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28歲
他們常常徹夜長談,有時因不能取得一致而相對流淚。
毛澤東說:“如果我們全力以赴,
共產黨在30年至40年的時間里,就能統(tǒng)治中國?!?/p>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192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1949年之前,毛澤東兩次到過北京,這兩次來京,“北漂”毛澤東在北京城里幾乎沒有立錐之地。毛澤東窮困,但并不潦倒,他熱血沸騰,精神強健。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按照中共一大的要求和斗爭形勢的需要,1921年10月,在長沙城外協(xié)操坪的一個小叢林里,毛澤東、何叔衡主持建立了黨的第一個省級支部。
毛澤東“北漂”時期找到信仰
在1949年之前,毛澤東年輕時兩次到過北京:第一次是1918年8月19日,組織湖南學生赴法勤工儉學,一直呆到1919年3月,因母親病重,返回湖南;第二次是1919年12月18日,率驅張請愿團抵達北京,“張”即為禍湖南的皖系軍閥張敬堯,毛澤東這次在北京呆到1920年4月,離京赴上海,7月從滬返湘。
這兩次來京,“北漂”毛澤東在北京城里幾乎沒有立錐之地,怎一個“苦”字了得!他青年時代的好友羅章龍后來回憶說:“初始,大家在外吃飯,食費昂貴且不習慣,于是商議自行炊爨,各事所宜,無分勞逸,體弱及事得亦伴食無礙。嘗因缺乏炊釜,乃以搪瓷面盆做鍋。北京米貴難賣,經常以炒面調成糊,加蔥花、鹽末充食。一次子升(即蕭子升)做了一面盆漿糊,大家外出勞累了一天,雖餓亦無法下咽……我們八人只有外衣一件,出門時輪流著穿……入冬以后,晝則往沙灘北京大學第一院圖書館閱覽室避寒,夜則返寓圍爐共話?!?/p>
在來京的一群湖南青年中,毛澤東是最窮的一個。出版于1937年7月的《毛澤東自傳》中記載:“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幾乎透不過氣來。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不過在公園和故宮的宮址我看到了北國的早春,在堅冰還蓋著北海的時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樹木引起了我無窮的欣賞……”
在北京的嚴寒里,毛澤東穿著與同鄉(xiāng)青年共用的一件大衣,駐足于冰雪之間,在一片銀裝素裹中,凝視若火焰般綻放的紅梅,滿心欣賞,熱血沸騰。他樂觀,不焦慮;他不抱怨,努力尋找問題癥結與解決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強健,還有信仰的力量。
他窮困,然而,并不潦倒。
身為“北漂”,毛澤東受到的打擊,遠不只是經濟上的窘迫?!睹珴蓶|自傳》中寫道:“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這許多人名之中,我認得有幾個是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們討論關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極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傾聽一個南邊口音的圖書館佐理員所講的話?!?/p>
當時,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大釗的幫助下,在北大圖書館找到一份管理員的工作,管理15種報紙,清理書架,打掃房間,登記閱覽者的姓名,月薪8塊大洋,非常低的工資了——當時同在北京工作的魯迅,一個月能拿420塊大洋。
其實,來北京前,毛澤東在長沙,已經是一個“名人”了。他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因志向非凡、才華超群,深受學友們的愛戴與推崇。
但是,離開了長沙,在歐美博士成堆的北京大學,只有一個中師文憑的毛澤東,自然沒多少人瞧得上他。他曾去聽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新派教授胡適的課,并向胡適請教問題,胡適以他是旁聽生為由拒絕回答。
第一次到北京,也是毛澤東第一次離開湖南的遠行,但跟當年初到長沙相比,興奮仍在,卻遠遠少了那份緊張,他已經相當自信了。
自信,是毛澤東的重要性格特征。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期間,毛澤東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焙肋~自信,透紙而出?!睹珴蓶|家書》中收錄過他的一封信,上面寫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p>
毛澤東出身農家,貌似輸在起跑線上:在湘鄉(xiāng)讀高等小學,“許多有錢的學生都輕視我,因為我常穿破爛的襖褲”;在北京,被歐美博士輕視;在中央蘇區(qū),被蘇聯留學歸來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輕視……但輕視,能擊敗毛澤東嗎?
