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生病除了帶來身體上的痛苦,有時還會有心理上的負擔感。很多人在生病的同時,常常也會體驗到情緒上的壓力,需要找心理咨詢師聊一聊。
其實,這些壓力常常來自我們對健康的觀念。關于健康,一向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健康就是不生病;另一種認為,生病是健康的一部分。
兩種看法都對。不過,我更喜歡后者。
后者是更高維度的健康定義。它把健康看成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范圍,并非只有“不生病”一種狀態(tài)才是健康。人的狀態(tài)在波動中,只要波動的范圍不太大,都可以算作健康的范疇。生病只是波動的一極,一個人多數(shù)時間活蹦亂跳,偶爾有頭疼腦熱,就說他是不健康的人嗎?當然不是了,他也很健康。
這不是什么奇談怪論,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更長的衡量健康的時間尺度。我們說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時候,當然不是在說這個人從來不會生病。他甚至可能這幾天正在請病假呢,但我們并不否認他可能是一個健康的人。我們在意的,是這個人作為一個整體的彈性、適應能力、自我調節(jié)的水平,而不是他某一天在不在狀態(tài)。老年人回想年輕時,覺得那時身體真好,其實他那時也常常生病,只是不把生病當回事,過兩天就好了,病都病得那么健康。
相比之下,另一種觀點就有些絕對化了。一旦生病,你就自動從“健康”的隊伍里除名了,必須等病好之后才能歸隊,那么病人在養(yǎng)病的同時,就要承擔一種隱性的壓力:我這一刻是一種非正常的狀態(tài),我不是正常的自己,必須盡快擺脫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他就會為此感到恥辱或者恐懼。
疾病本身會給生活造成大量的麻煩:頭痛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皮膚病讓人羞于見人,傳染病更是必須接受隔離和防控。但很多人并不了解,麻煩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大的問題在于如何看待這些麻煩:它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是常見的還是罕見的?是會獲得同情還是會招來嫌惡?是一時的小小不快,還是如同晴天霹靂般摧毀一個人的巨大噩運?更本質的問題是,這個病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是因為我特別不好,才會遭受這些嗎?
我有一個來訪者常年受頭痛困擾,嚴重時只能臥床。而她更大的痛苦在于,她已經不好意思再對丈夫說:“我想躺一下。”她可以想象丈夫帶著一種煩躁的、“我還能指望你做什么呢”的神情嘆氣,并詢問她:“該不會又頭痛了吧?”她很憤怒,因為不知道如何向丈夫證實自己的痛苦。同時她也隱隱地自我懷疑:萬一我已經是個廢人了呢?整個后半生都只能是一個累贅?
對病人進行心理咨詢,我要特別強調這個觀念:生病沒什么不正常?;蛘吒纱嗾f,正因為你是正常的,你才會生病,不必要為此承受更多心理負擔。得到這樣的承諾,病人養(yǎng)病時的心情就會平靜一些。
就像做完手術,醫(yī)生會對我們說,麻藥勁兒過了會很痛。這份疼痛不可避免,醫(yī)生也只能說:“正常的,熬過這一陣子就好了。”好吧,醫(yī)生說痛是正常的,那我們可以慢慢地熬。這句話不是止痛片,但它就有莫大的安慰作用。說明什么呢?我們怕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隨之而來的孤立、自我懷疑、不被認可。有這樣一個確認,那么就算痛一點也還好。安心了,有底氣了。
一聲“正常的”,不啻于一份珍貴的禮物。生活中我們不是醫(yī)生,沒法開藥,但我們可以把類似的觀念贈予那些受病痛困擾的人,就會有很大的助益。治病是一回事,不妨交給醫(yī)生去做,我們至少在觀念上先把病人當成健康人,我們說:“正常,你只是病了?!?/p>
當然也有醫(yī)生治不好的病或慢性病。一個人說不定遭受著某種醫(yī)學束手無策的疼痛,有生之年都不能好轉。這很不幸,同時它也可以看成某種意義上的一種常態(tài)。常態(tài)就代表著可以應對。既然是一份去除不掉的疼痛,也就沒有什么好怕的了,只要接受現(xiàn)有的狀況,盡可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喜歡的事,不就可以了嗎?我們可不可以推而廣之,把這種跟疾病共存的狀態(tài)也看成某種特殊的健康或正常呢?設想一位殘障人士,當他學會使用輪椅,開始有興趣每天出門溜達一圈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說他正在“康復”呢?
久病不愈也可以是一種健康。這聽上去有點反邏輯,但如果一個生病的人建立了一種新的生活常態(tài),按自己的意愿工作和生活,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重新感受到愉悅和價值,那么他跟健康的唯一差別,無非就是身上正承受病痛而已。
精神上的疾病也是一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變化,外部遭遇了一個刺激也好,體內環(huán)境出現(xiàn)紊亂也好,只要是正常人,精神就會因這些變化而變化。難過只是一種自然反應。一定程度的難過可以自己修復,程度嚴重了就要治療,但歸根結底需要時間,需要多堅持一陣子。
每個人都在變化,今天好一點,明天不好一點,這是永遠排除不盡的可能。變化是每個生命自帶的能力。心理咨詢本身能改變什么呢?無非只是讓人看到變化的存在,這就夠了,不拘泥于一天一時的表現(xiàn)。從長遠看,看到某種普遍性和恒常性,這就已經是治愈:糟糕的事總是來來去去,人人如此,一會兒身體不舒服了,心情不好了,伴侶又吵架了,業(yè)績下滑,壓力一大又睡不著覺……所有這些,都是正常人的正常人生。人總有一些自我懷疑的時刻,覺得“人生再也不會好了”,等到第二天振作起來,又覺得還能再堅持一下。
你說這是病嗎?但我說這些都是健康,更廣義的健康。因為我們都還活著,無論經歷怎樣的痛苦,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xù)?;钪鸵馕吨€有很多可能性,這是再嚴重的病痛都無法抹煞的。所以,活著的人都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