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何亞寧, 張孝棟, 楊 樂, 王定峰, 楊 萍
(1.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長北作業(yè)分公司, 西安 710018;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陜西銷售分公司, 西安 710018)
油管腐蝕一直是影響氣田生產(chǎn)的一個重要問題,嚴重的會導致油管穿孔、斷裂等問題[1]。長北氣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東北部,隸屬于榆林氣田,氣田已開發(fā)生產(chǎn)多年,通過對區(qū)域內(nèi)14口目標氣井多臂井徑檢測發(fā)現(xiàn),13口氣井整體腐蝕速率緩慢,與榆林氣田氣井整體腐蝕速率一致,但其中1口氣井在后期MIT(多臂井徑成像儀)檢測中發(fā)現(xiàn),油管局部腐蝕速率增大,遠遠大于該井前期MIT檢測時的腐蝕速率和其他6口井身結構、油管材料和投產(chǎn)時間一致的氣井油管腐蝕速率。該氣井于1999年投產(chǎn),已連續(xù)生產(chǎn)20 a(年),位于長北氣田中部,油管材料為N80鋼,直徑為73 mm,下入井深2 795 m。
為了研究與分析該井油管局部腐蝕速率增大的原因及腐蝕機理,筆者對該井進行了氣質(zhì)組分分析、液性分析、多臂井徑檢測、掛片試驗腐蝕產(chǎn)物分析、掛片宏觀和微觀形貌觀察等一系列研究。
為充分了解該井油管內(nèi)流體情況,采用氣相色譜儀對井(井號為CBX)內(nèi)采集氣樣的主要組分進行分析[2],結果見表1。
表1 氣質(zhì)分析結果(質(zhì)量分數(shù))Tab.1 Analysis results of gas component (mass fraction) %
可見氣體是以CH4(甲烷)為主的低分子烷烴,其總含量為97.512 9%(體積分數(shù),下同);C6+(己烷和更重組分)含量為0.511 8%,密度為0.737 8 g·L-1,臨界壓力為4.646 MPa;組分中含有少量(1.700 7%)的CO2氣體, 作為常見的腐蝕性氣體,易溶于水形成CO32-或HCO3-,引起油管碳鋼基體的電化學腐蝕;該氣體中沒有H2S(硫化氫)氣體的存在,故可以排除H2S引起的腐蝕。
CO2電化學腐蝕基本反應式為
(1)
陽極反應式為
(2)
陰極反應式為
2H++2e-→H2↑
(3)
陽極生成的Fe(HCO3)2對金屬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在高溫下不穩(wěn)定,會轉(zhuǎn)化成與金屬表面結合力較差的FeCO3而失去保護作用,從而引起金屬腐蝕。Fe(HCO3)2的分解反應為
Fe(HCO3)2→FeCO3+CO2↑+H2O
(4)
根據(jù)對該井產(chǎn)出液的監(jiān)測情況,采集水樣,并采用離子色譜儀測定油管產(chǎn)出水的陰、陽離子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油管產(chǎn)出水水質(zhì)分析結果Tab.2 Analysis results of produced water quality of tubing mg·L-1
判斷該井產(chǎn)出水的水型是CaCl2,呈弱酸性,pH為6.3,根據(jù)表2主要離子濃度計算電導率為15 930 mS·cm-1,水樣中雖然不含Ba2+和Sr2+,但是礦化度較高,腐蝕速率隨礦化度的升高而增大,主要原因是Cl-濃度升高使金屬表面的點蝕加劇。由于Cl-半徑較小,有較強的穿透能力,易吸附在金屬表面破壞腐蝕產(chǎn)物膜,形成點蝕坑。大陰極小陽極的點腐蝕有自催化特性,孔越小,陰、陽面積比越大,穿孔越快。而且,溶液中帶電離子的濃度增加,溶液導電性增大,腐蝕反應的陰極去極化作用增強,微電池的電化學腐蝕更易發(fā)生。
長北氣田單井日均產(chǎn)水量較低,主要以凝析水為主,單氣相組分中的CO2平均含量在1.8%(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油管在高壓、高溫的環(huán)境中會增加其在凝析水中的溶解度,生成HCO3-,水膜式的電解質(zhì)均勻覆蓋在管柱材料表面形成電化學腐蝕,并且該腐蝕隨HCO3-濃度變化表現(xiàn)為陰極加速析氫腐蝕或腐蝕產(chǎn)物堆積抑制腐蝕。