毛澤東廣泛地結識各路著名人物,通過與他們的交往,了解、比較各種思想、主張。在北京,他認識了陳獨秀、鄧中夏、張國燾、梁漱溟、蔡元培、傅斯年、陳公博、周作人……這些人,都在日后的歲月中,跟他有過交集。
毛澤東1919年返湘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時,昔日拒絕回答他問題的胡適已相當贊賞他。當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發(fā)表了《民眾的大聯合》一文時,胡適立即對毛澤東的文章和《湘江評論》作了熱情洋溢的肯定:“武人統(tǒng)治天下,能產生我們這樣一個好兄弟,真是我們意外的歡喜。”
當然,“北漂”期間,對毛澤東影響最大的,是李大釗。
李大釗不僅當過毛澤東的“頂頭上司”,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領路人。在李大釗的影響下,許多先進青年不僅在五四時期成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而且很快地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就是其中一位。
偉大的轉變已經發(fā)生,一個開天辟地的時刻即將到來。毛澤東后來回憶說,他第二次到北京期間,熱心地搜尋用中文寫的共產主義書籍,建立起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毛澤東的入黨時間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檔案館保存著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物——毛澤東親手填寫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記表。在登記表的“入黨時間”一欄,寫的是1920年。中國共產黨1921年才成立,為何毛澤東1920年就入黨了呢?要弄清楚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回到1920年。
毛澤東1920年5月5日由北京到達上海。在上海的這段時間,他多次到老漁陽里2號拜訪陳獨秀,兩人討論了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
1920年8月,在共產國際遠東事務負責人維經斯基的推動下,陳獨秀、李漢俊、李達、俞秀松、施存統(tǒng)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成為創(chuàng)建全國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活動中心。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上海發(fā)起組通過寫信聯系和派人指導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長沙列入上海發(fā)起組建黨計劃,由陳獨秀、李達聯系,請毛澤東負責在長沙建黨,并把上海建黨建團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宣言》、黨綱草案、青年團章程、《共產黨》月刊及時寄給毛澤東。李啟漢、李中也把上海早期黨組織及其工作情況向毛澤東通報。
建黨初期負責組織工作的張國燾回憶道:“陳先生與在湖南長沙主辦《湘江評論》的毛澤東等早有通信聯絡,他很賞識毛澤東的才干,準備去信說明原委,請他發(fā)動湖南的中共小組?!薄昂祥L沙的共產主義小組是由毛澤東發(fā)動,于1920年11月間成立。”
毛澤東回長沙后,籌備文化書社,名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實為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還在8月22日發(fā)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研究會成立不久,毛澤東就派出任弼時、蕭勁光等六人進入上海外國語學校學習,然后赴俄進東方大學深造。
1920年9月5日,他在湖南《大公報》上撰文指出,列寧以百萬黨員,建平民革命的空前大業(yè),俄國革命的成功,全在于有主義、有時機、有預備、有真正可靠的黨眾。他認為,要在中國從事于根本改造之計劃和組織,須建立一個改造的基礎,這就是要建立一個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的共產黨。
1920年10月,毛澤東發(fā)展陳子博、彭平之、劉少奇、柳直荀、張文亮等一批先進青年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
次年1月13日召開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毛澤東擔任青年團書記。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時有16名團員。1921年7月發(fā)展到39人,是全國青年團員人數多的省份之一。
1920年11月,經過慎重物色,毛澤東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黨文件上簽了名,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湖南早期組織。
至此,毛澤東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已成為一個完全的馬克思主義者。關于自己的入黨經歷,毛澤東在1945年回憶:“我們開始的時候,也是很小的小組。這次大會(指中共七大)發(fā)給我一張表,其中一項要填何人介紹入黨。我說,我沒有介紹人。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搞的?!?/p>
