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丁 霞 馮 沁 曲華偉 王 云 詹曉婷 陸 敏▲
1.山東省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綜合內科,山東青島 266034;2.山東省青島市立醫(yī)院腫瘤科,山東青島 266042;3.山東省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影像中心,山東青島 266034
由于社會老齡化、吸煙、空氣污染等原因使得肺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目前仍然是男性腫瘤發(fā)病率第一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對于早期肺癌目前的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圍術期的高凝血狀態(tài)會引發(fā)術后的靜脈血栓,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不僅增加死亡風險,還會促進腫瘤轉移[1]。因此對圍術期的凝血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回顧性分析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我院)收治的215例肺部疾病患者,分析比較肺癌與肺部良性疾病兩組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旨在探討血栓彈力圖在評估肺癌患者圍術期凝血狀態(tài)時的效果。
回顧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選擇215例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根據肺部疾病的類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09例為肺癌患者,106例肺部良性疾病為對照組。研究組51例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58例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肺癌及其他,37例有淋巴轉移,72例無淋巴轉移,女57例,男52例,患者平均年齡(52.36±7.14)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53.18±7.52)歲,女50例,男56例。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研究組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患者均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妊娠期婦女,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嚴重精神性疾病,不配合本研究及其他者[2]。
對所有患者進行采集空腹血8 ml,3 ml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分析常規(guī)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2 ml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分析血小板計數(PLT),3 ml用TEG檢測儀器進行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R、K、Angel、MA、CI值)檢測。凝血分析使用WerfenACLTOP700全自動凝血纖溶分析儀、血栓彈力圖使用西芬斯CFMS血栓彈力圖儀,均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
分析比較兩組常規(guī)凝血功能(FIB、PT、APTT、TT),血小板計數(PLT),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R、K、Angel、MA、CI值),以及不同類型肺癌(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有無淋巴轉移肺癌患者間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常規(guī)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計數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常規(guī)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計數比較(±s)
組別 n FIB(g/L) PT(s) APTT(s) TT(s) PLT(×109/L)對照組 106 3.18±0.85 10.89±2.07 30.59±9.84 13.54±3.45 232.64±35.81研究組 109 3.29±0.79 11.04±2.37 31.05±9.92 12.86±3.22 228.06±31.08 t值 0.982 0.494 0.341 1.493 1.0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R值和K值比對照組低,Angel、MA、CI值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比較(±s)
組別 n R(min) K(min) Angel(°) MA(mm) CI值對照組 106 7.36±1.45 1.53±0.42 64.32±10.13 62.94±11.65 0.22±0.05研究組 109 6.03±1.32 1.21±0.34 73.65±12.29 71.49±12.94 1.68±0.34 t值 7.027 6.130 6.081 5.095 843.7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不同類型肺癌間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有淋巴轉移組患者R值、K值比無淋巴轉移組低,Angel、MA、CI值比無轉移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肺癌是臨床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病理主要有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種,存在較高轉移率及死亡風險。對于肺癌的治療關鍵就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期肺癌治療主張手術根治。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有50%以上存在凝血功能異常,這會增加術后靜脈血栓風險及遠期轉移風險。因此,監(jiān)測圍術期患者的血凝狀態(tài),提前干預血凝狀態(tài)對減少術后血栓形成及遠期轉移顯得十分必要[3]。
表3 研究組不同類型肺癌參數比較(±s)
表3 研究組不同類型肺癌參數比較(±s)
組別 n R(min) K(min) Angel(°) MA(mm) CI值SCLC 51 6.18±1.38 1.31±0.45 70.73±13.01 69.56±13.15 1.67±0.24 NSCLC 58 6.12±1.32 1.29±0.37 71.03±12.86 70.08±12.99 1.69±0.35 t值 0.231 0.251 0.120 0.207 0.3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研究組有無淋巴轉移參數比較(±s)
表4 研究組有無淋巴轉移參數比較(±s)
組別 n R(min) K(min) Angel(°) MA(mm) CI值有轉移 37 5.03±1.38 1.03±0.36 74.92±13.63 79.53±13.29 1.95±0.27無轉移 72 6.12±1.41 1.28±0.41 69.13±12.86 70.44±12.87 1.70±0.24 t值 3.849 3.138 2.181 3.453 4.93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對肺癌和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凝血進行分析,發(fā)現兩組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血栓彈力圖可以靈敏的反映出肺癌患者的血凝狀態(tài)。對肺癌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不同類型肺癌間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無淋巴轉移血栓彈力圖相關參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高凝血狀態(tài)與是否存在淋巴轉移相關,可用血栓彈力圖對肺癌是否存在轉移提供參考數據。由于血凝包括一系列的病理生理過程,而常規(guī)血凝檢測只能判斷某個終點的血凝狀態(tài),達不到完善監(jiān)測的目的[4]。血栓彈力圖是凝血功能檢測的方法之一,可通過對血液中的凝血、血小板聚集、纖溶等變化進行全過程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以反映全血凝血的全過程、凝血因子的活性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以及纖維蛋白原的功能[5]。血栓彈力圖主要工作原理是血液標本呈液態(tài)時,傳感器反映到描圖紙上的信號為一條直線;血液開始凝固時,通過運動產生的電流,通過傳感器描繪到描圖紙上形成特有的數字信號[6-8]。血栓彈力圖的監(jiān)測凝血過程是連續(xù)和全面的,血栓彈力圖實驗主要包括四個參數,即R值、K值與Angle值、MA值[9]。R值主要反映凝血因子的功能,是形成第一個纖維蛋白花費的時間,R值降低表明凝血因子活性增強[10-11]。K值和Angel值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功能,K值降低,Angel值升高表明血液高凝,纖維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功能增強[2]。MA值反映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有關,與凝血酶原時間無關,且以血小板計數相關性最為明顯,MA值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CI值反映整個凝血功能,CI值高說明出現高凝血狀態(tài),均說明患者存在高凝血狀態(tài)[12]。因此根據血栓彈力圖可以準確的反應患者的凝血狀態(tài)[13-15]。
綜上所述,圍術期的高凝血狀態(tài)會引發(fā)術后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與常規(guī)凝血功能相比,血栓彈力圖可以對肺癌與良性肺部疾病進行區(qū)分,并且高凝血狀態(tài)與是否發(fā)生淋巴轉移存在相關性,更能準確的反映出肺癌患者圍術期凝血狀態(tài),為預防血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等提供有效數據,因此具有臨床應用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