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
眾所周知,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針對嬰幼兒來說,他們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fā)育成熟,過量攝入鹽更會增加腎臟負擔。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對于鹽的推薦量也是不同的。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各類人群鹽攝入每日推薦量如下:
6個月以內小于0.4克,多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攝入;
7~24月齡為0.9~1.8克;
2~4歲小于3克;
4~7歲小于4克;
7~65歲小于6克;
大于65歲小于5克。
有家長問:“做飯的時候按照上面所列的鹽推薦量添鹽是不是就行了?”其實,即使按照上述推薦量嚴格做飯,孩子每日鹽攝入量還可能是超標的,因為你可能忽視了食物中所含的隱形鹽。
有些食物雖然不是鹽,但含鹽量是很高的,這點特別容易被家長忽略的隱形鹽!
比如一些調味品類:每100克雞精中含鹽47.92克,每100克味精中含鹽20.73克;還有生抽、老抽、醬油等也是隱形鹽的載體;一些肉類魚類:每100克午餐肉含鹽1.34克,每100克干鮑魚含鹽5.88克,等等;零食類:每100克甘草杏含鹽6.54克;每100克咸餅干含鹽1.77克、薯片含鹽1.29克,等等。
所以,在控制孩子每日攝鹽量時,還應考慮調味品及食物中的含鹽量。
有些食物嘗起來不咸,但并不是沒有鹽。有些高鹽食物,因為混入了糖等其他東西就把咸味掩蓋了,這會讓人誤以為含鹽量不高。比如,一小塊蛋糕、蘇打餅干、掛面等稍微不控制,攝鹽量可能就超標了。
因此,無論是成人吃的還是孩子吃的食物,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食物成分。在食物的配方中,我們常??梢钥吹解c的含量。
記住這個換算:1克鹽=400毫克鈉,1克鈉=2.5克鹽。
所以,購買食品一定要看配料表!
誤區(qū)一:不吃鹽孩子身體就軟,影響走路。
解疑答惑:走路早晚跟發(fā)育有關,跟鹽無關。如果醫(yī)生診斷是肌張力或者肌力低,更跟鹽沒有關系。
誤區(qū)二:不吃鹽不能滿足碘的需求,容易大脖子病。
解疑答惑:0~6月齡寶寶碘的適宜攝入量為85微克/天,7~12月齡115微克/天,1~3歲碘推薦攝入量為90微克/天。當母親碘攝入充足時,母乳中碘含量可達100~150微克/升,完全可以滿足12月齡以內寶寶的需要。6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從輔食或食物中獲得部分碘。
誤區(qū)三:天氣熱,要喝些鹽水。
解疑答惑:隨著天氣溫度的升高,寶寶經常會出汗,有些家長就認為,需要給寶寶喝一些鹽水,補充鈉,避免電解質紊亂。
事實是,除非在非常炎熱的天氣或高強度、高溫作業(yè)狀態(tài)下,否則沒有必要額外補充鹽分。
誤區(qū)四:海鹽比加工鹽好。
解疑答惑:鹽就是鹽,不管從哪里來。
總之,寶寶輔食應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寶寶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不僅輔食要淡口味,家庭飲食也同樣要遵從這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