多臂井徑檢測可直觀反映油管的腐蝕程度[3],通過檢測數(shù)據(jù)顯示腐蝕情況。MIT檢測對腐蝕和損傷級別的劃分標準為:穿孔是指腐蝕深度超過標準壁厚的90%;環(huán)狀腐蝕指徑向腐蝕長度大于管柱周長的50%,軸向腐蝕長度小于管柱內(nèi)徑的2倍,管柱在同一深度或基本在同一深度時24根臂值均有變化;線狀腐蝕指徑向腐蝕長度小于管柱周長的30%,軸向腐蝕長度大于管柱內(nèi)徑的4倍,在一個連續(xù)深度段,不同深度的單根或者幾根臂值均有變化;片狀腐蝕指徑向腐蝕長度大于管柱周長的30%,軸向腐蝕長度大于管柱內(nèi)徑的2倍,在一個連續(xù)深度段,多根臂值存在變化;斑點狀腐蝕指徑向腐蝕長度大于管柱周長的30%,軸向腐蝕長度小于管柱內(nèi)徑的4倍,在同一深度單根或者幾根臂值存在變化;在管柱本體部位,管柱壁厚減小0.51 mm以上定為腐蝕,在接箍部位,管柱壁厚減小0.76 mm以上定為腐蝕。
該井在2007年、2011年、2017年分別進行了3次MIT檢測,測量井段均為12.00~2 749.00 m,共檢測到油管284根。根據(jù)前2次MIT檢測結果可知,油管腐蝕量雖然整體有所增加,但變化不大,腐蝕為點狀、片狀和線狀,其中2011年腐蝕類型情況見圖1a)。根據(jù)2017年MIT檢測結果可知,腐蝕以點狀腐蝕與線狀腐蝕為主,點狀腐蝕的油管數(shù)量明顯上升,見圖1b)。從2011年到2017年,該井油管腐蝕量明顯增加,單根管柱最大腐蝕主體量在20%~40%的油管數(shù)從92根上升至122根,腐蝕量在40%~80%的油管數(shù)從2根上升到了38根,見圖1c)~d)。
根據(jù)2017年MIT檢測曲線圖可知,該井未見明顯穿孔,但422.40~2 266.30 m段內(nèi)腐蝕明顯,其中較為嚴重的內(nèi)腐蝕段有915.11~1 050.40 m、1 117.91~1 127.57 m、1 470.85~1 484.99 m、1 687.73~1 697.40 m、1 803.48~1 813.11 m,其中1 031.20~1 050.40 m段MIT檢測曲線和內(nèi)徑成像圖見圖2和圖3,圖2中從左到右第一道表示油管深度;第二道表示測速曲線、張力曲線、井斜曲線;第三道表示1~24井徑儀臂測量的24條曲線;第四道表示平均臂值曲線、最小臂值曲線、最大臂值曲線;圖3中藍色至紅色漸變代表井徑值從縮小50%到擴大50%的變化。
根據(jù)2011年與2017年的MIT檢測結果,通過對腐蝕量在壁厚40%以上的20根油管的計算,得到6 a間單根油管的腐蝕速率,除2根油管腐蝕速率為0.048 mm·a-1和0.060 mm·a-1之外,其他18根油管的腐蝕速率均高于0.200 mm·a-1,平均腐蝕速率為0.232 mm·a-1,遠遠高于榆林氣田油管的平均腐蝕速率(0.032 8 mm·a-1)。
掛片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離線腐蝕檢測方法,是腐蝕領域常用的評價方法[3],能有效評估材料在苛刻腐蝕工況中的耐腐蝕性,反映油管腐蝕的真實情況,且不受試驗周期限制。該檢測方法的原理是選取與被檢測材料相同的金屬掛片,進行對比和平行試驗,經(jīng)過設定的腐蝕試驗周期后,利用腐蝕速率公式計算掛片腐蝕速率,同時采用掃描電鏡(SEM)、X射線衍射儀(XRD)等材料表征技術對腐蝕產(chǎn)物進行分析,從而綜合評估在現(xiàn)場工況下油管材料的耐腐蝕性。
腐蝕速率公式為
(1)
式中:v為均勻腐蝕速率;m為試驗前的掛片質(zhì)量;m1為試驗后的掛片質(zhì)量;S為掛片的總面積;ρ為掛片材料的密度;t為試驗時間。
將N80鋼和P110鋼兩種材料的腐蝕掛片下放至油管內(nèi)壁目標深度995 m和1 498 m(MIT檢測中腐蝕嚴重的兩個部位),試驗周期為5 520 h。試驗結束后,取出油管內(nèi)的掛片,隔氧封裝,帶回試驗室處理,然后對掛片的宏觀形貌和腐蝕速率進行分析。
N80鋼和油管材料一致,P110鋼也被廣泛應用于石油生產(chǎn)行業(yè)[4],兩者的化學成分、顯微組織及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見表3和表4。
表3 N80鋼、P110鋼的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Tab.3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80 steel and P110 steel (mass fraction) %
表4 N80鋼、P110鋼的顯微組織及力學性能Tab.4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80 steel and P110 steel
