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融現(xiàn)象與宋齊文士活動

      2021-03-08 12:23袁濟喜
      求是學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文學批評

      袁濟喜

      摘要:張融是南朝宋齊時代的文士,有著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與性格表現(xiàn)。他為人狂而不野,誕而有檢,與皇帝及大臣有著廣泛的交往;他善于把握尺度,保全自己,成為一種獨特的士人現(xiàn)象,折射出漢魏以來文士命運與人生道路的變遷。與此同時,他的文風與文學理論也自成體系,繼承了漢魏以來文學自覺的傳統(tǒng),同時又有所推進。從社會現(xiàn)象的維度去研究文人命運,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張融現(xiàn)象;宋齊政治;文士命運;文學批評

      DOI編碼: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1.014

      張融是活躍于南朝宋齊時代的名士,他接續(xù)了魏晉名士的任誕,又加以變通,在南齊永明時代形成了一種士人中的獨特現(xiàn)象,并且影響到文學領域,創(chuàng)造了一種怪誕的張融體,與沈約等人的永明體頡頏相抗,被齊高帝蕭道成目之為“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在后世文人中引起強烈反響,明代張溥贊嘆“白云清風,孤臺明月,想見其人”。張融現(xiàn)象是一種獨特的文士人生活動的彰顯,映照出南朝文化的光怪陸離,甚至也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士與文學的內(nèi)在機杼。對于張融其人以及形成的現(xiàn)象,以往的研究遠遠不夠,本文依據(jù)現(xiàn)有的文獻,擬對此加以探討。

      一、張融現(xiàn)象何以出現(xiàn)

      張融(444—497),吳郡人,出身世族,宋會稽太守張暢之子。初仕宋為封溪令,后舉秀才,對策中第,為儀曹郎。以故免官,后又被齊高帝蕭道成辟為太傅掾。人齊,為長沙王蕭晃鎮(zhèn)軍,竟陵王蕭子良征北諮議,并領記室,司徒從事中郎。官至司徒左長史,世稱“張長史”。張融形貌短丑,行止怪誕,善言談,工草書,其文也如其人“詭激”而“獨與眾異”。張融是南朝具有廣泛影響的名士。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張融的意義在于代表了魏晉名士風度在南朝的重構,也是漢魏以來士人對于人生道路選擇的產(chǎn)物。

      東漢時期,皇權統(tǒng)治面臨著空前的危機,皇帝被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所挾持,成為這兩個集團手中的傀儡,許多官僚與士大夫為了挽救統(tǒng)治者的崩潰,掀起了反對宦官集團的斗爭,受到殘酷的迫害。隨著東漢末期的動亂與三國的興起,士人集團脫離了皇權的控制,獲得了相對自由的身份,融入了士族團體。魏晉以來的士人,往往是世家大族與名士身份合而為一,兩晉時代更為明顯。魏晉以來,世家大族通過九品中正制與官田法,壟斷了做官的特權,占有了文化資源,以王謝為代表的名士團體便彰顯了這一點。兩晉時代的士人,享受各種特權與經(jīng)濟利益,憑借優(yōu)渥的家族與文化權利,雅道相傳,左右皇權。當然,在介入政治的同時,他們往往也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但是,他們的生活還是很優(yōu)越的,特別是東晉偏安江左的秀麗嫵媚的地理環(huán)境,更使名士們優(yōu)游其中,宅心世外,傾情山水,清談放言,形成了名士現(xiàn)象。

      劉宋政權是建立在軍功與寒人基礎之上的政權,與兩晉世族當政不同,這些武夫起家的皇帝對于先前的王謝家族本能地產(chǎn)生了抵觸與防范的心理,他們表面上虛與委蛇,骨子里是深加猜忌,而王謝家族中的一些人物卻并不完全了解這一點?!端螘の淙鮽鳌酚涊d:“(劉)義真聰明愛文義,而輕動無德業(yè)。與陳郡謝靈運、瑯邪顏延之、慧琳道人并周旋異常,云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徐羨之等嫌義真與靈運、延之昵狎過甚,故使范晏從容戒之。義真曰:‘靈運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云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者。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賞,故與之游耳。”這就再清楚不過地說明劉宋政要對于這些名士的看法與態(tài)度。謝氏家族中的一些優(yōu)秀人物,由于參與了劉宋政權內(nèi)部的爭權奪利,恃才傲物,最后慘遭殺害,比如謝靈運、謝晦、謝眺等人。謝晦對于劉宋政權多有貢獻,但最后因皇室內(nèi)部的斗爭而被冤殺,臨刑前作《悲人道》:“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實難。哀人道之多險,傷人道之寡安?!笨上Щ谥硪?。這些都對宋齊時代的士人心理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張融的祖父與父親也是在劉宋的政爭中遇害的。他的祖父張祎因不愿執(zhí)行宋武帝用毒酒鴆死晉瑯邪王的命令,自飲毒酒而死。張融父親張暢任職顯要,也是受害而死。這使他對于當時政爭的殘酷深有感觸,萌發(fā)了遠離政爭、佯狂放逸的想法。他的父祖以服膺儒學、操守高潔著稱,這些也對張融影響很深。他外表放蕩不羈,內(nèi)里篤守儒行,盡孝心,重情義,輕富貴,頗類似于阮籍。從《南齊書·張融傳》與《南史·張融傳》我們可以看到,張融的行為方式有這樣兩個特點:

