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光
今天好冷,幸好我穿了羽絨服、棉褲,戴了圍巾、手套,終于可以“全副武裝”地出門啦!請問,古人冬天也有手套這種保暖的“裝備”嗎?
古人最早使用的保暖服裝就是用動物的皮毛或是禽類的羽毛做成的衣服,也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皮草。到了漢代,人們把蠶絲織成昂貴的絲綢,用絲綢做成的衣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皇室貴族的御寒用品。長沙的馬王堆漢墓就出土過一雙時尚又保暖的朱色菱紋羅手套,是用絹縫制的露指手套,說明那時我國就有了用于御寒的手套。不過,普通的老百姓那時候還用不起昂貴的綾羅綢緞,大部分人只能披著粗硬的麻衣和葛布扛過寒冷的冬天。
前些天我去荊州博物館參觀,看到一件長得像“掃把”的織物,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這件文物是彩色“人”字紋絳帶。絳就是一種用絲線編織成的有花邊的或者扁平的帶子。這件文物已經(jīng)有2300多歲了,它來自戰(zhàn)國時代的楚國,是以蠶絲為原材料手工制成的。它的用途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楚人崇尚巫術(shù),這件文物可能是楚國巫師作法時手中使用的道具;另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一種葬具,楚人下葬的時候會把它平鋪在棺蓋之上,既有裝飾作用,又有驅(qū)邪的鎮(zhèn)墓功能。
“好奇心診所”里有無數(shù)博物“大咖”坐鎮(zhèn),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快通過“《奇妙博物館》QQ讀者群”向我們提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