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艷 陳琳 李鋼蘋 魏旭東
患者男性,43歲。于2020年1月3日以“診斷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半,多個周期化療后”為主訴就診于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2017年6月因腹脹至當?shù)蒯t(yī)院就診,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3.48×109/L;血紅蛋白(Hb)124 g/L;血小板(PLT)103×109/L。骨髓象:增生活躍,原始粒細胞占55.2%。診斷:急性髓系白血?。╝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2a,CEBPA 雙突變。2017年8月行第1個周期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誘導治療,骨穿評估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后經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D-Ara-C(大劑量阿糖胞苷)、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細胞刺激因子)、EA(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等17個周期鞏固治療,2019年8月復查仍評效為CR。2019年10月因頭痛再次收入當?shù)蒯t(yī)院,完善骨穿提示復發(fā),給予“CLAG+Ida(克拉屈濱+阿糖胞苷+粒細胞刺激因子+伊達比星)”及“干白沙+亞砷酸(干擾素+白介素+沙利度胺+亞砷酸)”方案化療,未獲得緩解。2020年1月3日就診于本院。血常規(guī):WBC 3.65×109/L;Hb 85 g/L;PLT 62×109/L。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原粒占75.2%。流式檢測微小殘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R2 門占有核細胞的26.51%,表達CD117、CD13、CD7、cMPO,強表達CD33、CD38。正常染色體核型,診斷:急性髓系白血?。ˋML),M2a 復發(fā)難治?;颊咭话銧顩r可,移植意愿不強烈。于2020年1月12日給予地西他濱+VEN(地西他濱10 mg 皮下注射,每周3 次,共4 周;venetoclax 100 mg d1;200 mg d2;400 mg d3~28,口服)?;熎陂g出現(xiàn)Ⅲ度骨髓抑制,雙下肺輕度炎癥改變,給予對癥處理,用藥3周后血象恢復正常。2020年1月26日復查骨穿:增生減低,未見原始粒細胞,MRD 為陰性。分別于2020年2月12日、3月19日、4月23日行第2、3、4個周期VEN聯(lián)合地西他濱治療,期間復查骨穿評效為CR,MRD為陰性。因經濟原因,與患者溝通后開始接受“干白沙”、阿扎胞苷、VEN的交替維持治療,期間監(jiān)測骨髓形態(tài)學及MRD 情況,均未見復發(fā)傾向。隨訪至2020年8月17日,評效為CR已持續(xù)6.8個月。
小結 B 細胞白血病/淋巴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是一種抗凋亡蛋白,通常在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表達,選擇性Bcl-2抑制劑venetoclax(VEN)通過直接與Bcl-2蛋白結合,釋放出Bim、Bax等輔助細胞凋亡的蛋白,觸發(fā)線粒體外膜滲透性改變以及半胱天冬酶活化而恢復細胞凋亡[1]。Konopleva等[2]的Ⅱ期臨床研究納入32例復發(fā)/難治性AML,給予VEN單藥治療,僅6例患者達到CR/血液學恢復不完全的緩解(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 recovery,CRi),提示VEN單藥應用效果有限。自地西他濱應用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取得顯著療效后,諸多的研究表明地西他濱在AML的治療中安全有效[3]。其作用是當抑癌基因高甲基化時,消耗DNA 甲基轉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使處于不正常狀態(tài)的高甲基化基因產生低甲基化,為消耗足夠的DNMT1,需采用減低劑量的頻繁給藥[4]。有研究[5]最早啟動VEN 聯(lián)合地西他濱治療復發(fā)/難治性AML的臨床試驗,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招募55 例患者,中位隨訪時間16 個月,CR/CRi 達到62%,中位總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為7.8個月,目前仍在招募中。目前,國內報道[6]1例VEN聯(lián)合去甲基化藥物成功治療非血緣臍血移植后復發(fā)的AML患者,達到分子學CR。本例患者采用地西他濱皮下注射聯(lián)合VEN治療后,患者取得MRD 陰性的緩解,特別是皮下應用地西他濱,減少骨髓抑制的程度,該方案值得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