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智勇,潘思祎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瀝青路面半剛性基層,由于具有較高的強度和承載能力,被廣泛用于道路結構,但其存在一些早期病害,如反射裂縫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新建道路投入使用1~2 a 內(nèi)均出現(xiàn)大量裂隙,根據(jù)鉆芯取樣試驗結果,大部分的道路裂縫都為半剛性基層引起的反射裂縫,且與氣候相關性不大。反射裂縫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結構強度,進而加速路面彎曲破壞[3-4],并且可能引起路面的其他類型病害[5]。我國地域跨度較大,自然環(huán)境變化復雜多變[6-7],但路面結構形式與材料配比設計基本不變[8],其路面質量主要與材料、設計、施工技術、管理等因素有關,由于半剛性基層材料為水硬性材料,其物理化學反應持續(xù)較長時間,基層強度和剛度隨齡期增長而不斷增強,表現(xiàn)出較強溫度和濕度敏感性[9-10],若施工條件較差,可能引起干縮和溫縮,半剛性基層與上下層之間的磨阻作用減緩其收縮變形,從而形成拉應力,可能會導致斷裂,產(chǎn)生缺陷。在水—力—溫度耦合作用下,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導致裂紋逐漸萌生擴展,發(fā)展成為貫通裂縫,導致路面裂縫的產(chǎn)生,常被稱為反射裂縫[11-13]。路面反射裂縫的產(chǎn)生也與其結構形式單元有關[14]。因此,在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中,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提高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對降低道路建設和養(yǎng)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15-16]。
本文通過研究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路用性能,并將其應用于城市新建道路工程,對其施工工藝、質量控制進行重點分析,討論其在城市新建道路中的應用。
圖1 為試樣示意圖與小梁試件,應力吸收層厚為1 cm,應力吸收層下為1 cm 瀝青混合料,其上為3 cm瀝青混合料,裂縫寬度為0.5 cm。試驗溫度15℃,加載為應變控制,控制應變?yōu)?50 με,取10 萬次荷載作用下的勁度模量占初始模量百分比作為評價指標(若抗疲勞性能較強,則勁度模量取初始勁度的50%時的次數(shù))。
圖1 試樣結構示意圖與試樣
根據(jù)試驗結果,小梁試件的殘留勁度百分比為69.4%。
剪切試驗試樣尺寸為φ 150 mm×105 mm 的圓柱體,采取現(xiàn)場鉆芯,并將其切割成標準試件,在其頂面(不涂透層)設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然后在上面碾壓瀝青混合料,厚度為50 mm,試件成型按厚度控制在10.5 cm,經(jīng)過一定時間養(yǎng)生,并進行剪切試驗。試驗加載速率為50 mm/min,試驗溫度分別為30℃。
根據(jù)試驗結果,試樣的抗剪強度為0.78 MPa,破壞時位移達到1.19 mm,其抗變形能力較強。
拉拔試驗試樣為φ 52 mm×90 mm 圓柱體,其中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厚度40 mm,瀝青面層厚度40 mm,試件成型后用環(huán)氧樹脂將接頭粘牢,24 h 后進行試驗,試驗溫度為30℃,加載速率為10 mm/min。
由表1 可知,膠結料用量為1.8 kg/m2時,試樣平均拉拔強度為0.34 MPa,膠結料用量為2.4 kg/m2時平均拉拔強度為0.35 MPa,膠結料用量為3.0 kg/m2的平均拉拔強度為0.37 MPa。隨著橡膠瀝青灑布量的增加,其拉拔強度呈增大的趨勢,其抗變形能力逐漸增強,一定程度上延緩反射裂縫的擴展。
表1 拉拔試驗結果
通過將輪碾法成型的板塊切割成250 mm×30 mm×35 mm 的棱柱體,并將其置于恒溫水槽(-10℃)中45 min 以上,調(diào)整支座支點間距為200 mm±0.5 mm,加載速率以50 mm/min。
根據(jù)試驗結果,試件的最大彎拉破壞應變?yōu)? 242.71 με,彎曲勁度模量為 2 379.12 MPa,斷裂能為1.17J;具有較好的低溫抗裂性能。
將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某城市新建道路工程,以抑制或減緩路面反射裂縫的產(chǎn)生,并對其施工工藝進行分析,控制其施工過程質量,并觀察其長期的使用效果。
