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春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沙河街小學 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小學教育及教學中美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版塊,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藝術審美的啟蒙,有效開發(fā)學生服的智力及思維水平。啟蒙教育主要培養(yǎng)兒童對世界萬物的探索與渴求的積極性,讓兒童的大腦思維成長與身心健康成長在積極正向的引導下逐漸步入人生成長階段的正軌。小學美術色彩課程內容的設置也緊跟小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教給學生最適合的美術知識,讓他們的想象力發(fā)散有現實的依托,逐漸形成可視化空間想象,不脫離實際又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想象效果,是小學生最精彩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最重要的第一點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益智啟美。根據生理學家的實驗證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腦偏重于語言、邏輯,右腦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間感。故而教師在平日的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右腦思維的訓練,促進學生整體腦力更上一層樓。小學美術課堂要重視課堂的互動性,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持續(xù)不斷地互相參與到學習課堂知識中來,才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吸引力,讓學生對美術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方便后續(xù)的教學內容不斷高質量輸出。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很大程度上與興趣度有關,要讓他們愿意主動參與學習,才能達到優(yōu)質的教學成果。例如三年級美術上冊第16 課《一張奇特的臉》中,是以泥塑的形式進行臉部的造型表現,在造型方法上與《民間面塑》相呼應。本課內容很好地遷移了前面所學的知識,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捌嫣亍敝幈憩F在小組探究的形式,分別對臉型、五官、表情、頭飾、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發(fā)現他們富有藝術魅力的形象特點(如下圖)。如重點在于對色彩的選取搭配上,要較好地配合泥塑整體造型,能夠讓觀賞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同時,在對泥塑制作的方法的具體分析,探索出的制作方法。學生在學習并制作中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調動出比較熱鬧的課堂氛圍,也能夠讓孩子們學習到不同味道的事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情體驗,能夠代表不同的顏色。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彩色筆在畫本上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用不同顏色的畫筆完成繪畫,不限制必須要畫出哪些事物,讓學生自己根據品嘗食物后的感受在大腦中進行創(chuàng)造,孩子們在深刻感受到當中的樂趣時就會積極創(chuàng)作,教師只需要在旁稍微指導即可。
圖1 《少女的臉》 畢加索(西班牙)
第二點就是重視美術色彩審美與美術啟蒙教育的有效結合。教師在準備教案時,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教育【3】。教會學生分辨顏色和形狀,這是美術啟蒙教育要學會的內容。在教學內容上拓展對學生的審美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的美術審美情趣不能設置難度較高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進度,不可一蹴而就。美術教育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讓學生動手畫畫,將理論知識體現在自己的畫作中,就能夠看出一個學生的審美趣味。例如五年級上冊第9 課《創(chuàng)造綠色的生活》中,“我們唱著歌,我們手拉手,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地享受陽光和綠色!”美好的生活有很多新鮮色彩,學生們在經過前面章節(jié)對色彩的學習后,教師就可以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來測驗學生對色彩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以我愛春天的色彩為題,引導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自評,說出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面都有哪些花正鮮艷盛開。哪些樹木在茁壯成長。綠色的樹葉襯托的紅色、黃色的花更加爭奇斗艷;黑黃條紋相間的蝴蝶們紛紛手舞足蹈,歡迎春天的到來……
通過對大自然美的感受,學生可以獲得精神與情感的雙重滿足。這些都是美術色彩教學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教授學生一些基礎的色彩搭配可以讓畫作更賞心悅目,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帶來的心情改變,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生活中的色彩美,記錄下同一色彩在不同環(huán)境中會產生出的不同效果。這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意義。
縱觀五年級上冊課本內容的安排,第9 節(jié)課到第11 節(jié)課都是色彩的有關章節(jié),《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等,顏色有深淺、明暗的變化。比如,深藍、淡藍等藍顏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樣,深紅、玫瑰紅、桔紅等紅顏色在亮度上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都需要教師讓學生們仔細分辨,鍛煉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教材中的“小體驗”和“藝術實踐”欄目提出了美術活動,幾幅作品展示了不同工具、不同形式的表現效果,為學生自由運用色相在表現生活,表達情感中所起到的作用,課本內容設置也是由基礎到綜合,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會由基礎到復雜,為小學生的啟蒙教育搭建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成長臺階,讓顏色有深淺、明暗的變化。比如,深黃、中黃、淡黃等黃顏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樣,血紅、深紅、玫瑰紅、大紅、朱紅、桔紅等紅顏色在亮度上也不盡相同。這些顏色在明暗、深淺上的不同變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變化。除此之外,在教《染色圖案》一課時,如果照搬教科書中的方法,教師只需教給學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這是美麗的手帕就可以了,但這樣教學效果一般。我經過反復琢磨和設計,特別是根據染紙圖案這一民間工藝品本身所賦予的花紋自然色彩對比強烈等美感形式,分別染制了小花傘、小領結、花裙子,還有頭飾、小手帕等備用。面對黑板上兩幅范作染色圖案,先由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兩個問題,使欣賞與生活聯系起來以引發(fā)學生聯想。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從而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美術色彩審美啟蒙教育的教學目的。
一是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擔負著促進和開發(fā)學生智力的任務,審美教育是對美的感受與追求,可以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美術的教學能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了解不太敢的事物代表不同的顏色,會有不同的心情。美術色彩審美啟蒙教育與其他學科啟蒙教學并駕齊驅,缺一不可?,F今很多小學教育只重視對孩子的文化課教學,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學習。其實藝術類的學習更看天分,如果孩子喜歡,家長和教師應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在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版塊的學習能力,從孩子智力的萌芽期開發(fā),他的成長速度會很快。同理,重視對小學生的藝術類審美啟蒙教育,挖掘學生的潛在技能,對富有天賦的孩子更要著重培養(yǎng),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
二是小學美術色彩審美啟蒙教育重在強調藝術審美,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發(fā)展。審美啟蒙教育可以從多方面展開,美術是一門非常合適打開小學生對世界認知的大門鑰匙,他們要學會認識世界萬物,學會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體驗,能夠說出對已接觸過的事物都有哪些感受,這就是審美啟蒙教育的教學目的。通過對小學生美術色彩審美啟蒙教育,可以讓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有多方面的思考與認識,學會簡單的分析一幅美術作品背后蘊含的意義。小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課堂,能夠擁有一雙多彩的看世界的眼睛,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學會分辨,學會觀察,學會想象與創(chuàng)造,這是學習美術非常美好的地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純潔的精神源泉?!泵佬g的色彩包羅萬象,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組合的色彩,我們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學會通過觀察色彩,感受每種色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