在油管內(nèi)壁目標深度995 m處分別下入了1組編號8306~8310的N80鋼掛片和1組編號9106~9110的P110鋼掛片,在深度為1 498 m的位置分別下入了1組編號8301~8305的N80鋼掛片和1組編號9101~9105的P110鋼掛片,掛片宏觀腐蝕形貌見圖4。
圖4 不同材料掛片在不同深度的宏觀腐蝕形貌Fig.4 Macro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material coupons at different depths:a)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N80 steel coupons at the depth of 995 m; b)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P110 steel coupons at the depth of 995 m;c)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N80 steel coupons at the depth of 1 498 m; d)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P110 steel coupons at the depth of 1 498 m
可見4組掛片表面均產(chǎn)生了黑色的腐蝕產(chǎn)物,整體腐蝕情況較輕,但局部有小面積坑蝕現(xiàn)象。
表5為掛片腐蝕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可見995 m處掛片的平均腐蝕速率為0.023 mm·a-1,高于1 498 m處掛片的平均腐蝕速率0.012 mm·a-1,但是所有掛片整體均勻腐蝕速率均小于榆林氣田平均腐蝕速率和MIT檢測得到的腐蝕嚴重的單根油管平均腐蝕速率,原因是掛片表面覆蓋了堅固且致密的腐蝕產(chǎn)物膜,對均勻腐蝕產(chǎn)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5]。
表5 掛片腐蝕監(jiān)測數(shù)據(jù)Tab.5 Coupon corrosion monitoring data
為了分析N80鋼、P110鋼兩種材料在凝析水中的腐蝕行為,以及金屬材料在不同溫度、壓力條件下的耐蝕機理,通過SEM對腐蝕產(chǎn)物進行微觀分析,SEM形貌見圖5~8。
由圖5可見,995 m處P110鋼掛片表面被多層晶粒大小不等的腐蝕產(chǎn)物膜覆蓋,外層晶粒較小,且經(jīng)過酸洗后,大片區(qū)域腐蝕產(chǎn)物已經(jīng)被溶解或脫落,露出底層由較大晶粒組成的腐蝕產(chǎn)物膜,但因晶粒間稀疏,導致大面積基體金屬露出。由圖6可見,995 m處N80鋼掛片表面致密的腐蝕產(chǎn)物膜是由大量的小晶粒堆積組成,晶粒間有縫隙且整個腐蝕產(chǎn)物表面離散分布了大量寬度為4~6 μm的小孔,原因是凝析水中Cl-穿透腐蝕產(chǎn)物膜形成了局部腐蝕[6]。由圖7~8可見,1 498 m處的掛片也由腐蝕產(chǎn)物膜覆蓋,但腐蝕產(chǎn)物膜表面沒有小孔,腐蝕產(chǎn)物膜致密、均勻。
圖5 P110鋼掛片在深度為995 m 時腐蝕產(chǎn)物的SEM形貌Fig.5 SEM morphology of corrosion products of P11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995 m:a) at low magnification; b) at high magnification
圖6 N80掛片在深度為995 m 時腐蝕產(chǎn)物的SEM形貌Fig.6 SEM morphology of corrosion products of N8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995 m:a) at low magnification; b) at high magnification
圖7 P110鋼掛片在深度為1 498 m 時腐蝕產(chǎn)物的SEM形貌Fig.7 SEM morphology of corrosion products of P11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1 498 m:a) at low magnification; b) at high magnification