      其一,自覺遠離政治中心,在小事上敢于得罪權貴,大事上則審慎對待。張融生活的宋齊時代,王朝易代與王朝內(nèi)部的政爭源源不斷,十分險惡,與張融同時的王融、謝超宗等人死于非命便是證明。因此,家族的教訓與周圍人物的遭遇使張融對于政爭怵惕不已,而阮籍等人遠禍全身的方式啟發(fā)了張融?!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陸修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融,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宋孝武聞融有早譽,解褐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孝武起新安寺,僚佐多儭錢帛,融獨儭百錢。帝曰:‘融殊貧,當序以佳祿。出為封溪令。從叔永出后渚送之,曰:‘似聞朝旨,汝尋當還。融曰:‘不患不還,政恐還而復去?!标懶揿o是東晉著名道教人物,他以白鷺羽麈尾扇送給剛成年的張融,稱他為異人。繼之張融又受到宋孝武帝的欣賞。但是當宋孝武帝建造新安寺時,張融出資甚少,宋孝武帝很不高興,將他打發(fā)到偏遠的南方任縣令。叔父送別時安慰他,不久就會回京。誰知張融居然說,不怕回不去,怕的是去而復回。這說明他對于回京是心存畏懼的。張融求取閑官,聊以養(yǎng)活家口?!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又與吏部尚書王僧虔書曰:‘融,天地之逸民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如草木。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侄俱孤,二弟頗弱,撫之而感,古人以悲。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阮籍愛東平土風,融亦欣晉平閑外。時議以融非治民才,竟不果?!睆倪@段自敘可以看出,張融頗有阮籍遺風,又似陶淵明的求官以養(yǎng)家,而上司也以為他沒有任官的實際行政能力,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赌鲜贰埲趥鳌酚涊d:“辟齊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乞為中散大夫,不許?!睆埲诘那蠊僖裁黠@地帶有遠離政爭、退避自保的意味。

      張融曾經(jīng)采用仗義行俠的方式來營救與家族有恩的人物?!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竟陵張欣時為諸暨令,坐罪當死。欣時父興世宋世討南譙王義宣,官軍欲殺融父暢,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以此得免。興世卒,融著高履負土成墳。至是融啟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時死。子良答曰:‘此乃是長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長史所懷?!睆埲谝驗閺埿赖母赣H張興世救過自己的父親張暢,在張欣犯法當死時,竟然乞代張欣死,竟陵王蕭子良雖然贊揚此是長史美事,但委婉地拒絕了張融的求情。張溥指出:“彼生平談論,總無師法,白日發(fā)歌,鴻飛起悟,孤神獨逸。窺其意好,似慕北海,與之同名,然謂天下有兩融,又掉頭而不受也。”張溥指出,張融的為人及風格表面與孔融相似,但是孔融因狂傲被曹操所殺,而張融卻不同于孔融,他絕不會去直接得罪這樣的權臣而招來殺身之禍。

      其二,張融好戲弄與譏評時人,但絕不觸及時政與敏感人物?!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一件事:“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融下車入門,乃曰:‘非是。至戶外,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為異如此。”張融對于當時的友人與同事,只要不觸及敏感之事,他往往用戲謔的方式來對待。他見到劉澄,用了三個“非是”來招呼,最后還是不辭而別,其怪異程度不異于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他寧肯不敬圣人,也不臧否現(xiàn)實人物。因為不敬圣人最多是不敬,而得罪現(xiàn)實人物很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永明二年,總明觀講,敕朝臣集聽。融扶人就榻,私索酒飲之,難問既畢,乃長嘆日:‘嗚呼!仲尼獨何人哉!為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尋復?!睆倪@些記載來看,張融的狂誕可以言及孔子,但是對于皇帝的是非從不觸及。張融的任誕不乏表演的成分,以自我保護?!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

      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王敬則見融革帶垂寬,殆將至骼,謂之曰:“革帶太急?!比谠唬骸凹确遣嚼簦睅Ш螢??”

