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前天下午,妹妹突然在微信群里發(fā)了兩張回娘家吃飯的圖片。除了熟悉的家鄉(xiāng)菜之外,還有兩種餡料的包子,一種是蘿卜絲的,一種是赤豆沙的,仿佛突然聞到童年熟悉的味道,我一下子特別饞,就開玩笑地說,給我快遞過來吧。妹妹一口答應(yīng),轉(zhuǎn)身就告訴了母親。
次日一早跟母親通電話,母親迫不及待地跟我說起包子的事情,說知道我飲食清淡,想確認一下蘿卜餡里要不要放醬油,放蒜還是放蔥;豆沙餡里要不要放糖,放的話是放白糖還是紅糖,要不要用棗泥代替糖;豆沙里要不要再摻點其他東西,比如花生什么的……
確認完畢,又很抱歉地說可惜現(xiàn)在快遞停了,真沒辦法,不知道過了春節(jié)再寄來會不會讓我等得太急.....
聽母親事無巨細地說著這件事,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是不平靜。這就是母親,操了半輩子心,把我們一個個養(yǎng)大,眼看著我們一個個離巢飛走,再不舍也不打擾我們的生活,怕給我們添麻煩,最擔(dān)心的不是我們沒空理她,而是怕不再有機會愛我們,我們讓她幫忙做點什么事,都激動得不行,恨不得立馬就把領(lǐng)來的任務(wù)做好,讓我們開心。
心里這么感慨著,嘴上卻怎么也表達不出來,可能是從小沒有學(xué)習(xí)這種表達,或者從小被寄養(yǎng)的經(jīng)歷讓我跟母親之間有所隔閡。從小到大,我都沒跟母親表達過自己的感情,連寫信都不習(xí)慣表達。
但我自己做了母親以后,跟自己的女兒表達感情就很順暢,“媽媽愛你”這類的話說出來像吃飯穿衣一樣自然,每天都會擁抱女兒,進行各種肢體親密接觸。
雖然母親不會計較這些,她更關(guān)注是她能不能給我們更好的愛,我們交代她做的事情能不能做好,至于我們是不是感激她、愛她,似乎都不是她所擔(dān)心的。內(nèi)心那種難以突破的情感表達,讓我替母親感到不公平。其實,何止是情感表達,想想自己做了母親后,一直對女兒各種呵護照顧,一天不見她就掛念,在一起時更是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但除了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很少對母親這么牽腸掛肚過。
記得女兒有一次單獨去外地參加冬令營,她到火車站就跟著接站的老師走了,不讓我跟著。第一次這樣放手,欣慰她漸漸長大的同時,心里很是失落,尤其是她在冬令營樂不思蜀,連電話都懶得給我打,好不容易打個電話說完該說的話就急著掛斷時,真是惆悵又無奈。
有人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更好地相聚,只有母愛是為了更好地分離。以前對這句話很贊賞,現(xiàn)在輪到自己了,才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母親經(jīng)歷分離煎熬的過程。只是偶爾幾天不見女兒我還非常失落,不知道母親把我們一個個送出嫁又把弟弟送出國后,是怎樣的一種惆悵……
但對此,母親從來沒有表達過,每次我們打電話過去,她總是告訴我們這也好那也好,萬一有什么不好,我們一般都是不知道的。有一次母親被車撞傷了肋骨,我們一直都不知道,后來快好時父親才告訴我們,母親還埋怨了父親半天。
母親自己一直省吃儉用,這不舍得買那不舍得穿,有點好東西,總想著留給我們。這次要給我做豆沙包,說到用紅糖,她就很激動地告訴我,弟弟從南亞帶給她的紅糖質(zhì)量好,正好可以放進去。
想到這里,心里都有點發(fā)酸,不知道我的女兒長大嫁出去之后,我的感受是什么。也許,到時候再惆悵,我也和母親一樣,不會輕易打擾女兒的生活,給她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然后隨時等著有機會為她做事,看到她幸福就心滿意足。
不禁想起在作家好友小橋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話:母愛是一代又一代重復(fù)的辜負。辜負與被辜負之間,也許都沒什么好說的,再多的反哺,都無法報償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和哺乳養(yǎng)育的付出,安然享受被愛的過程就是讓母親欣慰的選擇。
以后,還是多給母親打打電話,雖然被辜負者永遠無怨無悔,但努力讓辜負少一點,才不枉母女一場吧。
(作者系教育學(xué)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出版多部育兒專著。)
編輯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