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在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中普遍過多地使用了化學農藥,不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化學農藥殘留在果品、土壤中,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遼寧本溪地區(qū)氣候濕潤,是遼寧省板栗的主要生產區(qū)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板栗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提高板栗質量、加強板栗病蟲害綠色防控是必然趨勢。近些年,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溪地區(qū)板栗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也進一步提升。但是調查發(fā)現,當地板栗種植者仍然大多采取傳統(tǒng)的藥劑防治措施,且存在過量用藥等問題,在防治最佳時間的把控方面也不夠完善,因此難以保證病蟲害防治的效果,果品的品質也有所降低。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總結了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等相結合的板栗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以期為板栗產業(yè)的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技術保障。
1.防治成本高,用藥量過大。板栗種植地區(qū)很多從業(yè)人員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培訓,專業(yè)能力不強,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難以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在防治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以頻繁地噴灑農藥為主,且往往通過加大施藥量的方法,以期在短時間內取得效果。此法雖然可以暫時將病蟲害控制下去,但是防治效果不佳,一來增加了防治的成本,二來也會降低果實的品質,不利于板栗產業(yè)的長期發(fā)展。
2.有毒成分含量高,果品農藥殘留高。目前板栗病蟲害防治上廣泛應用的藥劑中不少含有高濃度的化學農藥成分,長期大量施用,必然加劇環(huán)境污染、降低果實品質。通過對果樹病蟲害防治藥劑市場的調查,目前應用的藥劑類型超過500種,數量眾多,這些藥劑施用后雖然短期內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長期施用,必然對當地土壤、大氣造成污染,進入到人體后會嚴重威脅到人體健康。因此,要在保證板栗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上推廣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3.防治理念落后。在板栗病蟲害防治中,堅持的基本原則即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要重視預防工作,提前采取預防措施。而實際在板栗病蟲害的防治中,該原則并未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防治中還帶著傳統(tǒng)的輕預防、重防治落后觀念,未能及時有效地開展防控,錯過最佳防治時間,且存在治標不治本等問題,導致病蟲害一旦發(fā)生,則會迅速擴散蔓延,產生嚴重的危害。在板栗病蟲害的防控中,因地制宜及時合理地采取防控措施,有助于在減少成本的基礎上取得更好防治效果。
1.全力推行無藥化防治。
①應用農業(yè)防治技術。板栗秋冬季開始落葉時,及時將林間長勢過旺、交叉、發(fā)生病蟲害的枯萎枝條等進行清理,以提高林間的通風透光能力,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利于結果的林間環(huán)境。在清園的同時全園噴施石硫合劑、礦物油等藥劑,以對林間的病蟲源基數起到很好的消減效果。板栗生長期間對養(yǎng)分水分的需求量較大,要加強肥水管理,多施有機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土壤中的含水量要求維持在適當的水平,避免出現過低或者過高的情況,為樹體的均衡生長打好基礎,提高其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常年進行客土,對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②應用物理防治技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在4月左右開始在林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密度一般以單燈輻射半徑100米為宜,一直持續(xù)到9月收獲果實前,林間的殺蟲燈在此階段晚上均開燈,對金龜子、天牛等誘殺效果很好。粘蟲板誘殺:利用害蟲對黃色等表現出趨向性,可在林間懸掛粘蟲板,如黃色、紫色等,懸掛的高度在林間地面上方1~1.5米,懸掛密度為300~450個/公頃,要求定期更換,具體的結合誘蟲的數量而定,一般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對癭蚊類、實蠅類等誘殺效果明顯。昆蟲性信息素誘殺:在果實膨大到采收這段時間,可在林間懸掛誘捕器,懸掛的高度在地面上方1~1.5米,密度一般為15個/公頃左右,對橘小實蠅雄成蟲有較好的誘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更換誘芯,一般1個月左右更換一次,以及時將誘殺的害蟲清理掉。
2.選擇抗性品種。板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過程中,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即為提前結合果園內氣候、水源特點、光照條件等因素進行營建,堅持因地制宜、因樹制宜,以促進樹木生長的最優(yōu)化。板栗栽植后還需要采取科學的施肥、修剪等措施,以促進樹木長勢健壯、提高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3.推行低毒農藥。應用板栗樹木綠色防控技術,并不是完全不采用化學藥劑防治的方法,而是結合病蟲害實際發(fā)生情況,在采取物理、生物防治的基礎上,必要時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施藥,以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效果。藥劑的選擇上,要求具有毒性低、殘留時間短、沒有污染等特點。目前本溪地區(qū)板栗病蟲害防治選擇的生物性農藥屬于綠色農藥,不會造成害蟲抗藥性增強。此外,還有光活化除草劑、殺蟲劑等農藥類型,相對于傳統(tǒng)的化學農藥,光活化農藥中使用了光敏劑,不僅防治的效果好,且不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適合在綠色防控過程中推廣。
4.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綠色防控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即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螨治螨,實際應用中有保護天敵性生物——捕食螨、釋放白僵菌以及枯草芽孢桿菌等、推廣林間飼養(yǎng)雞鴨等,還可以對林間的益鳥進行保護,可以有效地控制林間有害生物蟲口的密度。林間的一些良性雜草,也可以保留到收獲果實之前20~25天,如白花霍香草等,有利于對果園內的小氣候條件進行調節(jié),創(chuàng)造適合天敵生物(蜘蛛、瓢蟲、捕食螨、寄生蜂等)繁衍棲息的環(huán)境。對紅蜘蛛、蚜蟲等害蟲的防治,可選擇苦參堿、阿維菌素、魚藤酮等生物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