      融假東出,世祖問融住在何處?融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問融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于岸上住?!鄙洗笮?。

      虜中聞融名,上使融接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之而言曰:“張融是宋彭城長史張暢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達六夷?!痹フ峦醮髸e僚,融食炙始〔行〕畢,行炙人便去,融欲求鹽蒜,口終不言,方搖食指,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這些行為舉止可以視為《世說新語·任誕》的升級版,有時是為了討好皇帝,《南史·張融傳》記載:“高帝(蕭道成)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為?對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這正是張融的狡黠之處,他對于“今上”從不加以冒犯,即使是細小之處,與劉宋時的顏延之、南齊時的謝超宗等人截然不同。張融死前更是承續(xù)了魏晉風度中的任誕?!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

      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遺令建白旌無旒,不設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復魂,曰:“吾生平所善,自當凌云一笑?!比зI棺,無制新衾。左手執(zhí)《孝經(jīng)》《老子》,右手執(zhí)小品《法華經(jīng)》。妾二人,哀事畢,各遣還家。又曰:“以吾平生之風調(diào),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閣?!?/p>

      張融的遺囑體現(xiàn)出南朝名士的特點,這便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性格。所謂“左手執(zhí)《孝經(jīng)》《老子》,右手執(zhí)小品《法華經(jīng)》”,可謂是三教合一的典型寫照。他代表了張氏家族在宋齊時代的另類人生追求與風度之美?!赌鲜贰埲趥鳌酚涊d:“張氏自(張)敷以來,并以理音辭、修儀范為事。至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見者驚異,聚觀成市,而融了無慚色。隨例同行,?;t不進?!睆埛笫菑埲诘奶眯?,據(jù)《南史·張敷傳》記載:“性整貴,風韻甚高,好讀玄言,兼屬文論。初,父邵使與高士南陽宗少文談《系》《象》,往復數(shù)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嘆曰:‘吾道東矣。于是名價日重?!薄吧瞥忠魞x,盡詳緩之致,與人別,執(zhí)手曰:‘念相聞。余響久之不絕。張氏后進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張氏家族從張敷開始,行止儀容、文章音談,嚴整規(guī)范,恪守禮度,但到了張融那里,始為一變,風止詭越,駭人聽聞,也在所不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人格范式的遷變。既是張融個人所為,也是張氏家族在時代面前的應變。

      張融現(xiàn)象的形成與特征從張融的交游中可以見出。這種交游充分印證了張融在當時的影響力,也可以看出他的行為并非個體行為,而是與當時士人的心態(tài)與行為方式相符合。張融的交游與影響所及,大約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種是與王公貴族的交游。張融很善于與當時的王公貴族打交道,雖然他睥睨當時王公貴族,但是與一些王侯卻交往很深,蓋緣于情投意合。例如,南齊衡陽元王蕭道度繼子蕭鈞在當時有盛名,受到齊武帝的稱贊。《南史·衡陽元王道度繼子鈞傳》記載:“性好學,善屬文,與瑯邪王智深以文章相會,濟陽江淹亦游焉。武帝謂王儉曰:‘衡陽王須文學,當使華實相稱,不得止取貴游子弟而已?!焙怅柾跏掆x與當時的名士孔稚珪交好,也受到張融的推崇與稱譽?!赌鲜贰ず怅栐醯蓝壤^子鈞傳》記載:“會稽孔珪家起園,列植桐柳,多構山泉,殆窮真趣,鈞往游之。珪曰:‘殿下處朱門,游紫闥,詎得與山人交邪?答曰:‘身處朱門,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闥,而意在青云。珪大美之。吳郡張融清抗絕俗,雖王公貴人,視之傲如也,唯雅重鈞,謂從兄緒曰:‘衡陽王飄飄有凌云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融與之游,不知老之將至。見賞如此。”這些記載可以見出張融在當時的風骨與影響力,也可以看出張融善于與王公貴族修好,而不是如嵇康那樣,一味傲視權貴,引來殺身之禍。

      第二種是張融與同輩之間的交往。從他對于當時儒林領袖王儉的態(tài)度可以見出?!顿Y治通鑒·齊紀二》記載:“儉常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唯有謝安。意以自比也。上深委仗之,士流選用,奏無不可?!笨梢娡鮾€在朝野的地位非同一般,引領蕭齊時代的學風由文章向經(jīng)學轉變,權傾一時。對于這樣一位顯要人物,張融卻毫無顧慮地加以排調(diào)。《南史·張融傳》記載:

      融假還鄉(xiāng),詣王儉別。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歇曰‘王前?!眱€不得已趨就之。融曰:“使融不為慕勢,而令君為趨士,豈不善乎?”常嘆云:“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p>

