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寬
【編者按】
關(guān)于閱讀,如何由單篇文本向整本書拓展,語文界一直在摸索,已有不少“先行者”。新的課程標準與統(tǒng)編教材分別把整本書閱讀提到課程內(nèi)容與教材體系的高度,使其從個體的研究走向共同的命題。在這一新的背景下,一線教師既不能無動于衷,也不能盲目跟風,要基于學情,堅守整本書閱讀的核心價值,找到適合的教學指導路徑。本期《本刊特稿》欄目,特邀三位名師,分享他們的思索。
摘要: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中,客觀存在學生“讀不進”的現(xiàn)象。以讀《紅樓夢》為例,有這樣幾類原因:面對《紅樓夢》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為流行讀物所俘獲,審美層次達不到閱讀《紅樓夢》的高度;缺少閱讀《紅樓夢》應有的知識儲備;教師引導方法的因素;對《紅樓夢》的人物形象、藝術(shù)價值、主題內(nèi)涵的認識不當。整本書閱讀究竟如何教,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基于學情,靜觀、慎思、尋路。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教材;課標;學情
一、整本書閱讀熱,需要降降溫
在教育部組織的“2021年普通高中三科(語文、政治、歷史)統(tǒng)編教材國家級示范培訓”的線上培訓活動中,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開設(shè)了一場講座。其中,溫儒敏先生談了許多問題,也談到了整本書閱讀的問題,他這樣說:
關(guān)于整本書閱讀,現(xiàn)在搞得夠熱鬧的啦!我看不必搞得很玄乎,好像現(xiàn)在教學全部都要搞整本書閱讀,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必這樣要求。整本書閱讀在整個教學中占的比重并不大,課時有限,不可能全部都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到底怎么做,才有效果?這是一個新的課型,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咧薪滩脑瓉砜紤]推薦四部整本書的閱讀,后來考慮高中生的學業(yè)負擔比較重,所以只選了兩部(《紅樓夢》和《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標準,應當稍稍降低一點。
聽了溫儒敏先生的上述講話,我的感受是:溫儒敏先生是個實事求是的人,能根據(jù)目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情況,判斷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難以讀進《紅樓夢》《鄉(xiāng)土中國》這兩部名著。同時,我也感到困惑:《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及根據(jù)新課標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正處在落地的過程中,為什么就出現(xiàn)了這種要降低整本書閱讀標準的聲音呢?一線的教學實情究竟如何?
與之相關(guān)的,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我讀《溫儒敏談讀書》一書中的一篇文章而生發(fā)的。
溫儒敏先生的著作《溫儒敏談讀書》收有他的這樣一篇文章——《為青年朋友介紹我喜歡的書》,文中有一段關(guān)于他高中階段閱讀《紅樓夢》的戲劇性故事:
……四是《紅樓夢》。上中學時讀了好幾次都讀不下去,主要還是不能進入那種表面日常,其實很形而上的境界。“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勞動,有機會反復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有味。大概不同年齡段讀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當今的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面對《紅樓夢》,又何嘗不像當年上中學時的溫儒敏?
二、面對整本書,學生的確存在“讀不進”的現(xiàn)象
記得2018年我接手新一屆高一學生時,想借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之機極力推動學生在高中三年讀完《紅樓夢》。教學這篇課文前,我做了調(diào)查,讓每一個學生回答一系列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1.上高一前,你讀過《紅樓夢》嗎?
2.如果讀過,是什么人的引導或其他什么事的觸發(fā)讓你接觸到《紅樓夢》?
3.你讀完了《紅樓夢》整本書嗎?
4.如果你打死也讀不進去,又是什么原因?
