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長征路上的詩詞歌賦

      2021-03-26 03:43邱鋒
      新閱讀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皮帶長征紅軍

      邱鋒

      1934—1936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三個方面軍進行的大約共有六萬八千里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在長征路上,紅軍指戰(zhàn)員留下了許多詩詞歌曲,抒發(fā)豪情壯志,表達了勇敢堅強的戰(zhàn)斗精神,至今仍然教育影響后代,鼓舞人心。

      我軍在初創(chuàng)時期就很重視發(fā)揮革命斗爭歌曲的作用。在《古田會議決議》(1929年12月)中規(guī)定:“各政治部負責征集并編制表現(xiàn)各種群眾革命情緒斗爭的歌謠,軍政治部負督促及調(diào)查之責?!?/p>

      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中產(chǎn)生的戰(zhàn)歌,至今仍在傳唱的和編印成冊的有200首以上。這些戰(zhàn)歌,相當完整地反映了這個時期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戰(zhàn)斗歷程。其中,包括1927年我軍建軍時產(chǎn)生的戰(zhàn)斗歌曲《八一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等各個歷史階段的戰(zhàn)歌,并一直延續(xù)到1936年10月18日紅軍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中產(chǎn)生的歌曲《慶祝紅軍大會合》。這些作品,歌詞生動樸實,大都采用民歌、古曲或其他中外歌曲的曲調(diào)填詞而成,朗朗上口,易于流傳。其中,還有緊密結(jié)合某一戰(zhàn)斗和軍事行動的戰(zhàn)歌,如《再占遵義歌》《渡金沙江勝利歌》《打騎兵歌》等。特別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是產(chǎn)生在紅軍時期的我軍的標志性歌曲之一,體現(xiàn)了我軍宗旨、使命、紀律、道德和戰(zhàn)斗精神。下文盤點與長征有關(guān)的詩詞歌賦。

      毛澤東的八篇十首詩詞

      長征路上的詩詞佳作,首推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八篇十首詩詞。

      《十六字令三首》,毛澤東作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毛澤東用頂天立地的青山頌揚紅軍的群體,有“倒海翻江卷巨瀾”的氣勢,有“萬馬戰(zhàn)猶酣”的壯志,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堅強。紅軍指戰(zhàn)員就是群山,就是寶劍。劍鋒所指,青天為之所破,而劍鋒不曾損殘。須知毛澤東寫此詞時,正是湘江血戰(zhàn)不久。在大軍潰敗之時,軍心渙散之際,獨有毛澤東以一個大軍統(tǒng)帥的潛質(zhì)和一個無與倫比的政治家的眼光,看到紅軍的未來發(fā)展與壯大。而歷史恰恰印證了這一點:一年后紅軍長征勝利了;又八年后,已為百萬之師;后又推翻蔣家王朝,果真是刺破青天鍔未殘。

      《憶秦娥·婁山關(guān)》,毛澤東作于1935年2月28日。《憶秦娥·婁山關(guān)》在深沉的意境中,平添一份冷峻和沉重,愈顯該詞蒼涼悲壯。它不僅獨異于毛澤東所有的詩詞,而且在中國詩歌史中也堪稱獨步。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作于1935年10月。因六盤山是中央紅軍長征的最后一座大山。越山而過就可與陜北紅軍會師,此情此景,讓毛澤東暢懷高歌“不到長城非好漢”“紅旗漫卷西風”“長纓在手縛蒼龍”的壯志豪情。

      毛澤東于長征期間寫的第四首名篇是1935年10月21日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1935年10月21日,彭德懷指揮紅軍在吳起鎮(zhèn)附近的大峁梁殲敵騎兵團的伏擊戰(zhàn)。此役彭德懷率部擊潰馬鴻賓、馬鴻逵五個騎兵團。我中央紅軍在初到陜北之時,牛刀小試,即斬樓蘭,這是到達陜北奠基禮式的大捷。毛澤東擊筑而歌并電賀彭大將軍。在中外軍史上,以電報拍發(fā)詩詞以示慶賀尚屬少見。

      第五首名篇《七律·長征》寫于1935年10月。這是一首英雄主義的宏偉樂章,是對紅軍長征勝利的最為輝煌的美學總結(jié)。那磅礴的氣勢,宏偉的氣魄,高昂的格調(diào),達到最高藝術(shù)境界。

      第六首《念奴嬌·昆侖》寫于1935年10月。該詞通過拔劍裁山和評論昆侖山功罪的奇特思路,充分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宏大氣魄,以及共產(chǎn)黨人寬廣的胸襟和氣度。毛澤東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塑造出一個巨人形象,使該詞氣魄宏偉,筆力雄健,風格豪放。

      第七首《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沁園春·雪》,是中國辭章的一座豐碑,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贊為千古絕唱。全詞合律入韻,雖屬舊體,卻給讀者以面貌全新、振聾發(fā)聵之感。

      第八首《臨江仙·給丁玲同志》寫于1936年12月。毛澤東用電報把這首詞發(fā)給隨紅一方面軍赴三原途中的丁玲,贊揚奔赴延安采訪、再赴前線參戰(zhàn)的女作家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婦女“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前線同志深受鼓舞。

      其他領(lǐng)導人的詩詞

      紅軍總司令朱德的長征詩詞。朱總司令在戎馬倥傯中寫的詩詞展現(xiàn)“萬面紅旗天際揮”,“紅流磅礴走工農(nóng)”的偉大氣勢,讀后振奮人心。

      馬嘶人叫角號吹,萬面紅旗天際揮/赤水金沙輾轉(zhuǎn)渡,雪山草地等閑飛/橫空出世入天將,絕地逢生穿鐵蹄/一曲悲歌多壯烈,千秋正氣樹豐碑。

      林伯渠長征詩詞。林伯渠,中共五老之一,1933年,前往中央蘇區(qū),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部部長兼任財政人民委員部部長。1934年10月10日,林伯渠參加長征,任總沒收委員會主任,負責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籌集軍餉,后又擔任紅軍總供給部部長。