      張融與王儉私交甚篤,正因為如此,他才敢于當面讓王儉趨前迎接,王儉只好趨前,而張融竟然還說這是為了成就王儉禮賢下士的美名,大言不慚地說“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意為生不逢時,可謂狂妄至極,但這正是他的任誕之處。

      最有代表性的是他與名士孔稚珪的交往。《南齊書·孔稚珪傳》記載:“稚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又與瑯邪王思遠、廬江何點、點弟胤并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憑幾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翦?!笨字色暸c張融的惺惺相惜,也印證了張融的名士風度并非個體行為,而是在當時擁有許多同道。

      周颙是當時的名士,在音韻學上很有造詣。他與張融玄言相辯,和而不同。《南齊書·周颙傳》記載:“每賓友會同,(颙)虛席晤語,辭韻如流,聽者忘倦。兼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玄言相滯,彌日不解。清貧寡欲,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南史·劉繪傳》記載:“永明末,都下人士盛為文章談義,皆湊竟陵西邸,繪為后進領袖。時張融以言辭辯捷,周颙彌為清綺,而繪音采贍麗,雅有風則。時人為之語曰:‘三人共宅夾清漳,張南周北劉中央。言其處二人間也?!睆埲谂c周颙不僅在音辭上心氣相合,聲名遠播,而且在佛學上展開過論辯,彰顯出和而不同之名士風范。《南史·隱逸·顧歡傳》記載:“司徒從事中郎張融作《門律》云:‘道之與佛,逗極無二。吾見道士與道人戰(zhàn)儒墨,道人與道士辨是非。昔有鴻飛天首,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鴻常一耳。以示太子仆周颙。颙難之日:‘虛無法性,其寂雖同,位寂之方,其旨則別。論所謂‘逗極無二者,為逗極于虛無,當無二于法性邪。足下所宗之本,一物為鴻乙耳,驅馳佛道,無免二末,未知高鑒,緣何識本?輕而宗之,其有旨乎?往復文多不載。”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張融調(diào)和佛道,認為道教的思想可以包容佛教,而周颙則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二人的爭論文章后來收集在《弘明集》中。

      張融與當時的名士交往常常戲謔,宛如《世說新語·排調(diào)》中的名士情形?!赌鲜贰ず吸c傳》載:“老又娶魯國孔嗣女,嗣亦隱者。點雖昏,亦不與妻相見,筑別室以處之,人莫諭其意。吳國張融少時免官,而為詩有高言,點答詩曰:‘昔聞東都日,不在簡書前。雖戲而融久病之。及點后昏,融始為詩贈點曰:‘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淫。點亦病之?!睆埲谂c何點、謝瀹、孔稚珪為莫逆之交,二人曾互相揭短,一時傳為笑談。

      張融不僅與逸士交好,而且與儒學之士亦相友善,這一點不同于三國時魏國的阮籍、嵇康這些正始名士。劉讞是南齊時儒學的代表人物,對于齊高帝蕭道成的上位起過重要的作用。他出身名門,是東晉丹陽尹劉恢六世孫。劉讞對蕭道成的治國方略產(chǎn)生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劉宋皇帝不僅殺害謝靈運這樣的名士,而且骨肉相殘,戾氣太重,所以劉瓛勸導齊高帝以儒學孝道治國,減少戾氣?!赌淆R書·劉讞傳》還記載:“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請為征北司徒記室。讞與張融、王思遠書曰:‘奉教使恭召,會當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顧。吾性拙人閑,不習仕進,昔嘗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皆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審分,不敢期榮?!笨梢?,劉瓛將張融引為知音與同道,有疑難之事,向張融推心置腹進行交流。張融在當時也以至孝著稱,儒學造詣頗深,故而與劉瓛氣味相投。

