在美國,盛行于全世界。就其影響力來講,是世界上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球類運動。于1958年傳入我國。近年來,諸多高校已經將網球課程納入體育教學系統。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高校網球教學雖然文化氛圍濃厚,宣傳力度很大且渠道多元,但是一些任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沒有制定科學完整的課程計劃,教學形式較單一,多數高校學生也因為學習及生活方面的壓力,學習網球的積極性并不高,時間和精力投入實在有限,并沒有領悟網球學習過程獨特之道只是按照教師的指導動作進行簡單的重復練習,以攢夠學分為唯一的學習目標。另外,網球運動專業(yè)性較高,對相關設施資源的依賴性也更強,當前我國高校的網球教學設施雖逐漸增多,但學生在使用網球場地進行練習時往往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甚至有些時候不對學生開放,使學生的自主練習明顯不足,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除了場地的使用,網球作為“貴族運動”中的一員,需要學生一定的硬件資金投入,也限制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選擇。
(1)我國高校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因此,雖然高校的網球課程教學的開展相比過去已經大為增加,但課程設置過少,網球課程一般會被設置為體育選修課,課程開設時間不超過36個課時。并且多數高校的標準網球場館和相關設施建設仍然無法滿足課程教學需求,不少高校也忽視了對網球場館和設施的日常維護與更新,還有一些高校對使用網球場館、設施的學生征收費用。以上諸多因素都使得學生網球學習的積極性被打破,打網球的實際能力和專業(yè)性得不到明顯提升,大大降低了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的效果;
(2)高校網球課程教學開展過于重理論輕實踐。網球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其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主要是以理論為實踐提供科學的指導,并通過實踐訓練使理論內化。然而,大多數高校網球課程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場地有限只能重視理論教學,沒有足夠的時間為學生提供上場實踐機會。并且高校網球教學模式較單一,當前,很多高校的網球課程教學活動主要以單純的技術理論知識講解和教師示范的方式進行很少提及戰(zhàn)術,體能,心理與智慧的結合,不僅令學生感到沉悶無趣,還使學生無法進行足夠的網球訓練實踐,自然也無法保證有效提升自身的網球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全面了解和認識網球運動文化的特點、過程、性質和要求對于提高網球比賽的實戰(zhàn)能力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網球比賽是使網球在各高校得以推廣與交流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也能提升學生對網球的熱愛與技能水平,推動網球運動的良性發(fā)展。高校各院系之間很少舉辦常態(tài)化的網球比賽,甚至交流賽的舉辦都少之又少。網球教學以課程教學為主,網球比賽開展不足這就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拼搏毅力性,影響了網球教學質量;
(3)高校網球課程教學中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學生的需求主要體現下兩個方面:一是高校網球教師數量偏少,師資力量匱乏,即使教師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有些教師不得不教授多門體育課程,對于不精通的課程還要額外花時間進行臨時培訓。這也使得教師無暇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性,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具體的教學分析或外出學習先進的理念,降低了網球教學實效性。二是高校網球教師整體素質偏低。合格的高校教師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當前的網球教師或是專業(yè)能力較強,但教學研究能力不足,或是教學理念和知識結構滯后,沒有與時俱進使學生的網球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
網球教學改革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積極吸取他國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與此同時,還必須立足于本國的實際和傳統,緊扣“本土化的實際”,將繼承本國傳統、結合自身實際與借鑒外國課程改革先進經驗相結合,才能不斷推動高校網球教學改革的深化。對于西方先進文化技術充分引進吸收并利用,堅持在網球教學課程改革上統一性與靈活性的相結合。對于國外多媒體技術等新型傳播途徑進行充分利用,用多媒體技術來彌補傳統網球教學在空間上的弊端,讓學生更進一步提高對網球技術、戰(zhàn)術、體能、心理等更詳細的理解。并且,多媒體技術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學習資源,多媒體教學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學生,通過國外多媒體技術促進教與學的雙向交流。