      1935年,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jié)束,林伯渠轉(zhuǎn)而擔任當?shù)卣斦坎块L。林老詩作通過本身的經(jīng)濟工作為紅軍籌餉保障供給,為紅軍后勤人員樹了榜樣?!堕L征》一詩于1935年8月,經(jīng)巴西、阿西作。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奈西風日未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陸定一、賈拓夫合編《長征歌》。1935年10月創(chuàng)作于陜北吳起鎮(zhèn)。這首紅歌是紅軍長征紀實性的史詩,內(nèi)容翔實,讀后震撼心靈,鼓舞人民。

      長征歌

      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雩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十一月里來走湖南,宣臨蘭道一齊占,沖破兩道封鎖線,赫得何鍵狗膽寒/十二月里來過汀江,廣西軍閥大恐慌,四道封鎖線都突破,勢如破竹誰敢擋/一月里來梅花香,打進貴州過烏江,連占黔北十數(shù)縣,紅軍威名天下?lián)P/二月里來到扎西,部隊改編好整齊,發(fā)展川南游擊隊,擴大紅軍三千幾/

      ……

      陳毅詩詞。紅軍長征期間,負傷留在江西的陳毅寫有《三十五歲生日寄懷》,并編輯了《紅四方面軍詩歌選》。這些詩歌即使在今天讀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生機勃勃的紅心,感受到其間奔涌著的激情萬丈。感嘆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面對前方槍林彈雨隨時可能遭遇的生命危險,他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一九三六年,余游擊于贛南五嶺山脈一帶,往來作戰(zhàn),俾極艱苦。八月值余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zhàn)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紅軍集體創(chuàng)作《牛皮腰帶歌》。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關(guān)于牛皮腰帶鞋底的“美味佳肴”歌。紅軍戰(zhàn)士周國才當時只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zhàn)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干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后來連野菜也找不著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解下自己的皮帶煮著吃。6位戰(zhàn)士的皮帶吃完后,大家對周國才說:“該吃你的了?!睉?zhàn)友們都知道,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zhàn)利品。周國才實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愛之物,看著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里,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忍不住了,哭著懇求戰(zhàn)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著作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饑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在隨后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zhàn)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zhàn)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并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條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后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xiàn)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干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zhàn)友嘗。

      張愛萍的《過草地》,創(chuàng)作于1935年8月。張愛萍原中央蘇區(qū)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參與創(chuàng)建少共國際師和紅軍后備兵源的組織動員工作,創(chuàng)作了少共國際師師歌歌詞,參與編輯團中央機關(guān)報《青年實話》。長征中歷任紅3軍團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11團、第13團政委。下面的詩歌就是他行軍間隙面對困苦生活的樂觀精神寫照。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燒驅(qū)夜寒/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云逐浪翻/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新中國成立后關(guān)于長征的詩詞歌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對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人民解放軍的將帥、老干部陸續(xù)寫了許多有關(guān)長征的詩詞。其中,著名的肖華上將寫的《長征組歌》廣為流傳。肖華說:“我寫長征組詩,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淚。有些段落,如《告別》《進遵義》《過雪山草地》《報喜》等,就是一面流淚一面寫的。”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肖華于1965年3月將這部組詩交給了北京軍區(qū)政治部戰(zhàn)友文工團,經(jīng)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人的妙手打磨譜曲,并定名為《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在當年8月1日紀念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fā)長征30周年前夕,《長征組歌》登上了北京人民劇場的舞臺并在首都引起巨大轟動。其奔騰磅礴的氣勢、感人至深的情感、悅耳悠揚的曲調(diào)征服了無數(shù)觀眾,迅速流行于全軍,繼而風靡全國。

      告別

      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xiāng)/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紅軍主力上征途,戰(zhàn)略轉(zhuǎn)移去遠方/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緊緊握住紅軍的手,親人何時返故鄉(xiāng)?/烏云遮天難持久,紅日永遠放光芒/革命一定要勝利,敵人終將被埋葬。

      報喜

      手足情,同志心。飛捷報,傳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軍,轉(zhuǎn)戰(zhàn)數(shù)省久聞名/歷盡千辛萬般苦,勝利會聚甘孜城/全軍怒斥張國燾,高歌北上并肩行/邊區(qū)軍民喜若狂,紅旗招展迎親人。

      更多的關(guān)于長征的詩詞歌賦被收集在相關(guān)書籍和網(wǎng)絡(luò)里,篇幅所限,僅敘述這些。

      作者系《中國老年報》創(chuàng)始人、原社長

      猜你喜歡
      皮帶長征紅軍
      李紅軍美術(shù)作品欣賞
      紅軍不怕遠征難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智珠二則
      智珠
      1萬多元的皮帶
      1萬多元的皮帶
      十送紅軍
      二則(1)
      一起岸橋小車拖鏈皮帶跑偏損傷事故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
      新乡县| 兴国县| 济宁市| 云龙县| 耒阳市| 张家界市| 汉川市| 建湖县| 乌恰县| 陵川县| 巴林左旗| 吉首市| 栾城县| 潼南县| 伊金霍洛旗| 高台县| 七台河市| 汶川县| 唐海县| 横峰县| 丁青县| 邮箱| 建昌县| 白玉县| 深州市| 慈溪市| 玉门市| 荆州市| 洛扎县| 莲花县| 三亚市| 江安县| 绵阳市| 南华县| 资阳市| 拉孜县| 喀什市| 钟祥市| 类乌齐县| 武威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