      第三種是對于晚輩的提攜。張融對于當時的后進傾注極大的熱情,引起后進的仿效。例如杜京產(chǎn)“頗涉文義,專修黃老”,受到一些名士的賞遇。永明十年(492),張融與沈約、陸澄等人推薦他:“學遍玄、儒,博通史、子,流連文藝,沈吟道奧。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舍家業(yè),隱于太平。葺宇窮巖,采芝幽澗,耦耕自足,薪歌有余。確爾不群,淡然寡欲,麻衣藿食,二十余載。雖古之志士,何以加之?!苯o予很高的評價,但杜京產(chǎn)始終不為所動。他的兒子杜棲也受到張融的賞遇,《南齊書·孝義傳》記載:“同郡張融與京產(chǎn)相友,每相造言論,棲常在側。融指棲日:‘昔陳太丘之召元方,方之為劣。以今方古,古人何貴。棲出京師,從儒士劉瓛受學。善清言,能彈琴飲酒,名儒貴游多敬待之?!标戧绞菑埲诘耐馍敃r也因張融的關系受到好評?!读簳り戧絺鳌酚涊d:“杲少好學,工書畫。舅張融有高名,杲風韻舉動,頗類于融。時稱之曰:‘無對日下,惟舅與甥。起家齊中軍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衛(wèi)軍王儉主簿?!薄赌鲜贰べR場傳》記載:“場少聰敏,齊時沛國劉瓛為會稽府丞,見場深器異之。嘗與俱造吳郡張融,指場謂曰:‘此生將來為儒者宗矣。薦之為國子生,舉明經(jīng)。后為太學博士。梁天監(jiān)初,為太常丞?!辟R場因劉瓛與張融的推薦而受到重用,為梁代儒學的重要人物。

      張融在齊永明年間的政治風云中始終保持警惕與距離,這是他遠禍全身的人生智慧的彰顯。南朝宋齊時代政治斗爭的險惡絲毫不亞于魏晉易代之際,名士少有全者的前車之鑒時時警醒著張融?!赌淆R書·武十七王傳》記載:“子良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fā)教撰錄?!睆埲谂c當時的竟陵王蕭子良,盡管感情很深,倍受恩榮,但他從不參與蕭子良的政治活動?!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經(jīng)佐吏,哭輒盡慟?!睆埲谠?jīng)當過蕭子良的屬官,相交甚篤,但僅至于私誼,不同于王融的政治冒險。當時的竟陵王蕭子良身邊云集了許多文士,其中一些人,以王融為代表,心懷不軌,謀奪大位,最后因謀位失敗而被殺,蕭子良也郁郁而亡。而張融則像正始年間的阮籍一樣,躲過了政壇之禍,這與他的政治識見與人生智慧相關,也反映了南朝士人避禍全身的心態(tài)。

      二、“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在南朝世族階層為軍功出身的劉宋、蕭齊政權所摧抑的時代,張融現(xiàn)象為何能夠出現(xiàn),統(tǒng)治者對于張融這樣的狂士為何能夠加以寬容,這是本文所要重點探討的?!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太祖素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詔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并履一量?!睆倪@段接近《世說新語·任誕》風格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蕭道成在稱帝之前,就與張融交好,即位后,專門送了一件自己過去穿過改制而成的衣服,可見對張融的恩典,也表達了新皇帝希望張融這樣的名士能夠團結在自己周圍。在齊高帝蕭道成看來,張融這樣的狂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此話道出了蕭齊皇帝的心態(tài)?!赌鲜贰埲趥鳌吩u論:“有晉自宅淮海,張氏無乏賢良。及宋、齊之間,雅道彌盛。其前則云敷、演、鏡、暢,蓋其尤著者也。然景胤敬愛之道,少微立履所由,其殆優(yōu)矣。思光行己卓越,非常俗所遵,齊高帝所云‘不可有二,不可無一,斯言其幾得矣?!敝赋鰪埲谠趶埵霞易逯刑亓ⅹ毿校煌谒?。

      對于蕭齊皇帝來說,為什么“此人不可無一”呢?蕭齊政權替代劉宋政權后,開始消除劉宋時代的戾氣,營造對待士人的寬松環(huán)境。劉宋時代骨肉相殘、濫殺士大夫的行為,造成士人對朝廷的疏離。于是,自蕭齊到蕭梁,與士人的關系較為緩和,儒學復興,學術多元化的環(huán)境漸漸形成,大量的文士集團與族群在王公貴族的力推下形成,最為著名的是齊代永明年間的竟陵八友、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文士集團。蕭子顯在《南齊書·武帝本紀》評論:“外表無塵,內(nèi)朝多豫,機事平理,職貢有恒,府藏內(nèi)充,民鮮勞役。宮室苑囿,未足以傷財,安樂延年,眾庶所同幸?!庇烂髂觊g,以蕭子良與竟陵八友為代表,興起了文教的新高潮。蕭齊統(tǒng)治者相對于劉宋政權,需要張融這樣的人來充當緩頰的角色,“此人不可無一”,于是高帝蕭道成要親賜張融以衣服了。張融作為朝隱的代表士人,在當時享有盛名,影響后代,《南齊書·張融傳》記載:“融假東出,世祖問融住在何處?融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問融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睆埲谝驎簳r無屋可居,找了一只船暫居岸上,故稱“陸處無屋,舟居非水”。清人有詩嘆曰:“抱病人偏憶故園,東歸蕭索不堪論。張融陸處寧非屋,賈島窮居尚有村。擊筑悲歌醉燕市,敝裘贏馬出都門。兩年詩酒留連地,回首茫茫欲斷魂。”這些怪異可笑的事情在當時廣為傳播,是張融現(xiàn)象的典型寫照。

