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qū)金蘋果保利城幼稚園 文 雯
設計意圖: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大班幼兒有剪、撕、粘、貼、折、畫等經驗,對紙的一般特性如質輕、較軟、薄、易折、吸水性等有一定了解,但對于紙有承重力、紙的形態(tài)和承重力之間的關系還不太了解。根據《3~6歲兒童發(fā)展與學習指南》的精神,結合5~6歲幼兒喜歡探究各種事物,敢于挑戰(zhàn),愿意動手操作的特點及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需求,我設計了“紙的力氣大”這一活動,創(chuàng)設了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十足的游戲情景,激發(fā)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摸一摸、玩一玩中感知和體驗紙可以變換不同形態(tài)的一般特性,在幫助“紙兵舉重”的游戲情境中引導幼兒認真專注地操作,通過反復嘗試、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究紙的形態(tài)與承重力之間的關系,并且嘗試解決“如何讓薄薄的紙舉起更多積木”的問題,在猜測與驗證、分享與交流中,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不怕困難、樂于探究的學習品質,并獲得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1.發(fā)現改變紙的形態(tài)可以承重這一科學現象。
2.在承重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紙的形態(tài)變化與承重力的關系。
3.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紙的形態(tài)和承重力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卡紙、手揉紙、打印紙若干、多層夾盒、積木6盒、小黑板、磁條、記錄紙、筆、操作桌、示范桌。
幼兒猜測。2.介紹材料,提操作要求。師:怎樣讓站起來的紙兵不要任何幫助舉起一塊積木呢?桌上有積木,請取一塊試一試。3.幼兒操作,發(fā)現紙的承重力。4.分享交流,教師記錄。師:誰來說說哪種紙兵能舉起積木塊? 根據幼兒的表達記錄(見圖2)。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厲害,把平面的紙變成各種形狀的立體紙兵并舉起積木。5.猜測紙兵力氣大小,并記錄。師:這些長得不一樣的紙兵都是有力氣的,猜一猜哪一種紙兵力氣最大呢?根據幼兒舉手的人數記錄(見圖3)。四、比一比,舉重冠軍1.出示記錄紙(見圖4),提出問題。師:看一看,這是一張記錄紙,我們要記錄你用了什么辦法舉起了幾塊積木?誰知道怎么記錄?2.提操作和記錄的要求。師:國王說參加舉重比賽的是紙盒里薄薄的白紙,請你們動腦筋幫他們增加力氣,成功后記錄下來!當你將積木收好,我就知道你完成了。3.幼兒操作后分享交流并記錄(見圖5)。師:誰來說一說用了什么方法,舉起了幾塊積木?師:哪種紙兵是我們的舉重冠軍? 小結:今天的舉重冠軍是圓柱形紙兵,原來紙的形態(tài)不一樣,它的力氣就不一樣。今天的舉重比賽中圓柱形樣子的紙力氣最大!師:請你們再仔細觀察紙兵舉重的結果這一欄,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嗎?小結:同一種紙兵,不同的小朋友來折,力氣也不一樣的。卷折……圖2?卷7折5 5……10圖3?圖4?卷7[活動延伸]折師:今天,每一個小朋友都主動想辦法給紙增加力氣,還從其他小朋友那里學到了不一樣的辦法,不光讓紙站起來了,還讓紙兵舉重,還找到了今天的舉重冠軍,你們太棒了。師:你們還有沒有辦法讓紙兵舉起更多的積木呢?除了舉重,紙還有什么本領呢?5 5……10圖5
反思:
紙王國的游戲情境吸引幼兒一次次嘗試和挑戰(zhàn),孩子們讓紙兵站立、舉重、比賽,體驗了用折或卷的方法改變紙的形態(tài),讓紙能夠像士兵一樣承重。
通過幼兒的表情、語調以及操作次數可以看出幼兒對于發(fā)現紙的承重力的興趣濃厚,能積極參與嘗試和挑戰(zhàn)。通過表格記錄的形式,將幼兒的發(fā)言梳理出來,一對比就知道哪些紙兵能站立,哪些紙兵能舉重,哪種紙兵是舉重冠軍。在數據的對比中,幼兒了解到不同形態(tài)的紙,承重力是不同的。在活動中,孩子們發(fā)現圓柱形紙兵是力氣最大的,能承重12塊積木。
在這次活動中個別幼兒想到的方法多,大多數幼兒參考、使用了別人的方法,在互相學習中解決問題并體驗到成就感。
由于科學活動中材料較多,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老師給予了幼兒提前感受材料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中更加有序地使用材料,整個活動中有四次操作的機會,四次集體交流的分享。
在整個操作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斷鼓勵和引導幼兒勇敢嘗試。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操作結果,在事實的基礎上提煉經驗,幫助幼兒獲得向同伴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