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木(1887年—1924年),最早在四川傳播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宣傳者和組織者,也是四川黨、團組織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1887年11月12日,王右木出生在四川省江油縣城(今江油縣武都鎮(zhèn))一個普通貧民家庭,排行第三,曾取名王丕昌、王燧,4歲起就跟著教書的大哥王初齡讀書識字。
辛亥革命前夕,王右木考入四川通省師范學堂數(shù)理課。當時成都已是四川革命黨人的重要活動地和集中地之一,四川通省師范學堂又是他們活動的主要場所,許多革命讀物在學生中廣泛傳閱,革命氛圍濃厚。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王右木,隨即投入了當時沸騰的政治生活。
1914年,王右木在親友的資助下前往日本留學,考取了東京明治大學經濟系中國官費生。期間,王右木積極參加東京中國留學生總會組織的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反對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等愛國斗爭,并結識了李大釗,參加了李大釗在留學生中組織的“神州學會”。
1919年春,王右木回到故鄉(xiāng)。當時,全家人都希望他能參加當時的省議員競選,但他斷然拒絕,而后告別親人來到成都,不久受聘于成都高等師范學堂(原四川通省師范學堂),任學監(jiān),教經濟學和日文。1919年,北京爆發(fā)了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消息傳到四川后,全川迅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怒潮,王右木積極投身于運動之中。他認為在四川要開展這一運動,“要把當前的文化運動更深刻、更向前推進一步,必須要有馬克思主義作指導,用它來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币虼耍柏叫枰M織一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隊伍?!庇谑?,王右木利用教學的機會,物色和聯(lián)絡青年積極分子,向他們灌輸革命思想。
1920年8月,陳獨秀、李達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之后,陳獨秀又委托各地馬克思主義者建立黨的組織。王右木在這年夏天去過上海,在學校開學前夕趕回成都,開始考慮在四川省籌建黨的組織。同年,王右木在成都建立了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的“馬克思讀書會”。這是五四運動后,四川最早誕生的一個以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要任務的群眾革命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劃時代的事件,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對王右木來說,則是個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在他的影響下,部分讀書會成員和一些先進青年,在1922年春組成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組織。1922年2月7日,王右木主持創(chuàng)辦了《人聲報》,并在第一期上宣告了辦報宗旨:“直接以馬克思的基本要義,解釋社會上的一切問題?!庇捎诮涃M困難和當局的壓迫,《人聲報》從日刊改為周刊、旬刊,堅持將近五個月后停刊。該報是四川最早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刊物,盡管它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鮮明的觀點和堅定的立場,勇敢戰(zhàn)斗的頑強精神,喚起了人民的覺醒,在中共四川黨組織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22年夏天,四川教育界爆發(fā)了一場爭取教育經費獨立的群眾運動,王右木被推選為領導這場運動的總指揮,領導教職員工和學生罷課、請愿,指導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成為運動中的骨干。在王右木的領導下,教育經費獨立運動取得勝利。但他的行為觸怒了當局,7月,他被迫暫時辭別成都前往上海。這時,中國共產黨正在上海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夏末,王右木回到成都。10月15日,十三名團員聚集在王右木家中,正式成立成都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選舉執(zhí)行委員會時,王右木以最多票數(shù)當選,但因他年齡超過團章規(guī)定,所以不能擔任團的執(zhí)行委員。為了使四川這個新生的革命組織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王右木仍義不容辭擔負起指導成都團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的工作。
1923年6月,惲代英從具體情況出發(fā),給團中央寫了《關于請團中央給予四川青年團工作的指示信》,信中說:“但我望中央能為川中慎于發(fā)令,使王(指王右木)得合當指導,則川中前途尚可為也。”同月,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地方團執(zhí)行委員會舉行第三屆選舉會議,王右木當選為書記。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確定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一些同志對國民黨在四川的表現(xiàn)是很不滿意的,幾乎一致反對國共合作。王右木認為這是黨中央的決策,應當遵守黨的紀律。他還以身作則,帶頭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7月5日,孫中山任命了改組后的國民黨四川總支部長,他們聘請王右木擔任宣傳科副科長。9月,王右木到了上海,后又去了廣州。返回成都后,王右木從黨中央帶來了新的喜訊:中央已同意在四川成立黨的組織。1923年秋,王右木在團員中選拔了一批優(yōu)秀分子,秘密組成中國共產黨成都獨立小組,直屬中央領導,王右木暫任書記。同年冬,中共中央正式任命王右木任成都黨組織的書記,同時命他辭去團的職務。王右木鑒于成都各地正在發(fā)展和建立團的支部,考慮到學生的寒假即將來臨,改選會影響組織發(fā)展,因此,準備推遲到次年春天改選。
1924年2月8日,流竄湖北的楊森、盤踞重慶的劉湘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支持下攻占成都。王右木對此無比憤慨,親自率領部分社會主義青年團和積極分子去散發(fā)傳單,號召人民反對罪惡的軍閥戰(zhàn)爭。楊森占領成都后,為了鞏固和發(fā)展勢力,專門制定了一個延攬人才的計劃。楊森深知王右木在成都工人、學生中的號召力,決定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他。3月的一個上午,楊森派他的四個親隨副官,提著一箱錢來見王右木,還遞上了一張楊森督辦署顧問的委任狀。王右木深知,若當場嚴辭拒絕,必遭暗算。于是叫對方把錢帶走,只留下委任狀。副官走后,王右木當即決定離開成都去上海。
但是,中共中央在1923年冬指示他辭去團的書記,目前團的改選還沒有進行,這樁大事,必須在走之前落實。隨后,王右木召開團員大會,改選出的成都地方團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為張霽帆。3月24日,王右木給團中央寫了《關于改選團組織給團中央的報告》,匯報了推遲改選的原因。這是王右木在川與團中央的最后一次通信。
1924年中秋節(jié)前夕,王右木在貴州赤水縣土城給家中和同志們寫信,說他不久就要回到成都。但從那以后,王右木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成都,后來聽說王右木在貴州土城宣傳革命時,被當?shù)胤磩优蓺⒑Γ攀罆r年僅37歲。(摘自《四川黨史人物傳》第一卷)(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