      然則為何此人“不可無二”呢?蕭齊政權骨子里對世族文士特別是王謝家族中人是心存忌憚的,是時刻防范的,故而不希望出現(xiàn)第二個張融。蕭賾對謝靈運孫子謝超宗的態(tài)度便是明證。謝超宗頗有祖父之遺風,“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坝烂髟?,敬兒誅,超宗謂丹陽尹李安民曰:‘往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尹欲何計?安民具啟之。上積懷超宗輕慢,使兼中丞袁彖奏曰:風聞征北諮議參軍謝超宗,根性浮險,率情躁薄,仕近聲權,務先諂狎。人裁疏黜,亟便詆賤;卒然面譽,旋而背毀。疑間臺賢,每窮詭舌;訕貶朝政,必聲兇言。腹誹口謗,莫此之甚;不敬不諱,罕與為二?!钡捹憣τ谠璧膹椲婪浅2粷M,連袁彖都受到處分,齊武帝最后下詔賜死謝超宗:“超宗釁同大逆,罪不容誅。(袁)彖匿情欺國,愛朋罔主,事合極法,特原收治,免官如案,禁錮十年?!敝x超宗的兒子受冤在獄中自殺。從謝超宗父子的遭遇可以看出蕭賾對于大不敬的士人是決不見容的,甚至連庇護他的人都受到牽連。另一位叫劉祥的士人,“少好文學,性韻剛疏,輕言肆行,不避高下”。最后受到蕭賾的處置,下詔斥責他:“喧議朝廷,不避尊賤,肆口極辭,彰暴物聽。近見卿影《連珠》,寄意悖慢,彌不可長。卿不見謝超宗,其才地二三,故在卿前,事殆是百分不一。我當原卿性命,令卿萬里思魯。卿若能改革,當令卿得還?!薄捌溆嗍率伦陨?。乃徙廣州。祥至廣州,不得意,終日縱酒,少時病卒,年三十九?!睆倪@兩個例子來看,南齊統(tǒng)治者對于敢于突破底線,挑戰(zhàn)皇權的士人,盡管地位與名望很大,也是不惜嚴懲的。對比之下,張融顯然是聰明之人,蕭子顯在《南齊書·張融傳》最后評論道:“張融標心托旨,全等塵外,吐納風云,不論人物,而干君會友,敦義納忠,誕不越檢,常在名教。若夫奇?zhèn)ブQ,則虞翻、陸績不得獨擅于前也?!睆埲谠凇罢Q不越檢,常在名教”方面在當時堪為楷范,而在奇?zhèn)シ矫?,即行為方式的任誕方面,即使東吳的虞翻、陸績這些憨直士人也無法比擬。能達到這種境界的,確實為一絕,也是張融的智慧所在。張融出現(xiàn)在晉宋與宋齊這些易代之際,有其必然性。

      三、“夫文豈有常體”

      張融的言辭與文章、書法藝術正是他的人格風采的產(chǎn)物。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理念以突破常理、自由任放為特點。在文學寫作日趨精致工巧的宋齊時代,具有沖破俗套、激活創(chuàng)新的價值?!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

      浮海至交州,于海中作《海賦》曰:“蓋言之用也,情矣形乎,使天形寅內(nèi)敷,情敷外寅者,言之業(yè)也。吾遠職荒官,將海得地,行關入浪,宿渚經(jīng)波,傅懷樹觀,長滿朝夕,東西無里,南北如天,反覆懸烏,表里菟色。壯哉水之奇也,奇哉水之壯也。故古人以之頌其所見,吾問翰而賦之焉。當其濟興絕感,豈覺人在我外。木生之作,君自君矣?!?/p>

