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希坤?馬鐵立
【摘要】隨著新興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人工智能概念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的結合越發(fā)緊密。在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政府與商業(yè)中心大力扶持智能無人書店,打造公共閱讀空間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識別給用戶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滿足了用戶的文化體驗和社交需求。未來,智能無人書店應改變單一的圖書銷售模式,通過人工智能識別等技術,將“書店+”多元化經營與特色經營相結合,走智慧化經營之路。
【關? 鍵? 詞】人工智能;無人書店;公共閱讀空間;個性化閱讀場景
【作者單位】訾希坤,齊齊哈爾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馬鐵立,齊齊哈爾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2.025
人工智能簡稱AI,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21世紀以來,人工智能從感知智能階段發(fā)展到認知智能階段,并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5G網絡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應用不斷普及,智能無人書店的出現滿足了人們數字閱讀和個性化消費需求。各大商業(yè)中心也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積極加盟優(yōu)質的無人書店,打造多方互利共贏的生態(tài)商業(yè)圈, 創(chuàng)造新的市場空間[1]。智能無人書店強調服務至上,為提升用戶的閱讀與購書體驗,其室內設計追求舒適化與特色化,使用戶在感受文化的同時可以享受輕松愉悅的休閑時光。但作為一種新興商業(yè)模式,無人書店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作為實體書店的延伸,面臨著經營與生存等各方面的壓力。智能無人書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fā)展壯大,必然要走智慧化經營道路。
一、打造智慧化公共閱讀空間
2014年,“倡導全面閱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倡導全民閱讀”理念被提升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意味著閱讀已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文化建設議程。為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型社會,國務院相繼出臺《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文件。服務全民閱讀需要構建公共閱讀空間,目前,負責這一任務的主要場域為公共圖書館,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明顯不能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中的數據顯示,全國平均44萬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明顯低于國際圖聯(lián)規(guī)定的每5萬人應配備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標準。在市民閱讀需求大于場地供給的背景下,書店給市民提供了公共閱讀空間,彌補了公共圖書館數量不足的缺陷。
將書店與人工智能結合,打造智能公共閱讀空間成為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無人書店的建設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其優(yōu)勢已經顯現:智能管理閱讀流程的便利性,大數據分析下人臉識別精準化推薦,AR / VR沉浸式閱讀的趣味性、全時營業(yè)的服務性使得智能無人書店在打造智慧公共閱讀空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1.打造智能化閱讀流程
智能無人書店的理念是通過人工智能讓用戶入店閱讀流程更便捷、更高效。第一,將智能科技與智能設備應用于出入店管理,并設置“智慧書城”APP,讓用戶在入店前下載注冊,將個人信息存入大數據,人臉識別系統(tǒng)將結合智能設備與云計算以及大數據信息,根據用戶入店頻率和閱讀愛好向用戶智能推薦意向閱讀圖書。在書店出口處配置由智能地秤組成的防損系統(tǒng),在用戶入店時對人體進行精準測量,通過采集進出店用戶體重的變化,做好自動防盜安全管理。第二,用戶進入智能無人書店后,店內的大量計算設備、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模塊、情景感知模塊被嵌入物理環(huán)境中,這些模塊可以互相協(xié)作為用戶提供服務。例如,用戶在尋找目標書籍時,智能系統(tǒng)會引導或提醒用戶目標書籍的所在位置,用戶在店內閱讀書籍時,智能系統(tǒng)能夠感受到用戶的存在,并根據光線明暗自動打開或關閉窗簾調節(jié)光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無人書店還會根據光照條件逐漸增強室內燈光照明。第三,游牧服務是智能閱讀空間的重要特性。用戶攜帶的無線設備與智能閱讀空間基礎設施中相對較強的設備進行交互和協(xié)作,使用戶快速找到距其最近的資源和服務。目前,新華書店與阿里云合作的智慧書店就發(fā)揮了互聯(lián)網和大數據、智能技術的優(yōu)勢,為用戶提供智能化閱讀空間,提升了書店的運營效率,增強了用戶入店閱讀的體驗,節(jié)省了用戶的借閱時間,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群眾滿意度。
