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
第一眼看到畫時,最先吸引我們目光的就是大骷髏。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的古典繪畫,骷髏都是非常罕見的形象,而這幅畫上竟然有兩個,還都畫得惟妙惟肖。大骷髏穿著紗衣,正給一個小孩表演木偶戲,木偶是個小骷髏。小孩一點都不害怕,正要爬過去靠近他們。小孩身后的女人也不阻攔,笑瞇瞇的。骷髏身后有另一個女人,正在給嬰兒哺乳。大骷髏的腳下有個貨架,貨架上擺著很多東西。畫的背景是一座矮城墻,寫著“五里”兩個字,大概這個地方就叫五里。
看到這種程度就是粗看完了,知道畫了什么,但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沒關系,不用想,仔細看就成。大家可能都有個感受,就是骷髏原本是很恐怖的形象,但在這幅畫里卻并不嚇人,反而挺親切可愛的。每個人也都看不出恐懼,都很自然和放松。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吸引人仔細看下去探索更多的內(nèi)容。這種對心理的調(diào)動,已經(jīng)證明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作品了,有第一眼吸引力,還有意猶未盡的想象力。
接下來再仔細看,盡量看到每個細節(jié)。這張畫的主角毋庸置疑是大骷髏和小孩子,連接他們的是小骷髏木偶。我們就從這三者入手。大骷髏盤坐著,一條腿平放,一條腿立起來,這樣坐的感覺很放松。兩只手一動一靜,左手扶著腿,右手靈活地操縱木偶架子。身體微微前傾,低頭看著小孩子。紗衣里的骨架若隱若現(xiàn),精彩至極,結(jié)構和姿勢全對,可見畫家對解剖的精通。紗衣暗示了畫里的季節(jié)是夏天,夏天萬物生機勃發(fā),又和骷髏的意象形成對比。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細節(jié),就是大姑髏右腳的腳趾骨都是翹著的,像在給木偶戲打節(jié)拍,估計木偶表演非常帶勁。大骷髏的表情也能印證這一點,他的眉躬上場,端角咧開,還原成真人的臉就是眉飛色舞地大笑,怪不得孩子不害怕。小骷髏的姿勢也很搞笑,躡手躡腳的,不知道是在演戲還是在跳舞。
再看小孩子,圓嘟嘟的腦袋,穿著紅彤彤的肚兜,手腳并用地爬過去,很有生命的活力。他盯著小鉆髏,兩眼放光,嘴巴微張,像是在說著什么。他左手撐著地,右手努力地伸出去想摸小骷髏,姿態(tài)和神情都沒有任何恐懼,只有好奇和坦然。
為什么小孩不害怕?仔細看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小骷髏長肉就會是小孩子,小孩子的身體里也有一具小骷髏。他們一生一死是生命的兩種形態(tài)。這是他不害怕的原因嗎?我們把視線范圍放大,看大骷體髏和這兩者的關系,像不像死神操縱著死神的使者給小孩表演?立刻多了一種緊張的感覺,剛才的輕松快樂不見了。
我們繼續(xù)再把視線放大,看到每一個人。小孩身后的女人,眉眼彎彎,笑意盈盈,正伸出手,像要保護小孩,以防他爬得太快而跌倒。女人頭上戴著很多珍珠,看得出經(jīng)濟條件不錯。大骷髏身后也有一個女人,正袒胸露乳給嬰兒喂奶,神色平靜,毫無尷尬,由此能判斷她和大骷髏是一家人。 為什么一家人,一個是正常人的模樣,一個卻是骷髏呢?先記下這個問題,繼續(xù)看完。大骷髏腳下的貨架上,掛著漁網(wǎng)魚簍、帶鈴鐺的油紙傘、一卷席子、一些瓶瓶罐罐, 還有包著的盒子,這些生活用品暗示了大骷髏的身份,他是一個木偶藝人(古時候也叫傀儡藝人),他正在帶著家人和家當,在五里這個地方做生意,小孩和身后的女人是看傀儡戲的觀眾。
看到這樣一個程度,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刺激你的感受和想象,提示豐富的信息,幫你理解這幅畫是怎么回事兒。在仔細看的過程中,眼睛變得極度敏銳,感受變得極度精微,不用任何人告訴你,你就了然于心每個人的身份、性格、關系以及組合在一起的內(nèi)涵??吹皆幃惖男蜗蟾杏X好奇、看到精湛的描繪感覺驚嘆、看到人和骷髏生死相照感覺充滿深意,這些感覺就是欣賞。欣賞不是在博物館里聽人講這是誰的畫、畫里有什么技術、畫家有什么奇聞逸事,那些是知識。知識和欣賞有關,但不是欣賞本身。
欣賞完畫以后,如果想探究更多,就把看畫時的疑問當成探究的線索,一個一個地找答案。一般先從畫家本尊開始。李嵩是南宋人,生活在當時的錢塘(今天的杭州)。少年做過木工,后來成了宮廷畫師,活了八十多歲,跨了三朝皇帝,是一個長壽的畫家。他擅長畫山水、人物、花卉,最擅長風俗畫,《骷髏幻戲圖》是代表作之一。從畫面技術來講,線條堅韌扎實,富于變化,染色嚴謹古雅,這都是宋代院體畫的特點。李嵩的特點是,他把普通人作為主角,在畫里極盡寫實之妙和呈現(xiàn)俗世生活的氣息?!恩俭t幻戲圖》最了不起的是通過讓人和骷髏轉(zhuǎn)換,輕松地問出了一個不輕松的問題——生死是怎么回事?
還有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探究找到答案。李嵩為什么要把傀儡藝人畫成骷髏?這是受南宋鬼神骷髏故事的影響,也是受王重陽畫骷髏畫的影響。另外,還有佛教、道教都有骷髏畫的傳統(tǒng),讓人看到畫就想到生命虛幻無常、倏忽幻滅。李嵩借用了題材,表現(xiàn)卻自有創(chuàng)見,骷髏一副泰然自若,畫面一片從容平和。
李嵩為什么能把骷髏畫得這么好?這樣的水準在西方要等兩百年以后文藝復興時才出現(xiàn)。李嵩是怎么做到的?在他生活的南宋,士大夫厭惡談論死,卻很喜歡收集死人的東西,高價收購古董成風,導致幾乎所有古墓都被挖了。所以畫家接觸骷髏并不是難事,看得多研究得多自然畫得好。
小骷髏木偶是什么?是宋代傀儡戲的一種,叫“懸絲傀儡”。它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從小骷髏就可以看到當時制作玩偶的水平。《東京夢華錄》 中講道,當時的節(jié)日、朝會、公筵、家筵都會請傀儡藝人來表演,可見傀儡戲之興盛和傀儡藝人到處奔走的生活。
李嵩畫這張畫要表達什么?他的答案不得而知,你們也會有令自己信服的答案。最打動我的是,小孩子伸手想去觸摸小骷髏的手,那種沒有分別心的天真和接納本來面目的坦然。還有畫里人和骷髏的從容平和也很吸引我,有種齊生死的樂觀通達。
欣賞一幅畫就是感受一幅畫。欣賞的關鍵是看進去和仔細看。好作品自己會說話,你的感官自己會理解。面對藝術,唯一要做的,就是善用感官。
(田欣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