本次道路新建工程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用基質瀝青為70#道路石油瀝青,其性能見表2。粗集料采用質地堅硬、干凈清潔,其技術性能見表3。橡膠粉無雜質,纖維含量應低于0.5%,含有4%的碳酸鈣,防止其產(chǎn)生粘結。集料石質堅硬、清潔,圖2 為基質瀝青、粗集料和橡膠粉。
圖2 基質瀝青、粗集料和橡膠粉
2.2.1 橡膠瀝青制備
先將70# 道路石油瀝青加熱到150℃~160℃,泵送至溶脹灌,同時加熱到190℃~200℃,待溫度穩(wěn)定后,再加入30 目橡膠粉,使其與基質瀝青高速攪拌均勻,膠粉在高速攪拌過程中溶脹,攪拌時間為15~20 min,溫度保持在180℃~185℃之間。剪切分散后的橡膠瀝青輸送至反應罐內(nèi)進一步反應,反應溫度185℃~190℃,反應時間30~35 min,完成橡膠瀝青制備。
表2 基質瀝青技術參數(shù)
表3 集料技術參數(shù)
2.2.2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
(1)施工準備
施工前,應將道路基層的表面清掃干凈,路基表面不得留有浮漿、雜物等。應盡量使基層表面骨料顆粒部分裸露,以便與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更好的粘結。
橡膠瀝青制備完成,其儲存量能滿足施工要求,粗集料準備充足,施工機械設備(同步碎石封層車、25 t 膠輪壓路機等)準備就緒。
(2)施工
采用同步碎石封層車進行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施工(見圖3)。應先將高溫(185℃~190℃)的橡膠瀝青均勻的灑布在清理后的基層上,隨時檢查橡膠瀝青的灑布量,以便及時調(diào)整灑布量。瀝青灑布不足或漏灑,可采取人工進行補灑。
圖3 同步封層車施工
碎石撒布應緊跟橡膠瀝青灑布,以防止橡膠瀝青灑布后,溫度降低過快導致橡膠瀝青與碎石之間的粘結力不足。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測碎石撒布量。碎石撒布不足或漏撒,應及時進行人工補灑。
碾壓應在碎石撒布完成后及時進行,采用25 t膠輪壓路機進修碾壓,并與同步碎石封層車保持5 m以內(nèi)(見圖4)。為防止因溫度降低較快導致橡膠瀝青與碎石的粘結力減弱,碾壓應及時進行,否則會降低應力吸收層的施工質量,進一步影響路面的抗裂效果。因此初壓時,橡膠瀝青溫度不低于100℃。
圖4 碾壓
碾壓完畢后,人工清掃應力吸收層表面松散的碎石,避免瀝青面層與其之間的粘結降低,影響路面整體性能。
現(xiàn)場施工檢測主要包含橡膠瀝青及灑布量、粗集料撒布量、外觀檢查以及剎車試驗等。
(1)橡膠瀝青
施工前,制備的橡膠瀝青應滿足技術要求,施工現(xiàn)場以橡膠瀝青針入度、軟化點、回彈模量作為質量控制指標,對原材料進行檢測,其檢測結果見表4,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4 橡膠瀝青檢測結果
(2)橡膠瀝青灑布量
先測量工程紙的質量和尺寸,再將其放在路基頂面,待同步封層車經(jīng)過后,稱量工程紙的質量,并進行記錄,見圖5。根據(jù)試驗結果,橡膠瀝青的平均灑布量為2.8 kg/m2,滿足要求。
圖5 現(xiàn)場瀝青量檢測
(3)集料撒布量
在碎石撒布車行經(jīng)的路面上預先放好托盤,記錄托盤質量與尺寸,當碎石撒布車經(jīng)過后,測量托盤質量,并記錄,見圖6。集料平均撒布量為12.1 kg/m2,滿足規(guī)范要求。
圖6 碎石撒布量檢測
(4)剎車試驗
應力吸收層施工完成24 h 后,用BZZ-60 標準汽車,以50 km/h 車速行駛過程中進行緊急制動,觀察吸收層的粘結性能,見圖7。由結果可知,試驗后,應力吸收層表面基本完好,未發(fā)生碎石脫落現(xiàn)象,瀝青層也未出現(xiàn)破裂,表明其抗剪切能力較強。
圖7 現(xiàn)場剎車試驗
(5)外觀檢查
施工過程中,隨時進行外觀檢查,見圖8。應使粗集料撒布均勻,無露撒,橡膠瀝青無起皮、油包以及基層外露等,并且與基層的粘結應牢固。
圖8 外觀檢查
路面施工完成后,對其施工路段的路面狀況進行觀測,見圖9。發(fā)現(xiàn)通車使用3 a 后,瀝青路面狀況完好,無裂縫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裂效果。
本文基于對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路用性能試驗,詳細分析了應力吸收層的疲勞、剪切、拉拔和低溫抗裂性能,在此基礎上,將其應用于某城市新建道路工程,并通過對施工路段進行跟蹤觀測,分析其防止或延緩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的可行性。通過室內(nèi)試驗,結合工程現(xiàn)場應用,總結了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重點,為其廣泛應用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圖9 路面裂縫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