2.營造智能電子閱讀空間
隨著移動網絡和電子閱讀的發(fā)展,智能化移動終端正逐步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電子閱讀、有聲閱讀、AR / VR/MR沉浸式閱讀、AI人機互動閱讀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移動設備提供的閱讀內容新穎,更新周期短,手機讀屏軟件使用戶不用閱讀也能感知文字內容,用戶使用手機或Kindle閱讀、使用聽書APP聽書成為最常用的閱讀方式。智能無人書店應將智能閱讀設備引入書店,一方面可以吸引目標人群入店閱讀,另一方面可以延長用戶在店內的停留時間。目前,有城市公共圖書館已經率先打造智能化公共閱讀空間,如北京市東城區(qū)第二圖書館聯(lián)合必勝客打造“書香東城·智閱必勝”社區(qū)智能閱讀空間,全天24小時開放,運用智能技術為用戶打造舒適的智能閱讀空間。智能無人書店若要充分發(fā)揮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功能,應積極與出版社以及騰訊、亞馬遜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合作,實現紙質書籍電子化向數字化和互動閱讀空間過渡。
3.提供交互性閱讀服務
打造人工智能閱讀空間除升級用戶閱讀體驗外,還應為用戶提供交互性閱讀服務。AR/VR虛擬現實技術是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實現的媒介虛擬空間,通過可穿戴設備、對人體多種感知器官刺激塑造出一種感知現實,給用戶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相比傳統(tǒng)紙媒閱讀,AR/VR虛擬現實閱讀將書上的知識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由平面變?yōu)榱Ⅲw,由抽象變?yōu)榫呦?,大大激發(fā)了用戶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當用戶沉浸在虛擬現實空間時,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調整,如改變虛擬空間中物體的形狀、位置等,仿佛與虛擬場景發(fā)生互動。如吉林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立體派”圖書系列,給用戶提供了“立體+真實”的閱讀體驗;“大開眼界:恐龍世界大冒險叢書”VR圖書使用戶仿佛置身于恐龍世界中。智能無人書店應開辟專門的空間為用戶提供AR/VR立體閱讀,提升用戶的閱讀興趣。在5G鄉(xiāng)村無人書店——水心草堂中,用戶可以戴上VR眼鏡進行沉浸式閱讀。智能無人書店提供的虛擬現實空間使置身其中的用戶沉浸在虛擬現實場景中閱讀,通過互動在閱讀中形成多樣化的文本和場景。
二、打造個性化閱讀場景滿足用戶的閱讀與社交需求
書店能夠吸引用戶的核心價值不僅在于裝潢華麗的店面或熱情的服務,更重要的是滿足用戶的精神消費需求,使用戶在書店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智能無人書店根據大數據分析,能夠智能識別到店用戶的年齡、性格、興趣、背景等,準確判斷用戶的閱讀期待,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閱讀引導,構建滿足“期待視野”的閱讀舒適區(qū),打造適合不同用戶需求的閱讀小場景,滿足用戶的個性化、舒適化需求。
1.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智能無人書店不只是無人收銀、智能導購等新技術的應用,還有滿足用戶需求和對用戶行為的自主化解放。如今,人工智能正從感知智能邁入認知智能階段,人工智能在語義了解方面的準確率明顯提高,可以辨認物體、人物的面部和姿態(tài),可深層次分析用戶的內在需求,基于服務設施和場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為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服務。智能無人書店應完善大數據系統(tǒng),提升APP的程序設計和數據分析的智能化與人性化,完善根據用戶外貌特征的薦書系統(tǒng),提高用戶的回頭率。AI感知智能可以根據大數據信息有效鎖定用戶的閱讀愛好,向用戶推薦潛在閱讀目標,節(jié)省用戶選擇閱讀文本的時間。AI認知智能還可以為每一位用戶定制其需要的、感興趣的、關注的閱讀內容。在海量圖書中,AI會挑選出符合用戶閱讀需求的閱讀書目,并根據用戶信息及時修正和補充閱讀內容。此外,AI智能可以根據用戶閱讀時的表情感知用戶的情緒,根據用戶的愉悅度及專注度等做出結論。
2.滿足用戶個性化社交需求
閱讀其實也是一種社交,閱讀的過程既是書與人的交流,也是具有相同愛好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閱讀過程中,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面部識別將有相同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智能無人書店也可根據這一功能將書店打造成文化聚集地,不定期舉辦各類閱讀和文化交流活動,使書店向文化推廣平臺及文化交流平臺轉型。如深圳書城龍崗城作為全國首個全方位、多維度高端智能書城,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具有相同愛好的用戶到店交流,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此外,人工智能可根據用戶信息智能推薦文化活動,讓用戶根據社交愛好參加,既增強了用戶的黏性,又滿足了用戶的交流需求。
