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贖罪、感恩和奉獻
大寶森節(jié)是印度泰米爾人(Tamil)慶祝的日子,通常落在每年公歷的一二月間,主要是慶祝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的毀滅之神濕婆(Shiva)和妻子雪山女神帕爾瓦蒂(Parvati)所生的幼子戰(zhàn)神穆盧干(Murugan)的生日。
傳說穆盧干在這一天從他的父親濕婆手中承接大統(tǒng)。濕婆的一個門徒在此時受到了一個神秘聲音的指示,要他登上一座高山。于是,門徒及其隨從便肩挑牛奶罐,一步步登上山頂。為了忘掉負重登高的勞苦,他們便一路唱著贊美穆盧干神的曲子。后來,奏著樂曲,肩擔牛奶罐向穆盧干神廟出發(fā),便成為大寶森節(jié)的重要儀式。
大寶森節(jié)期間,信徒們會將穆盧干神輦按既定線路推行出游一圈。神輦所到之處,都有不少信徒圍觀和膜拜,祈求神明庇佑。摔椰子還愿的儀式會在神輦抵達時開始,椰子一定要摔破,參加游行的人們會用盡力氣將椰子摔在地上,椰肉、椰汁鋪散一地,象征著厄運的消退。
和其他大多歡慶的節(jié)日不同,贖罪、感恩和奉獻是大寶森節(jié)的內涵所在。而信徒們相信通過以針、鐵鉤刺穿身體帶來的痛楚,就能洗清罪孽,與戰(zhàn)神同在,并得到神明的庇佑,一年比一年好。
虔誠的苦行祭祀儀式
在大寶森節(jié)上,背負卡瓦第的信徒無疑是各路圍觀者和攝影師的對焦點。重量級卡瓦第也被稱為“苦行架”“贖罪架”。依據(jù)傳統(tǒng),只有男性才可以背戴重量級卡瓦第。在大寶森節(jié)當日的清晨,經(jīng)過沐浴并進行一段時間齋戒的重量級信徒在祭師的主持下,用針、鐵鉤等利器穿刺身體,然后背上“卡瓦第”,向穆盧干廟宇行進。
在泰米爾語中,“卡瓦第”的字面意思是“每一步都要舍棄”。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此中真意??ㄍ叩趲в锌勺屝磐狡胶饧茉陔p肩上的橫木,上面裝飾有鮮花和孔雀羽毛,有些卡瓦第上還帶有鐵刺刺進信徒的肉體,需要信徒在整個游行途中一直抬舉著。重量級卡瓦第可高達三四米,最重可達六七十公斤。如此負重前行,需要極大的體力和信仰支撐。
信徒們堅信,只有心靈不再受物質束縛、身體上脫離物質享受之時,才能履行神的使命而不會感到任何痛苦。
也不是所有信徒都會背上重量級的卡瓦第,信徒的其他苦行方式還包括,銀針穿舌與額頭、鋼針穿臉頰、鐵鉤搭背、肉身穿針、肉身鉤滿各種祭品,或是腳穿釘鞋走完全程等等。無論哪種苦行方式,在外界看來,都覺得是“不忍直視的近乎自戕”的行為。一位在新加坡參加過大寶森節(jié)的中國游客在游記中寫道:“從來不評價別人的信仰,但很震撼,看過之后,會震動。”
當然,并非所有參加大寶森節(jié)游行的人都要以極端的苦行方式前往穆盧干廟宇。女人們通常只是攜帶一壺牛奶,對興都教徒而言,牛奶是象征富足與豐饒的最佳供品。也有的信徒通過剃發(fā)還愿,或者戴上各種鮮花串,并在穆盧干神像前擺放菠蘿、椰子、香蕉和檳榔等新鮮水果用以祈福。在侍奉神靈之后,信徒們將把水果和一些供品帶回家,與家人一起分享戰(zhàn)神的饋贈。
對重視家庭的印度人來說,大寶森節(jié)是家族全員出動的大日子,參加游行的人們統(tǒng)一穿上黃色或紅色的衣服,一路樂聲不斷,一起走完全程?;蛟S,這些原始的儀式,就是在這樣的代代傳承中延續(xù)的吧。
關于大寶森節(jié)上這些苦行祭祀儀式,或許可以從對印度教的溯源中得到一些答案。19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時,英國人曾用20年時間對印度教作了系統(tǒng)調查,當年英國有關部門曾宣布:“印度教既是有神論的宗教,又是無神論的宗教;既是多元論的宗教,又是一元論的宗教;既是禁欲主義的宗教,又是縱欲主義的宗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生活方式?!?/p>
多元文化的交融
如今,大寶森節(jié)的這些穿刺皮膚的祭祀儀式在印度本土已經(jīng)消失,而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得到了傳承和延續(xù)。
多元種族、多元宗教是馬來西亞的一大特點,各種宗教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基督教)、衛(wèi)塞節(jié)(佛教)、屠妖節(jié)(印度教)、大寶森節(jié)(印度教)、開齋節(jié)(伊斯蘭教)、哈芝節(jié)(伊斯蘭教)、圣紀節(jié)(伊斯蘭教)均為馬來西亞法定假日。
在馬來西亞,大寶森節(jié)的慶祝活動在黑風洞廟宇進行。黑風洞原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洞穴,虔誠的興都教信徒在洞中樹起了印度神穆盧干的巨大雕像,還建造了272個石階,并對洞穴進行了全面翻新和布置。在大寶森節(jié)期間,馬來西亞各地的信徒都來到這里參加慶祝活動。
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種族國家,各種族和睦共處,英語、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為其官方四大語言,還將每年的7月21日定為“種族和諧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還多次強調種族及宗教的和諧,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
在新加坡的大寶森節(jié)上,不僅僅是興都教徒參加,華人、馬來人以及諸多國際游客都會參與其中,而信徒們也熱忱地歡迎到來者加入他們的慶祝行列當中。
在新加坡,大寶森節(jié)活動的重要廟宇及街區(qū),主要有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以及小印度(Little India)。
供奉著穆盧干神的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的廟塔十分迷人,上面鑲有48塊精雕細刻的玻璃板,設計得宜,日出和日落時,陽光可從各方向照射進來。馬里安曼興都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廟塔,設計精巧,上面雕有各種神像和神獸像,是新加坡興都教徒最引以為豪的廟堂,也是新加坡最具辨識度的地標之一。小印度則是一年一度的大寶森節(jié)游行的起點,許多游客置身這片充滿活力和迷人魅力的街區(qū),感受濃濃的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