圖8 N80鋼掛片在深度為1 498 m 時腐蝕產(chǎn)物的SEM形貌Fig.8 SEM morphology of corrosion products of N8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1 498 m:a) at low magnification; b) at high magnification
油管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兩組材料掛片在不同深度處,P110鋼的腐蝕速率均大于N80鋼的,可能與兩種材料的化學成分差異有關。從表3和表4中N80鋼、P110鋼兩種材料的化學成分來看,N80鋼的鉬、鎳、鉻等元素的含量都比P110鋼的要高一些,這3種元素可提高鋼材的耐腐蝕性。
整體來看,1 498 m處的兩種材料的表面腐蝕產(chǎn)物膜更致密、更均勻,995 m處的兩種材料表面分別出現(xiàn)溶解脫落和孔蝕的現(xiàn)象,露出大面積基體,與宏觀腐蝕形貌及失重試驗結果一致。結合圖9溫度、壓力隨井深的變化曲線可知,隨井深的增加,井內(nèi)溫度、壓力均有所增加,說明高溫、高壓條件更有利于腐蝕產(chǎn)物晶粒的密集沉積,對金屬基體的保護性好[7],能有效隔離液體對金屬基體的腐蝕。
圖9 溫度、壓力隨井深變化曲線Fig.9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urve in different depth
對掛片腐蝕產(chǎn)物的組成進行XRD分析[8],結果見圖10??芍F外,其他能量峰均為FeCO3,說明在油管深度為995 m和1 498 m處兩種材料被腐蝕后生成的均為純凈的FeCO3相,1 498 m處溫度、壓力相對較高,此區(qū)域沉積在金屬表面的腐蝕產(chǎn)物膜更致密;結合氣相色譜分析結果只檢出CO2氣體而未檢出H2S氣體,綜合分析確定出試驗監(jiān)測氣井油管腐蝕主要是氣相中CO2氣體溶解在少量凝析水中引起的金屬電化學腐蝕,與油管內(nèi)流體特征分析結果相同。
圖10 不同材料掛片在不同深度腐蝕產(chǎn)物的XRD譜Fig.10 XRD spectrum of corrosion produc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coupons at different depths:a) P11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995 m; b) N8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995 m;c) P11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1 498 m; d) N80 steel coupon at the depth of 1 498 m
通過對局部腐蝕坑深度的3D測量發(fā)現(xiàn),最大腐蝕深度為70 μm,見圖11。根據(jù)深度最深的點蝕數(shù)據(jù)計算局部腐蝕速率,結果為0.07 mm·a-1。MIT檢測的單根管柱的局部平均蝕坑深度達3 mm,結合局部點蝕成型后的“深挖”效應,說明現(xiàn)場氣井油管在實際工況條件下,局部腐蝕深度呈非線性增加,即隨著后期地層產(chǎn)水量增加,礦化度升高,會增大腐蝕速率。該檢測結果與MIT檢測結果一致。
圖11 局部腐蝕坑3D掃描圖Fig.11 3D scanning diagram of local corrosion pit
(1) 該氣井的腐蝕類型為CO2引起的電化學腐蝕,整體腐蝕速率不高,主要表現(xiàn)有點狀、片狀和線狀腐蝕,腐蝕產(chǎn)物以FeCO3相為主。
(2) 油管局部腐蝕速率增大的原因是前期點蝕成型后,隨地層產(chǎn)水量增加礦化度升高,水中Cl-會穿透腐蝕產(chǎn)物膜,加速腐蝕,導致局部腐蝕深度呈非線性增加。
(3) 深度為1 498 m處的油管腐蝕速率低于995 m處的,說明高溫、高壓條件更有利于腐蝕產(chǎn)物的密集沉積,形成致密腐蝕產(chǎn)物膜,對腐蝕有抑制作用,使得腐蝕速率下降。
(4) 建議每年對該井油管腐蝕情況進行跟蹤檢測,及時了解該井油管的損傷情況;參考榆林氣田其他同類腐蝕氣井緩蝕劑加注方案,制定合適的緩蝕劑加注濃度和頻次,降低油管腐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