三、人工智能推動“書店+”多元化經營
為提高智能無人書店的吸引力,使智能無人書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吸引用戶入店是無人書店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單純以圖書銷售為主導的書店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有限,而以人工智能為主導,“書店+”多元化的書店經營模式能夠成為吸引年輕用戶入店的熱點[2]。
1.將用戶需求與生活方式結合,提供精準化、多元化服務
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智能獲取用戶潛在的消費趨向,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無人書店通過大數據分析可獲取用戶的購買習慣、購買力、購買頻率、用戶黏性等數據,分析用戶的消費趨向,讀懂用戶需求,并將潛在用戶轉化為現實用戶。這就需要無人書店針對不同用戶類型提供精準化產品,如與書籍相關的教育培訓、文藝活動和文化產品等,同時,還可以延伸至餐飲、娛樂、購物等領域[3]。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對入店用戶的性別、年齡、愛好等進行建模,準確定位入店用戶的結構,并根據用戶的性別、年齡、文化背景等做用戶分類,智能分析其閱讀及消費趨向,精準投放圖書和周邊產品,提供多元化、一站式智能服務。如此一來,無人書店既可以挖掘潛在用戶,又能高效地將普通用戶轉化為忠實用戶。
智能無人書店可以轉變以往以單一圖書商品為核心的店內布局,為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將書店延伸至書法、美術、科技等領域。從圖書銷售到文化消費,經營文化商品到經營文化理念,以適應用戶需求為終極目標。在圖書擺放區(qū)的設計上,應充分發(fā)揮無人書店的新穎性及智能化,根據目標用戶顯示具有新意的文化特點[4]。如深圳龍崗書城的無人書店集教育培訓、智能體驗、文創(chuàng)孵化、影視文化、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等項目為一體,打造“書香+智能+商業(yè)”一站式體驗。店內還針對青少年設置有青少年培訓項目,包括機器人、幼教益智、外語、國學等多種培訓機構;不同分區(qū)提供差異化書籍和周邊產品,如在文化類圖書區(qū)提供文房四寶、茶具、瓷器、印章等周邊產品,在兒童書籍區(qū)域設置親子樂園,提供AR/MR/VR閱讀區(qū)等娛樂早教項目,在旅游類書籍區(qū)域提供旅游裝備或當地旅游紀念品等。
2.打造“書店+科技”特色模式
特色是書店的核心競爭力。智能無人書店與網上書店相比,其最大優(yōu)勢是能夠提供線下豐富、優(yōu)質的特色服務。一站式多元購物并非把圖書與周邊商品機械疊加,而是突出主題文化特色創(chuàng)新經營模式。國內外大型連鎖書店曾做過相應的轉型,如日本的蔦屋書店采用“文化+生活方式”的文化Mall,我國蘇州鳳凰Mall建構“一站式文化消費”的大型零售賣場。近年來,“書店+”特色經營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書店+咖啡餐飲”“書店+文旅”“書店+特色主題”“書店+文創(chuàng)空間”“書店+藝術廊”“書店+美術館”等新型書店不斷涌現。
無人書店興起以來,“智能+科技”成為智能無人書店的特色發(fā)展趨勢。無人書店將智能科技引入書店,增加了用戶娛樂和休閑體驗,如在店內設置魔鏡、虛擬試衣系統(tǒng)、魔法音樂觸摸墻等智能科技娛樂設施,吸引了大量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入店,增強了用戶的新奇感及科技體驗。如深圳阿布e無人書店除擁有全智能無人購書系統(tǒng)外,還將書店打造成人工智能體驗空間。店內設有多種智能展示設備,有第2代LED顯示屏、透明智展柜、智能水吧、通天瀑布屏以及中心廣告展示屏等,成為國內同類書店中最先進的全套智能購物和營銷場所,為用戶提供了更智能、更便利的購書體驗。
智能無人書店作為實體書店的延伸,具有實體書店的優(yōu)勢,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無人書店,可以發(fā)揮傳統(tǒng)書店服務用戶公共閱讀的優(yōu)勢,增強用戶體驗。人工智能主導下的智能無人書店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舒適化的閱讀空間,打造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的閱讀與社交需求,將書店、科技、生活相融合,以“文化+”Mall服務用戶,以圖書為核心,以智能服務為消費點,以文化為立足點,覆蓋全生活方式領域,滿足用戶全方位的文化消費需求,是智能無人書店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方穎芝. 淺議網絡時代實體書店的生存之“道”——從上海西西弗書店的經營理念談起[J]. 出版發(fā)行研究,2017(4):33-36.
[2]陳世華,熊孟元. 全時書店的困境與經營策略探析[J]. 出版發(fā)行研究,2018(8):44-46.
[3]趙陽. 智能時代實體書店的轉型升級發(fā)展[J]. 出版廣角,2019(9):56-58.
[4]楊學坤,吳樹勤. 新零售業(yè)態(tài)下我國實體書店經營與發(fā)展策略[J]. 出版科學,2019(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