加強對教學改革的領導工作,為教學改革提供強大的組織領導保障是確保教育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網球基礎設施不足是阻礙當前高校網球教學發(fā)展的重點因素,因此必須要加強高校網球基礎設施建設。強調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為高校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協調好師資培訓、人事編制、經費投入、設施設備配置等,做好輿論宣傳,為高校網球教學改革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A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網球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擁有更加良好的體驗,幫助其更好地掌握網球技能和網球文化的內涵,促進高校網球教育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一方面,要拓展網球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的來源,引入社會資金,擴大高校網球運動場地的面積,讓大學生有足夠地場地進行網球實踐,能自由地進行日常的網球訓練;另一方面,網球運動的針對性很強,高校還要做好網球基礎設施建設的日常管理及維護,提高網球基礎設施的標準性,并合理的制定長期規(guī)劃,提升其使用率,這樣才能推動網球教學改革的穩(wěn)步前進。
教師是高校網球教育的第一資源,也是網球教學中的主導者,更是教育變革的主力軍,充分信任、依靠教師,重視發(fā)揮教師作用,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一切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和關鍵。在網球教學改革中,要保障網球課程改革順利推進、取得預期成效,必須充分依靠、信任教師,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打造高素質的網球師資力量對高校網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極為必要。第一,高校應該暢通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網球教師的渠道,這些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技術經驗,有效提高學生的網球技能水平和實戰(zhàn)能力;第二,高校應該選派優(yōu)秀網球教師參加網球運動項目技能培訓,增強課程教學和課余訓練能力,另外要為教師制定符合個人的規(guī)劃,以周期性、常態(tài)化的培訓來優(yōu)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教學能力;第三,一些有條件的高??梢赃m當提升網球教師的薪資待遇,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激勵他們更好地投身于網球教學工作,更有效地提升網球教學的質量。
網球是一項高貴的、優(yōu)雅的運動,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在大學生學習網球運動的過程中,還應該豐富網球文化相關知識通過對于了解規(guī)則、禮儀以及運動精神全方位的學習。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影響深遠。大多數高校的網球課程安排為一周一次,學生的網球訓練時間嚴重不足。高校應該科學規(guī)劃,合理增加網球課程的學時,同時保持課程的連續(xù)性,強化肌肉記憶,加大學生網球訓練的強度,全面提升其網球技能水平。高校的網球教學應該注重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互聯網技術引入網球教學,對網球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為學生播放專業(yè)網球比賽視頻,提升學生的網球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理解。高校網球教學更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模式,必須采用先進的理念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有針對性的以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點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良性方式進行網球實踐練習,并及時糾正其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問題。
網球運動的競技性較強,要求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要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還需要較強的戰(zhàn)術意識、清醒的頭腦、敏捷的思維和較強的分析能力,包括:對對方戰(zhàn)術意識的揣摩,對各種戰(zhàn)機的把握,才能在比賽中應付錯綜復雜的局面,靈活運用各種技術,戰(zhàn)術,掌握比賽的主動權,表現出有勇有謀并且比賽時間越長,學生的體力消耗也就越大,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客服身體的極度疲勞,堅持到最后。高校應當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和組織各類網球競賽活動,并鼓勵學生踴躍的參加,競爭和比賽的形式更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網球水平。同時組織大學生觀看網球比賽或選拔水平較高的大學生親自參與網球比賽,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對網球運動的熱情,調動其學習網球的興趣。高校間可以組織校內校外的網球比賽,為學生提供參與網球比賽的機會,使學生在比賽中感受網球運動的氛圍,互相切磋交流,在比賽結束后的網球課程學習中,更能全方位地鍛煉心理素質,進行網球理論學習和技術、戰(zhàn)術體能訓練,讓自身網球技能更加穩(wěn)步前進。
為了滿足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多樣化需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實現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高校必須推動網球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我們必須要吸取網球教學中的種種經驗,正式當前存在不足的地方,有的放矢,多措并舉,以滿足教學的需求。提高網球運動在高校中的專業(yè)性和網球教學的實效性,推動高校網球教學改革未來長期向好的方面穩(wěn)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