      這段故事記載了張融至交州見到大海時的感受,他被大海的浩瀚無垠所震撼,寫下了《海賦》。在張融之前,西晉的木華寫有《海賦》,《文選》加以收錄,此賦語言華麗,鋪陳有方。《文選》李善注引傅亮《文章志》曰:“廣川木玄虛為《海賦》,文甚雋麗,足繼前良?!睆埲诖速x與木華不同,是自己去京懷鄉(xiāng),心存郁憤而作的,“吾遠職荒官,將海得地,行關人浪,宿渚經(jīng)波,傅懷樹觀,長滿朝夕,東西無里,南北如天”。他的《海賦》充滿個體情緒,正如《文心雕龍·神思》所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張融在賦序中自敘:“蓋言之用也,情矣形乎,使天形寅內(nèi)敷,情敷外寅者,言之業(yè)也。”張融強調(diào)“言之用”是由于“情矣形乎”,即情感的感發(fā)。陸機《文賦》中“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張融坦言雖有木華之作令人感佩,但他認為自己的賦作自有特點,遠勝木華。果然,當他賦作寫成后給友人欣賞時,受到贊賞與批評。《南齊書·張融傳》記載:“融文辭詭激,獨與眾異。后還京師,以示鎮(zhèn)軍將軍顧覬之,覬之曰:‘卿此賦實超玄虛,但恨不道鹽耳。融即求筆注之曰:‘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四句,后所足也。”顧覬之認為這篇賦超過了木華,但也批評其中未道鹽,張融即刻寫出了四句名言,此記載與《世說新語·文學》中有關記載十分相似。張融此賦與木華之作相比,在想象豐富、語言華美、結構精美方面是無法企及的,但文辭詭激,不同凡響,是他個性的反映。譬如賦中這樣的字句就十分詭奇:“爾夫人微亮氣,小白如淋。涼空澄遠,增漢無陰。照天容于鮷渚,鏡河色于兔少潯。括蓋余以進廣,浸夏洲以洞深。形每驚而義維靜,跡有事而道無心。于是乎山海藏陰,云塵入岫。天英徧華,日色盈秀?!睆埲诘摹逗Yx》展現(xiàn)了他的文辭與為人的一致性。

      張融文學觀念的核心是關于文章有無常法的問題?!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門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且中代之文,道體闕變,尺寸相資,彌縫舊物。吾之文章,體亦何異,何嘗顛溫涼而錯寒暑,綜哀樂而橫歌哭哉?政以屬辭多出,比事不羈,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然其傳音振逸,鳴節(jié)竦韻,或當未極,亦已極其所矣。汝若復別得體者,吾不拘也。吾義亦如文,造次乘我,顛沛非物。吾無師無友,不文不句,頗有孤神獨選耳。義之為用,將使性入清波,塵洗猶沐。無得釣聲同利,舉價如高,俾是道場,險成軍路。吾昔嗜僧言,多肆法辯,此盡游乎言笑,而汝等無幸?!庇衷疲骸叭松冢烧摰勒f義,惟飲與食。此外如樹網(wǎng)焉。吾每以不爾為J限,爾曹當振綱也?!?/p>

      這是一段很有名的論述。張融為文,不拘常法,率性而為,往往為世人所驚,他也以此為自豪。他在《門律》中教育子弟,為文應當師心而不應師耳。東漢王充批評當時的文士信耳棄目,缺乏獨立判斷,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與學術往往人云亦云。張融在這里也強調(diào)為文當師心而不應師耳,實際上是彰顯獨立創(chuàng)作的能力。南朝宋齊時代,詩文寫作漸趨程序化,特別是南齊永明體的興起,追求音韻與詞藻的華麗與規(guī)整,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倡導:“夫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當然,沈約亦認為“至于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但是總的說來,永明體的特征是追求音律的精密化與詞藻的華麗,以及內(nèi)容的浮靡,喪失了對于生活的真切感受與寫作的自然之道。南齊末年的劉勰《文心雕龍·通變》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shù)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shù)也。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shù)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澰唬何穆蛇\周,日新其業(yè)。變則其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怯。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眲③膹娬{(diào)文章的寫作既有常理可循,又有變數(shù)在內(nèi),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相對來說,張融則強調(diào)文章的變化,這與他的任誕性格有關。鐘嶸《詩品》將其詩列入下品,評曰:“齊司徒長史張融、齊詹事孔稚珪,思光詩緩誕放縱,有乖文體,然亦捷疾豐饒,差不局促。德璋生于封溪,而文為雕飾,青于藍矣?!币仓赋隽藦埲谖逖栽姷奶攸c。

      張融提出為文不應寄人籬下,自稱:“吾無師無友,不文不句,頗有孤神獨逸耳?!边@種思想觀念影響到明清時期性靈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思想。張融指出,他寫文章也并非故意標新立異,只是不愿人云亦云,寄人籬下,他提出,“人生之口,正可論道說義”,其次才是吃飯飲食。后來黃遵憲提出的“我手寫我口”,殆與此相同歟?張融在臨死前還告誡兒子,要好好讀父親的書,父親的書有人格風度,音情宛在?!赌淆R書·張融傳》記載:“臨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婉在其韻。吾意不然,別遺爾音。吾文體英絕,變而屢奇,既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汝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見也??商柨薅粗H谧悦癁椤队窈!贰K就今覝Y問《玉?!访诖穑骸褚员鹊?,海崇上善。文集數(shù)十卷行于世?!睆埲谠谖闹懈嬲]兒子,父親的書傳承了家風,同時“文體英絕,變而屢奇”,需要用心體會與學習。張融對于自己手編的集子是很自負的,名之為《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指出:“集始于東漢。荀況諸集,后人追題也。其自制名者,則始張融《玉海集》。其區(qū)分部帙,則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詩賦集,有文集,有別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謝朓有集,有逸集;與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約之《正集》百卷,又別選《集略》三十卷者,其體例均始于齊、梁。蓋集之盛,自是始也。唐、宋以后,名目益繁?!彼膸祓^臣認為別集始于張融自制《玉?!?。此亦可見張融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的勇氣與自信。

