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高曉曉 楊洪娟 周金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照海關 山東日照276800;2.榮成市海洋應急指揮中心)
紅火蟻(SolenopsisinvictaBuren)屬于屬膜翅 目(Hymenoptem)蟻 科(Formicidae)切 葉 蟻 亞 科(Myrmicinae)火蟻屬(Solenopsis)昆蟲,不僅會攻擊人類,還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產生重大威脅,是目前我國全國范圍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我國必須高度重視該生物的危害并及時進行防控。
紅火蟻是一種檢疫性有害生物,可對公共安全及農林牧業(yè)造成重大威脅。我國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2019年第20號公告對外來林業(yè)有害生物進行危害性評價,將紅火蟻和美國白蛾、蘋果蠹蛾、桑天牛、紅脂大小蠹等有害生物劃分為“二級危害性林業(yè)類有害生物”。紅火蟻較常出現(xiàn)在草坪、公園、田間操場、綠地、苗圃、竹林及家畜養(yǎng)殖廠等光照比較充足的地方,屬于地棲型生物。在農業(yè)范圍內,紅火蟻對大田農作物存在極大危害,其主要以食物的果實、種子、根系等作為食物來源,不僅會破壞植物根部,還會對莊稼和種子造成嚴重破壞,對農業(yè)的生產與作物產量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就曾因紅火蟻的出現(xiàn)而導致其茄科植物產量下降50%的嚴重后果;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水果種植業(yè)、釀酒業(yè)也曾因紅火蟻的出現(xiàn)而增加了10%~40%的成本。
紅火蟻還會對公共設施造成破壞。國外相關資料顯示,紅火蟻會對電信、供電及堤壩等設施造成破壞,其巨大的蟻丘及數(shù)量眾多的工蟻會對農業(yè)機械設備造成損壞,也會對人工操作產生影響。此外,紅火蟻一般聚集在農業(yè)灌溉設備內部,如電源、水泵及空調等,且會危害機場指示燈、交通信號燈及通訊設備等,使其出現(xiàn)巨大隱患,不僅會導致重大經濟損失,還會威脅到社會公共安全。
紅火蟻在入侵后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對生物物種也會產生侵害,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對整個農林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存在嚴重影響。該昆蟲還會與本地蟻群發(fā)生競爭,導致本地資源受到侵害。此外,還會捕食蚯蚓、節(jié)肢動物等,甚至鳥類、青蛙等,對生物多樣性的穩(wěn)定發(fā)展也會造成阻礙。
2005年原國家農業(yè)部將紅火蟻定為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并加以封鎖防控。紅火蟻存在十分嚴重的危害,危險性較大,很多國家都出臺了相應措施對該昆蟲進行防范,付出的代價也很大。例如美國發(fā)生的紅火蟻地區(qū),苗木在向外輸出時一定要通過相關的檢疫檢查,有關部門必須定期對這些苗木進行檢疫處理,還要對花盆進行殺蟲處理。
紅火蟻一般常出現(xiàn)在高爾夫球場、草地、民居、校園等公共場所,當其活動受到人或動物的影響時,也會主動攻擊人或動物。它們最主要的攻擊方式就是用自身尾部的螫針叮螯人,再在把毒液注入到人的皮膚內,人體會出現(xiàn)水皰、紅斑、痛癢等情況,情況嚴重時當水泡破裂也會面臨細菌二次感染情況。
根據(jù)紅火蟻的發(fā)生特點,可以利用氟蟲胺、氟蟲腈等殺蟲劑進行環(huán)狀撒施方法。一般來說,最佳的撒放時間段為早上9點至下午5點,撒放時地表溫度需要大于20℃。因為這個時間段紅火蟻的活動十分活躍,對于部分蟻巢密集程度較小且十分分散的區(qū)域,也可以利用單個蟻巢撒施毒餌,利用環(huán)狀或點狀方法進行投放。
相關研究顯示,如果頻繁擾動,會導致紅火蟻發(fā)生群體遷移,在遷移時其會出現(xiàn)受到捕食者攻擊或脫水情況而造成的死亡現(xiàn)象,可以達到控制其擴張的效果。利用灌巢法進行防治時需要根據(jù)說明書的要求,對溶液進行配置,防治時間段可選擇在上午氣溫小于10℃或是蟻群活動較弱的時間,將配置好的混合液體均勻的撒布在蟻巢周圍,通過形成的密封藥業(yè)帶,利用高壓水泵的方式進行澆灌,讓蟻巢快速濕透。
紅火蟻最大的天敵之一就是黃蜻,可以選擇春季降雨后對紅火蟻進行高效捕殺。但是由于紅火蟻的飛行行為十分不穩(wěn)定,且黃蜻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或生長周期的影響,在實際防治時要盡量選擇黃蜻活動較為頻繁的月份,這樣才能減少紅火蟻的數(shù)量。同時也可以利用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蠅對紅火蟻群進行抑制,寄生蠅在紅火蟻體內產卵會使其發(fā)生機體衰弱,達到抑制蟻群擴散的目的。
生物防治手段最常見的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改良后的球孢白僵菌濃度可控制在1 108moL/L,把這種溶液注入紅火蟻蟻巢,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強化口岸對進境花卉、苗木、集裝箱及木質包裝等的檢疫,特別是對于紅火蟻高發(fā)國家及地區(qū)的上述物品,紅火蟻的食性十分復雜,在對進境貨物進行檢疫時,一定要擴大范圍,不能只關注現(xiàn)有報道的紅火蟻感染貨物或疫區(qū)。比如江蘇張家口在2005年就從喀麥隆的原木中截獲了紅火蟻活蟲,但是在此之前,新聞報道中并沒有關于喀麥隆地區(qū)出現(xiàn)紅火蟻的報道,因此一定要增加查驗比例。
紅火蟻在遠距離傳播時主要借助草皮、花卉等植物產品,因此需要重點關注植物產品的檢疫,制定嚴格的檢疫措施,并嚴格禁止攜帶紅火蟻疫區(qū)內的種苗、土壤、垃圾等植物產品媒介物體及相關物品,加大調運檢疫力度。
積極了解國內紅火蟻發(fā)生情況及危害現(xiàn)狀,一定要做到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控制,制定更加嚴格科學的檢疫方法及防范對策。在開展疫情普查時,可以借助誘集法、挖土法、動植物誘餌法及掃網(wǎng)法等,對各地的紅火蟻疫情進行實地調查。要重點檢查進口貨物、港口倉庫、碼頭、加工廠、集散地、垃圾廠、公園、車站、花卉苗木市場、田間等紅火蟻較為青睞的棲息地。
綜上所述,紅火蟻是一種入侵物種,具有十分強大的破壞力,應當重點防治,用高效的手段達到檢疫與防控的雙重目的,有效降低其危害。雖然防控紅火蟻的最理想方式是將其適當引入當?shù)厣鷳B(tài)鏈,達到生物防治目的,但是該防控手段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及強化,因此目前控制紅火蟻擴散的方法仍然需要以化學防治為主,該方法也是可以保證農作物生產的最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