“如果我們全力以赴,共產黨在30年至40年的時間里,就能統(tǒng)治中國”
1921年1月1日至3日,大雪滿城,景象簇新。長沙的新民學會會員在文化書社集會,討論“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道路、方法。新年會議爭論熱烈,18人中贊成布爾什維主義的有12人,標志著新民學會已成為奉馬克思主義為主要信仰的革命團體。毛澤東發(fā)言時表示: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我極贊成。因俄式系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fā)明的一條路”?!凹ち曳椒ǖ墓伯a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新民學會的78個會員,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37人。
3月,蕭子升從巴黎和北京返回長沙。這年春天毛澤東和他的這位老朋友談過很多次,他們顯然已經出現了思想上的分野。毛澤東對蕭子升說:“如果我們要進行改造,就必須來場革命!如果我們革命成功,上策便是學習俄國!列寧的共產主義是最適合的制度,而且是最容易學習的。我們面前只有一條路,我真誠地希望你能同我們一起踏上這條路?!?/p>
但蕭子升反復講自由的必要,說不能盲目地模仿蘇俄革命。他們常常徹夜長談,有時因不能取得一致而相對流淚。
爭論繼續(xù)不斷,誰都不愿讓步,直到1921年7月上海會議前夕兩人還在爭論。蕭子升回憶說:“最后一個夜晚,我們同床而睡,談到黎明,毛澤東仍在說服我參加那個決定歷史命運的會議。”
毛澤東說:“如果我們全力以赴,共產黨在30年至40年的時間里,就能統(tǒng)治中國?!?/p>
出席成立大會的其他一些代表記下了他們對毛澤東的印象。張國燾,后來成為毛澤東的政治對手,把毛澤東描繪為“一位較活躍的白面書生,穿著一件布長衫”,“也脫不了湖南的土氣”?!八某WR相當豐富,但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很少。他健談好辯,在與人閑談的時候常愛設計陷阱,如果對方不留神而墮入其中,發(fā)生了自我矛盾的窘迫,他便得意地笑了起來?!?/p>
另一個早期共產黨同志寫道:“他給了我一個奇異的印象。我從他身上發(fā)現了鄉(xiāng)村青年的質樸——他穿著一雙破的布鞋子,一件粗布的大褂,在上海灘上,這樣的人是很難發(fā)現的。但我也在他身上發(fā)現了名士派的氣味?!?/p>
這些代表在湖上租了一條大船,買了食物和酒,在集體游湖的名義下躲開了警察的注意,因而完成了建黨大會的工作。借著傍晚度假人多、后來又下雨的掩護,他們的會議一直持續(xù)到晚上11點。會后毛澤東回到他的湖邊住所,發(fā)現蕭子升已在蚊帳里睡著了。
毛澤東搖醒他的朋友,急切地告訴他,“我們在船上談得無拘無束,你沒去,真可惜”。
1921年8月,按照中共一大的要求和斗爭形勢的需要,毛澤東由上?;亻L沙后,就開始正式建立中共湖南地方組織。
當年10月,在長沙城外協(xié)操坪的一個小叢林里,毛澤東、何叔衡主持建立了黨的第一個省級支部。毛澤東傳達了黨的一大精神,宣布成立中共湖南省支部——中共湖南省委的前身。毛澤東任湖南支部書記,何叔衡、易禮容任支部領導成員。對此,毛澤東后來回憶:“那年10月,共產黨的第一個省支部在湖南組織起來,我是委員之一,接著其他省、市也建立了黨組織。”當時中共中央的領導人之一李達,十分關注湖南黨組織的工作,曾說:“我看湖南支部做得好!我初見潤之就覺得他言出有理。他現在在湖南有言有為,好!”
毛澤東1921年10月領導成立的中共湖南支部,是全國第一個省級黨組織。1922年5月成立的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是全黨領導得力、組織嚴密、工作出色的地方組織。毛澤東歷任中共一大代表,中共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及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七、八、九、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八、九、十屆中央主席。在中央委員會任職超過半個世紀。這一傳奇經歷,迄今在黨史上無人比肩。
30年后返回北京
1949年3月23日,一支由11輛小汽車和10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行進在華北大地上,山道彎曲,塵土飛揚。
毛澤東戴著風鏡與口罩來抵擋灰塵。他的心情大好,與隨行人員有說有笑。車隊的行進路線是:西柏坡、靈壽、正定、曲陽、行唐、唐縣、保定、徐水、定興、新城、涿縣,再換乘火車,目的地——北平。
北平!北平!毛澤東怎不思緒紛飛!距離他上一次到北平,已經整整30年了。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一項重要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為北京。9月30日,毛澤東在閉幕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翌日,就是開國大典。
一個30年前的“北漂”,主導了北平這座古城、中國這個古國的改名與新生,一個何等勵志的故事!★
(責編/蘭嘉娜 責校/黃夢怡 來源/《100年前,一個“北漂”青年的勵志故事》,關山遠/文,《新華每日電訊》2019年1月11日10版;《湖南早期共產黨人的建黨活動》,夏遠生/執(zhí)筆,黃純芳/整理,《湖南日報》2011年4月20日;《青年毛澤東的革命道路選擇》,張家康/文,《紅巖春秋》2018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