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既是大陸文明國家,也是海洋文明國家。她擁有五大海域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6500多個海島,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14個沿海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區(qū)等。考古學證明,中國有著長達萬年的海洋文化和近萬年的航海活動,是享譽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創(chuàng)國。隨著中國海洋文化考古及航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中華航海精神也逐漸展現(xiàn)出它偉岸的身影。
中華航海精神是在漫長的航海實踐進程中誕生和成長的。歸納而言,就是“拼搏、科學、和平、合作、愛國”。首先是“拼搏”。海洋博大而深邃,充滿著神秘與風險,人類作為陸地生靈,要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航行,沒有“拼搏”精神談何可能?近些年我在閱讀我國水下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不同時代的沉船資料時,總是會想“當年這些沉船上的航海人也遭難了嗎?”眼前還會浮現(xiàn)出鑒真東渡時九死一生的畫面??脊虐l(fā)現(xiàn),中國在一萬年前左右就出現(xiàn)了生活在沿海一帶的先民,連云港將軍崖巖畫遺址、寧波井頭山遺址、蕭山跨湖橋遺址、余姚河姆渡遺址、廟島群島遺址群、平潭殼丘頭遺址、珠海寶鏡灣遺址、澳門黑沙遺址、香港大嶼山遺址、臺灣大坌坑遺址等資料證明,從8000多年前到5000年前左右,就有大量先民靠海為生,創(chuàng)造了中國最早的海洋文化,其中包括航海活動。如古老的南島語族,從中國沿海誕生,通過航?;顒颖椴继窖笱睾5貐^(qū)和諸多海島,成為最早的環(huán)太平洋航海族群和太平洋海洋文明的開創(chuàng)者。秦代以降,先后有徐福航海、法顯歸國、鑒真東渡、楊良瑤出使、鄭成功收復臺灣、左宗棠興辦福州船政,還有無數(shù)的濱海人民篳路藍縷移民海外奮斗創(chuàng)業(yè),他們無不是在“拼搏”中完成了航海壯舉。
第二是“科學”。航海是古代一項“高科技”活動,沒有對海洋及相關領域的深入了解及所必需的技術支撐,人類難以駛入深海。古代沉船考古及航海史研究表明,我國古代先民在航海實踐中不斷培育出“科學”精神與成果,從造船、船舵、風帆、水密隔艙、測深錘、牽星過洋術等到航海羅盤、海圖針經、行船更數(shù)法等,從地文導航、水文導航到天文導航,從自我發(fā)明到引進與合成技術,不斷提升航海的科學能力、技術水平和安全系數(shù),讓中國航海行穩(wěn)致遠,代有輝煌。
第三是“和平”?!昂推健笔侵腥A航海精神中最鮮明的特征,以明代早期的鄭和航海最能證明。南京濱江古龍江關一帶多次發(fā)現(xiàn)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寶船廠”及“龍江船廠”遺跡遺物,在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等沿海區(qū)域考古中,也時有與鄭和航海相關的文物發(fā)現(xiàn)。在鄭和“七下西洋”的28年中,2萬多軍隊武裝的航海船隊,先后走過28個國家,未占有他人一寸土地,秉持的都是“禮尚往來”“以德服人”的理念,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罕見的“和平”航海精神的典范。
第四是“合作”。海上航行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與危險,比之陸地活動,它更需要“合作”。中國先民在航海中推崇合作共贏。沉船考古、外銷瓷考古、海絲港城考古等資料反復證明,我們的先進航海技術樂于與他人分享,我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鑄幣以及航海技術等先進產品樂于與別國交流,我們的港城接納過遣唐使、波斯舶等亞歐各國的使者、商人和傳教士,建立過“新羅坊”、“新羅村”、波斯人街和“蕃坊”,我們接納過從海上而來的香料、玻璃、硬木、甘薯、銀元等??梢哉f,沒有“合作”精神,就沒有“海上絲綢之路”兩千多年歷史,就沒有世界航海的今天與未來。
第五是“愛國”。中國的航海人知道,走得再遠也有自己的祖國和故土。人類史上第一位走完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并留下著作的偉大航海人是東晉高僧法顯,在南京六朝考古中,我們一直在尋找法顯生活過的“道場寺”,他在這里完成了《法顯傳》這部不朽著作,書中告訴我們,他當時為什么要從獅子國即今天的斯里蘭卡漂海歸國?那是因為他“去漢地積年,所與交接悉異域人,山川草木,舉目無舊,又同行分披,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心常懷悲。忽于此玉像邊見商人以晉地一白絹扇供養(yǎng),不覺凄然,淚下滿目”。于是他發(fā)心浮海東還,途中九死一生,但求攜帶所求真經歸國弘法。有明一代,中國沿海常受“倭寇”之害,愛國將領戚繼光等身先士卒,護守海疆。還有許多航海者在歸國之后,總要著書立說,其實就是要為同胞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積累知識,提供導引。鴉片戰(zhàn)爭以后,許多愛國人士或著《海國圖志》以啟國人,或要求“師夷智以造炮制船”以克強敵,或試制火輪船及上書朝廷擬購機器雇洋匠仿造外國輪船,或要求建立航海學校以培養(yǎng)新式航海人才,或興辦福州船政局、上海輪船招商局,或建議創(chuàng)立北洋、東洋、南洋三支海軍以加強海防。這些愛國人士知道:“中國海疆萬里,至乃求十萬噸軍艦而不得,其能無流涕長太息耶!”近年“定遠艦”“經遠艦”的考古,為認識和反思近代中國海戰(zhàn)、海軍、海船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證資料。
拼搏、科學、和平、合作、愛國作為中華民族萬年歷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航海精神,既為人類航海事業(yè)進步發(fā)揮過巨大作用,在現(xiàn)代全球化背景下也具有普世的航海價值,我們當繼承之,弘揚之,為落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也為人類當代和未來的正義航海事業(yè)繼續(xù)做出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