將兩個班84位學生的問卷收上來一看,我十分驚訝,兩個班真正讀得進《紅樓夢》的只有兩三位。
學生為什么讀不進呢?化用托爾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來表達,我覺得有些意思——能讀得進文學名著的學生,其理由總是相似的;打死也讀不進文學名著的學生,其理由卻各有各的不同。
對于各種讀不進的理由,我進行了分類,大致有如下五類:
第一類:面對《紅樓夢》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請看一位學生的語錄:
開學之后,每每躺到床上讀它,隨著故事的推進,隨著越來越多人物的出現(xiàn),我便愈發(fā)感到難以讀懂,像是在認清一棵枝干茂密且互相纏繞的樹木的每一條紋理,摸清其每一根枝蔓通向何方一樣困難。說起來不忍發(fā)笑,讀《紅樓夢》還沒四五頁,便已是困意頓生,關(guān)燈睡覺后,睡眠竟是出奇的好。
第二類:為流行讀物所俘獲,審美層次達不到閱讀《紅樓夢》的高度。一位學生這樣“坦白”:
我并不愿說初中時的閱讀時間少,只是歸結(jié)于自我的行動力不強。外界的誘惑也很多,也會被流行作品所吸引,卻忽視了真實而有價值的作品?!都t樓夢》對于我來說,就如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原著看得零散,但卻看過一些“揭秘紅樓夢”“解密紅樓夢”主題的文章,也曾經(jīng)聽過《百家講壇》中的“劉心武解讀《紅樓夢》”的系列節(jié)目,沒有原著作為基礎(chǔ),終歸是一知半解。其實,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只剩下“慚愧遺憾”這四個字了。如今,讓我終于下定決心要去認真看《紅樓夢》,也算是了卻自己多年以來的心愿。
第三類:缺少閱讀《紅樓夢》應有的知識儲備。一位學生認識到自己知識儲備方面的欠缺:
知識面的局限使我對名著缺乏深刻的理解。讀《紅樓夢》的門檻與讀那些青春文學相比,后者與前者完全不可比擬。記得曾經(jīng)讀《平凡的世界》,完全不知所云,因為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實在少得可憐。同樣對《紅樓夢》也是如此,需要某些層次的知識才能讀懂的地方,我讀起來像看甲骨文一樣吃力。此外,是文言文閱讀的能力太差,導致文句難以讀通,最后只能買青少年版本的書??傊院笠欢ㄒ煤脤W語文,多讀好書。
第四類:教師引導方法的因素。摘錄一位學生的想法:
首先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從小對文學名著的抵觸。從小學到初中基本都是被老師強制要求閱讀名著,有時還要被強制做讀書筆記,最后就是把名著考題整理出來然后全部背下來,導致我對名著產(chǎn)生了深深的抵觸之情?;貞浧疬^去“欣賞名著”的種種,實在是痛苦不堪。
第五類:對《紅樓夢》的人物形象、藝術(shù)價值、主題內(nèi)涵的認識不當。有這樣幾種誤讀:
1.《紅樓夢》,我前后翻了多次,但每次便中途停止,草草收場。不是不想看,但看得我心里實在堵得慌。最令我堵得慌的是賈寶玉,中間的章節(jié)我雖未讀過,但結(jié)尾我還是看了的??赐瓯阍谛睦锎罅R:這人真不是男人!面若麗玉,扭扭捏捏,自己心愛的家無法守護,甚至未盡半分力,只安心做自己的公子哥!自己心愛的姑娘僅因外界原因便放棄追求,無情無義,白搭兩個不錯的姑娘。這讓我想起《活著》中的青年福貴?!都t樓夢》有許多讓我不悅的人,并非都是小人。見風使舵但潑辣的王熙鳳我反倒不討厭。最討厭的便是那些惺惺作態(tài)、矯情做作之人!我無法理解其中的人物,也許是我遠離這一杰作的原因。
2.一想到賈寶玉公子的樣子、林黛玉嬌弱的模樣,我就不喜歡,就不愿翻開它。
3.我覺得像《紅樓夢》這樣涵蓋各個方面的書更適合有一定閱歷和社會經(jīng)驗的人看,畢竟我們暫時還不需要學會如何追女孩子。
寫到這里,我要說明的是,我們學校的這些學生綜合素質(zhì)還算不錯的。單從上述學生的文字表達,也可以看出這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不算弱。
高中三年結(jié)束時,我也曾回頭做調(diào)查,讀完了《紅樓夢》的學生不過四五位,相較高一也只增加了兩三位。為什么呢?必須再補充另一個原因,學生的高中課業(yè)負擔很重。因此,即使是對于讀得進、樂意讀的學生來說,《紅樓夢》課外閱讀也算是很奢侈的事。
——這就是我們今日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紅樓夢》所必須要面對的學情。
這與溫儒敏先生中學時代打死也讀不進《紅樓夢》,在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著驚人的相似?為什么只說是某些方面,而不是完全一致?因為,溫儒敏先生的高中時代是沒有這么重的學業(yè)負擔的,他是有時間讀《紅樓夢》卻讀不進。我們現(xiàn)在的狀況是學生即使愿意讀,也不敢投入過多的時間去閱讀。
我的學生,的確也有不少是想讀卻又死活讀不進《紅樓夢》的,溫儒敏先生中學時代也是死活也讀不進去的那一類。
這就構(gòu)成了一個悖論:大多數(shù)高中生讀不進《紅樓夢》,但教材卻又將它列為整本書閱讀的必讀作品。編寫者是希望所有的學生至少要讀完整本書,但是可以預見的結(jié)局是學生死活也讀不進去。
結(jié)果,這個悖論果真也在困擾著今天的溫儒敏先生。否則,他就不會在“2021年普通高中三科(語文、政治、歷史)統(tǒng)編教材國家級示范培訓”的線上培訓上,說出我開頭引述的那段話了。
整本書閱讀究竟如何教?在當下,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基于學情,靜觀、慎思、尋路。
參考文獻:
[1] 溫儒敏.溫儒敏談讀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