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70 歲死于肺癌的美國電臺名嘴拉什·林博,因為“重塑了媒體和共和黨政治”,在前些天美國政治媒體上引起了熱烈爭論。
一年前,林博被診斷患有晚期癌癥后,特朗普給他頒發(fā)“總統(tǒng)自由勛章”。當時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將勛章掛在略帶病容的林博身上時,在場的共和黨人士全部起立鼓掌歡呼,而民主黨人士則一律沉默靜坐。這場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林博的地位和影響—他是保守派心目中的英雄、自由派心中的危險分子。
林博出生在密蘇里州的一個小城,家族里出了不少知名律師和法官,而林博從小就對廣播電臺癡迷,后來不惜從大學退學。1990 年代,林博開始成為美國保守派的主要話筒,他的主要平臺“拉什·林博秀”,由“美國首映電臺網(wǎng)”組織,每周大約三小時,在全國600 多個電臺同時播出,保守估計有1500萬人固定收聽該節(jié)目。
萬人固定收聽該節(jié)目。進入網(wǎng)絡(luò)時代后,林博脫口秀也有相應(yīng)的APP可以下載。林博是美國收入最高的媒體人之一,《福布斯》稱他在2018 年的稅前收入是8450 萬美元。
林博的成功有“社會需要”的因素。美國從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開始,經(jīng)歷長時期的自由化過程,最終激起了保守派的反彈;從里根時期開始,美國整體來說開始“右轉(zhuǎn)”。這股社會思潮需要發(fā)聲,而美國主流媒體大多自由化色彩濃,林博的橫空出世,正好滿足了保守人士的需要。
林博的節(jié)目通俗易懂,“善于把復(fù)雜事情簡單化”,其在演播室里的嬉笑怒罵,成為大量普通民眾的精神食糧。
而他在很多關(guān)鍵事件的點評上,更有進攻性,更不顧事實,更沒有底線。比如,他稱女權(quán)主義者為“女權(quán)納粹”,后來把這個標簽貼到希拉里身上;他堅稱奧巴馬沒有證明自己出生在美國;他說氣候變化是個騙局,說2020 年大選中拜登并沒有獲勝等等。批評者因此指責他煽動仇恨、制造分裂,是美國最危險的人。
林博說,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但“不怕得罪人”。實際上在他具有呼風喚雨能力后,很多人更不敢得罪他,共和黨籍的總統(tǒng)都交口稱贊他。
林博脫口秀的成功,對保守派的媒體和政黨帶來巨大影響。林博之后,福克斯新聞的一班主持人,以及電臺脫口秀主持人艾利克斯·瓊斯等一批保守派媒體人,都走上“通俗易懂、言辭激烈、不顧事實、不怕得罪人”的路子,而這個路子又非常有效。長期接受這些媒體信息的保守派民眾,認為只有林博和這些媒體說的是對的。
共和黨內(nèi)一些政客也將“通俗易懂、制造分裂、不顧底線”的策略移植到政治領(lǐng)域,登峰造極者就是特朗普。從這個角度看,說林博“塑造了媒體和共和黨政治”并不夸張。
不過也有人認為,林博將保守主義變得更激進,更狹隘,從長遠看他傷害了真正的保守主義。這個說法固然有道理,但世界在變化,思潮也在變化。一方面,林博把保守主義變得狹隘激進,另一方面,人們也不能否認,各種因素(包括左派更加激進)促使保守主義更激進,從而導(dǎo)致林博的成功。這種相輔相成之下,美國要想回到傳統(tǒng)的自由派和保守派之爭的時代,應(yīng)該很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