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王 竑,李 云,王 彪
(1.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10029,南京;2.水利部河湖管理司,100053,北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為保障河湖生命健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國江河湖泊眾多、水系發(fā)達,流域面積50 km2以上河流共45 203條,總長度達150萬km,常年水面面積1 km2以上天然湖泊2 865個,湖泊水面總面積7.8萬km2。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保障河湖功能永續(xù)利用,是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根本遵循,也是保障我國水安全的根本舉措。
河湖健康評價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內容,可為判定河湖健康狀況、查找河湖問題、剖析“病因”、提出治理對策等提供重要依據。近20年來,我國持續(xù)推進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在河湖健康內涵、河湖健康評價方法以及實踐上都邁出了堅實步伐。
河流生態(tài)系統作為生物圈物質循環(huán)的重要通道,具有調節(jié)氣候、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眾多功能。隨著河流生態(tài)系統不斷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損害,科學有效地評價、恢復和維持一個健康的河湖生態(tài)系統已經成為近年流域河流管理的重要目標。
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針對本國的河流健康評價體系。1972年美國《清潔水法》為河湖健康設定了一個標準,指出水體修復與管理的目標在于維持水體“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完整性”,將生物完整性列入水環(huán)境評判內容。該標準獲得了一些國家認同,并成為指導性原則。1989年美國環(huán)保署(EPA)制定了河流快速生物評價協議(RBPs),從河流的物理生境、水文以及水生生物質量等作出相應描述并制定評價標準,在后期不斷進行更新、完善,為美國水生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與保護提供支持。加拿大針對河流生態(tài)系統的健康監(jiān)測是在省一級層面進行,沒有國家立法規(guī)定其監(jiān)測和報告具體形式。但是與美國相似,加拿大各地在2006年采用了統一的標準化方法來檢測淡水生態(tài)系統健康狀況。澳大利亞1992年實施國家河流健康計劃,開發(fā)出了澳大利亞河流評價系統(AUSRIVAS)。2000年歐盟《水框架協議》提出以水生態(tài)系統健康保護為基礎的流域管理模式,明確規(guī)定將河流水質、水生生物、河道結構與水文條件納入河流的監(jiān)測與評價體系中。
相較于國外,我國河流健康評價起步較晚。在2000年以前流域污染控制與治理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水質改善與恢復,對水生態(tài)系統的認識和重視不足,沒有建立起基于水生態(tài)系統健康的管理體系。2000年以后我國學者逐步重視河湖健康評價相關研究工作,在2010—2012年、2013—2016年相繼開展了兩期河湖健康評估試點工作。2010年發(fā)布了《河流健康評估指標、標準與方法》,遼寧、福建、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相繼出臺了評價導則、規(guī)范。2020年8月,在已有工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礎上,水利部河長辦印發(fā)《河湖健康評價指南(試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河湖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我國河湖健康評價工作進入了“新時代”。
國內外河湖健康概念與內涵表述不一,國外概念從側重于河湖生態(tài)系統完整性與近自然恢復程度,逐步發(fā)展到兼顧生態(tài)系統完整性與社會服務價值,而國內概念側重于河湖本身對生態(tài)與社會服務功能的滿足程度,也開始關注生態(tài)系統的可恢復性,注重河湖生態(tài)系統與社會功能的平衡,強調自然與社會功能的可持續(xù)性。2019年,劉六宴等進一步明確了健康河湖的概念和內涵。河湖健康內涵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生態(tài)系統須完整,指河湖水域與岸線生態(tài)系統的物理結構(盛水的“盆”)、水生境(“盆”中的水)以及生物三方面核心要素的完整性;二是生態(tài)過程能恢復,指河湖生態(tài)系統結構、功能以及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通等生態(tài)過程始終保持一定抗擾動彈性;三是河湖功能可持續(xù),指河湖系統能滿足人類活動的適度需求,可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河湖功能可持續(xù)的內涵是隨人類活動需求動態(tài)而變化的,現階段人類活動需求主要體現在防洪、資源供給以及水景觀文化需求上。
國外研究者提出的河流健康評價方法,概括起來可分為三種:單一指標評價法、預測評價法和多指標綜合評價法。
對于不同地域不同流域而言,面臨的水環(huán)境問題不盡相同,決策者對于水環(huán)境的功能需求和期望也各有不同。單因素指標模型就是選取當前最為關注的水環(huán)境指標來建立評價指標,對河湖健康進行評價。
