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芹,賈云輝,李友祥,宋海燕,王 鈺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淄博255100)
隨著現(xiàn)代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衣服穿著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吸濕快干性能服裝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椢镂蘸捅3炙值墓δ芗纯椢锏男疚阅?,作為速干面料開發(fā)的重要評價指標,具有重要的研究與參考價值。液體芯吸高度是試驗材料毛細效應的量度,即垂直懸掛的紡織材料,當一端被液體浸濕時,液體通過毛細管作用,在一定時間內沿紡織材料上升的高度。液體芯吸速率也被認為是試驗材料毛細效應的一種量度,即液體通過毛細管作用,單位時間內在紡織材料上達到的芯吸高度[1-2]。本文對經(jīng)普通柔軟整理和液氨整理的純棉平紋面料進行研究,探索不同紗線細度對芯吸高度的影響,希望研究結果可為開發(fā)速干面料紗線細度的選擇提供參考。
分別選取經(jīng)普通柔軟整理和液氨整理的面料樣品各14 只,他們的緊度差別不大,均為平紋組織,每種試樣所用紗線細度、經(jīng)緯向密度及花色情況詳見表1。
YG 871 型毛細管效應測定儀,南通宏大實驗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參照FZ/T 01071—2008《紡織品毛細效應實驗方法》執(zhí)行。
標準恒溫恒濕條件,即: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5±4)%。
試驗前,先將試樣在恒溫恒濕條件下至少放置4 h進行平衡,然后每種面料經(jīng)向和緯向分別剪取3只試樣,借助于YG 871型毛細管效應測定儀進行芯吸試驗。
試驗時,每隔10 min測試試樣表面液體芯吸高度,直至平衡。試樣上液體的芯吸高度隨著其毛細效應時間的延長逐漸升高,當毛細效應時間達到(100~120)min 后變化越來越小,有的甚至基本不再變化。因此,當毛細效應時間達到130 min 后停止試驗。
按上述1.5條款的測試過程分別對經(jīng)普通柔軟整理后的14 種面料試樣進行芯吸試驗,所得芯吸高度的結果詳見表2。
表2 普通整理方式面料在不同毛細效應時間的芯吸高度 mm
由表2可知:每只試樣芯吸達到平衡的時間基本為100~120 min;在相同時間內,每個試樣經(jīng)向的芯吸高度要比緯向的芯吸高度明顯偏高;紗線細度為29.2 tex的樣品S1的芯吸高度最高,經(jīng)向為205 mm,緯向為178 mm;紗線細度為5.8 tex 的樣品S14的芯吸高度最低,經(jīng)向為88 mm,緯向為79 mm;試樣的經(jīng)向芯吸高度平均比緯向約高22mm。
當測試時間達到130 min 時,對相同細度的紗線試樣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取平均值后發(fā)現(xiàn):細度為29.2 tex 的紗線面料的經(jīng)向芯吸高度為198 mm,比細度為14.6 tex 的紗線面料高48 mm,比細度為11.7 tex的紗線面料高48 mm,比細度為9.7 tex紗線面料高63 mm,比細度為8.3 tex紗線面料高84 mm,比細度為7.3 tex 的紗線面料高94 mm,比細度為5.8 tex 的紗線面料高104 mm;細度為29.2 tex 紗線面料緯向芯吸高度為169 mm,比細度為14.6 tex 的紗線面料高54 mm,比細度為11.7 tex 的紗線面料高52 mm,比細度為9.7 tex的紗線面料高69 mm,比細度為8.3 tex 的紗線面料高62 mm,比細度為7.3 tex的紗線面料高70 mm,比細度為5.8 tex的紗線面料高85 mm。由此可見,面料經(jīng)、緯向所用紗線細度越低,芯吸高度越小,且經(jīng)向的芯吸高度比緯向的要高。
按上述1.5條款的測試過程分別對經(jīng)液氨整理后的14 種面料的試樣進行芯吸試驗,測試芯吸高度詳見表3。
表3 液氨整理方式試樣面料芯吸高度測試結果 mm
由表3 可知:14 只試樣芯吸達到平衡時間為100~120 min,且在相同試驗時間內各試樣經(jīng)向芯吸高度比緯向明顯偏高;當測試時間達到130 min時,紗線細度為29.2 tex 的樣品E1 芯吸高度最高,經(jīng)向為181 mm,緯向為154 mm;紗線細度為5.8 tex的樣品E14 芯吸高度最低,經(jīng)向為92 mm,緯向為62 mm;經(jīng)向芯吸平均比緯向高16 mm。
當測試時間達到130 min 時,對相同細度的紗線試樣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取平均值后發(fā)現(xiàn):細度為29.2 tex 的紗線面料的經(jīng)向芯吸高度為176 mm,比細度為14.6 tex 的紗線面料高20 mm,比細度為11.7 tex的紗線面料高55 mm,比細度為9.7 tex紗線面料高63 mm,比細度為8.3 dtex 紗線面料高68 mm,比細度為7.3 tex的紗線面料高72 mm,比細度為5.8 tex的紗線面料高81 mm;細度為29.2 tex的紗線面料緯向芯吸高度為151 mm,比細度為14.6 tex的紗線面料高9 mm,比細度為11.7 tex 的紗線面料高31 mm,比細度為9.7 tex 的紗線面料高53 mm,比細度為8.3 tex的紗線面料高63 mm,比細度為7.3 tex的紗線面料高68 mm,比細度為5.8 tex 的紗線面料高79 mm。由此可見,當紗線細度較大時,纖維間空隙較大,纖維較蓬松,所制得的面料芯吸效應越顯著。可見,同種面料所用紗線的細度越小,其經(jīng)、緯向的芯吸高度越低,且經(jīng)向的芯吸高度比緯向的高。
此外,由表2 和表3 數(shù)據(jù)還可以知道:對于經(jīng)、緯向紗線細度相同的面料,經(jīng)普通方式整理后面料的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要比經(jīng)液氨整理后面料的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稍高。
(1)對于經(jīng)、緯向紗線細度相同的面料,經(jīng)普通方式整理后面料的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要比經(jīng)液氨整理后面料的經(jīng)緯向芯吸高度稍高。
(2)紗線的細度較大時,纖維之間形成的空隙較大,纖維較蓬松,使得相對應面料的毛細效應較好。因此,面料經(jīng)、緯向所用紗線的細度越小,經(jīng)、緯向的芯吸高度越低,且同種面料經(jīng)向的芯吸高度均高于緯向的芯吸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