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宇
早就聽說位于大別山群山之間的了心部落幽靜之至,是一個養(yǎng)生的好去處。國慶假期,我跟隨爸爸去了那里。
進入了心部落,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竹海,茂密的翠竹高潔挺拔,微風吹過,竹葉婆娑,令人心曠神怡。穿過竹園,一個小山坡?lián)踉谘矍?,看上去就像無路可走了一樣??衫^續(xù)往前走,頓覺豁然開朗,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映入眼簾,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莊里大約一二十戶人家,白墻灰瓦,掩映在一片片花海之間,仿佛是一幅絕世的油畫。村莊前面是一片茶田,阿姨們在田里忙碌著采茶,爺爺奶奶們在田間小路上逗著孩子,雞犬之聲不絕于耳。身臨其境,我仿佛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
順著村莊的路繼續(xù)往前,綠樹叢中一座雄偉的亭子十分引人注目。上了幾十級臺階,就到了亭子跟前,亭子是灰白色花崗巖制成的,六個角就像六只雄鷹展翅欲飛。匾額上面刻著“思源亭”三個大字,亭內(nèi)的石碑記載著這個山村的變遷史。
“快看!那里有棵梨樹!”不知是誰叫了一聲,我循聲望去,只見清澈的小溪邊,一棵蒼老的梨樹挺立在那里,黃燦燦的酥梨掛滿枝頭,跟茂密的枝葉相映,遠遠望去,好似一把撐開的大傘。從樹旁邊的介紹上,我得知這是一棵百年老梨樹,在它的身上還有著一段“紅色故事”呢!當年,幾十名游擊隊傷員藏在這個小山村,恰好村民張宗木家一棵梨樹碩果累累,他每天摘下一筐送給傷員吃。游擊隊員傷愈要歸隊了,隊長堅持要按規(guī)定給錢,張宗木老人便撒了一個謊,說這是一棵野梨樹,堅決不收錢。從此,人們便給這棵梨樹起名叫“紅色梨”。歷經(jīng)近百年,這棵“紅色梨”仍然生機勃勃。
站在梨樹下,看著這個小山村,我思緒萬千:沒有當年英雄的浴血奮戰(zhàn),哪有現(xiàn)在這美麗的村莊?哪有山村人這樣悠閑幸福的生活?飲水思源,才能不忘初心,我似乎明白了“了心”的含義。
(指導老師:李 ?茹)
32295005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