預測模型法是選擇沒有受到人類活動干擾或干擾非常小的處于原始狀態(tài)的河流作為參照河流,將預測在沒有受到人為活動干擾情況下應當存在的生物組成結果與實際采樣得到的生物組成進行對比,根據兩者之間的差距判斷被評價河流的受損程度和健康狀態(tài)。盡管預測評價法已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河流健康評價中廣泛應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局限性。
多指標綜合評價法是對涉及河流健康的各個方面進行單項評價,然后對單項結果進行組合得出河流健康的綜合評價結果。根據各個單項指標的評價結果,多指標綜合評價法能夠更全面地評價河流健康問題,為河流管理提供指導。雖然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全面考慮了多種關鍵指標,但其評價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從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方法來看,多指標綜合法由于其可操作性及科學性,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可和采納。依據我國各地已經開展的河湖健康評價工作來看,不同于早期美國快速評價法和早期各國更關注水污染問題,當前從河流生態(tài)系統整體出發(fā)進行健康評價已經成為當前河流管理發(fā)展趨勢。
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長制辦公室發(fā)布皖河長辦函〔2020〕9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進全省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堅持省市縣統籌推進,2021年年底前完成設立省級河長湖長的3河9湖和60條(個)市級河長湖長負責的河段(湖區(qū))健康評價工作(不低于市級任務的40%);2022年年底前各市全面完成設立市級河長湖長的河湖健康評價工作;2023年年底前各縣全面完成設立縣級河長湖長的1 022條(個)河湖(湖區(qū))健康評價工作。安徽省河湖健康評價工作以頂層謀劃、全面啟動、分級推進、考核促動為特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西藏自治區(qū)總河長辦公室于2020年9月組織試點開展了拉薩河、納木錯健康評價工作,為全區(qū)全面鋪開河湖健康評價工作提供了范本。2021年,自治區(qū)總河長辦公室印發(fā)了有關工作要點,積極落實專項經費,全面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實現了21個自治區(qū)級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全覆蓋。預計2021年12月31日前全區(qū)累計完成健康評價工作河湖可達35個,區(qū)內重要河湖健康評價工作覆蓋率達100%。福建省于2019年發(fā)布了《福建省生態(tài)河流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試行)》,從水文水資源完整性、物理結構完整性、化學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和社會服務功能完整性等多個方面著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2019年、2020年連續(xù)兩年對全省179條流域面積200 km2以上河流全面評價,并發(fā)布河湖健康藍皮書。云南省河湖健康評價工作也于2021年逐步啟動。曲靖市、紅河州、麗江市、臨滄市和迪慶州獲得2020年美麗河湖建設省級以獎代補的州(市)開展全域河湖健康評價,編制州(市)全域重點河湖健康評價報告;其余州(市)依托州(市)河長湖長負責“一河(湖、庫、渠)一策”滾動修編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qū))級河長組織第三方開展健康評價,鄉(xiāng)(鎮(zhèn))、村級視情況靈活選擇河湖健康評價單項指標進行單項評價。江蘇省于2010年即開展了較大范圍的河湖健康評價工作,浙江省也是開展河湖健康評價較早的省份。其他省份,如遼寧、江西、湖南、四川、山東省等均在努力推動河湖健康評價工作。
河湖健康評價工作的開展充分檢驗了河湖長制推行以來河湖保護管理成效,著力提升了河湖管護的能力和水平,為更好地服務各省河湖長制管理、開展河湖精確治理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為各級河長湖長及相關行業(yè)主管部門履行河湖管理保護職責提供參考,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xù)利用提供保障。
我國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一些地方涌現出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我國河湖健康評價工作乃至下一步河湖管理與保護提供了重要指導。下一步設想:
①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能有效”轉變的新階段,有必要在中央文件基礎上結合當前最新工作進展及形勢,制定我國的河湖健康評價行動計劃,逐年出版中國河湖健康報告,依據全國河湖健康評價成果,逐步建立、完善我國河湖健康檔案。
②將河湖健康評價與“一河(湖)一策”編制工作緊密結合,將河湖健康評價與河湖長制考核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河湖健康督查及問責機制,積極探索四類、五類等劣等級河湖治理的經費籌措機制。
③全國河湖眾多,各地地形、地貌差異大,不同級別的河湖資料完備度大不相同,探索適應不同地域、不同級別的河湖健康評價方法,盡快全面推動全國各級河湖的健康評價工作,摸清全國河湖健康狀況家底,為進一步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