      張融善草書,他的書法以不拘一格為特征?!赌鲜贰埲趥鳌酚涊d:“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帝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可見他的書法不拘一格,自由奔放。庾肩吾《書品》將張融等十五人列為下之中:“此十五人,雖未窮字奧,書尚文情,披其叢薄,非無香草,視其涯岸,皆有潤珠,故遺斯紙,以為世玩,允為下之中?!绷捍鷷摷意自墩摃分袇s持不同看法,指出:“所學草書,宜以張融、王僧虔為則,體用得法,意氣有余。章表箋書,于斯足矣。夫才能則關性分,耽嗜殊妨大業(yè),但令緊陜分明,屬辭流便,字不須體,語輒投聲。若以己已莫分,東柬相亂,則兩王妙跡,二陸高才,頃來非所用也?!彼未K軾在《跋山谷草書》中記載:“曇秀來海上,見東坡,出黔安居士草書一軸,問此書如何?坡云:‘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吾于黔安亦云。他日黔安當捧腹軒渠也?!碧K軾用張融的話來評價友人的草書,可見張融的草書風格影響北宋的書壇。

      結語

      對于張融,后世有著不同的評價,有的可以說是針鋒相對。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指出:“張融《自序》言:‘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言誠太狂,然人具一性,性具一源,求盡人職,必以圣人為師,師圣人必知其所自得,以見己之所當?shù)谜摺H綦S世見聞,轉相師習,枝纏葉繞,不能自脫,錮人之才,窒人之德者也?!秉S宗羲對張融的人格與為文雖然認為太狂,但是也表示嘉許,認為他的張狂個性與圣人之道不相矛盾。張溥也盛贊:“張氏世理音辭,修儀范,思光獨詭越驚人,似一狂士。然孝親,敬嫂,感德,重義,人倫之際,何直直也。自序文章云:‘不阡不陌,非途非路,后有狀者,不如其善自狀也?!逗Yx》文詞詭激,欲前無木華,雖體制未諧,藩籬已判。傳詩絕少,落落如之,白云清風,孤臺明月,想見其人?!薄疤熳淤n衣,尚書趨敗,曾何足慕?具此天性,固思光文字所由出乎?”但是清代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六十一“張融不寄人籬下”條下批評道:“張融《自序》云:‘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愚謂六朝便有此等妄人,何況唐宋以下,去孔子愈遠,學問不寄人籬下,便是亂道??鬃釉唬骸W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弗畔者,寄人籬下之謂也?!鼻宕丁峨S園詩話》載:“歸安姚汝金,字念慈,初名世錸,性落拓,冠履欹斜,有南朝張融風味?!痹秾τ诶^承張融風度的姚汝金加以贊許,足證即使在清代,張融的風度與文章依然受到推許。張融現(xiàn)象在接受中存活并光大,六朝風流光彩不減,近代關于六朝文學的評價再度成為熱點,亦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 馬麗敏]

      猜你喜歡
      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新生代
      文學批評新生代專欄·劉詩宇
      倡導一種生命理想——論謝有順的文學批評及其文學批評觀
      論日本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
      網(wǎng)絡文學批評史的持論維度
      女性文學批評的“中國經(jīng)驗”
      回族文學批評的審視與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學批評為例
      “ 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批評的建構與批判
      文學批評史視野里的《摩羅詩力說》
      德钦县| 科技| 全州县| 佛学| 景德镇市| 玛沁县| 东辽县| 会同县| 宝清县| 广宁县| 遂昌县| 岳阳市| 盱眙县| 象州县| 五指山市| 万盛区| 临汾市| 新沂市| 龙门县| 亳州市| 大理市| 日土县| 永清县| 玉门市| 新巴尔虎右旗| 永昌县| 拉萨市| 杭州市| 朝阳市| 和静县| 乐都县| 莎车县| 夏津县| 阳泉市| 什邡市| 衡山县| 顺平县| 望江县| 云梦县| 庄浪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