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傅昭儀
吳清源是20 世紀最有名、最出色的圍棋大師。他出生于福建,7 歲那年從留日的父親那里學會了圍棋,14 歲時就在國內(nèi)嶄露頭角。半個世紀以前,吳清源東渡扶桑,在日本棋壇上“橫掃千軍如卷席”,創(chuàng)造了長達15 年“天下無敵”的輝煌業(yè)績,贏得了“昭和棋圣”的美譽。甚至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說《名人》中也少不了他的名字。2014 年吳清源先生逝世,享年100 歲。生活當中的吳清源除了下棋之外,在養(yǎng)生之道方面亦頗有研究,并且總結(jié)出不少獨具一格的養(yǎng)生方法,值得學習借鑒。
在日常居家生活方式上,想必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各有各的喜好。但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那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肯定會為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和作用。
吳清源小時候身體素質(zhì)不好,甚至還一度患過肺結(jié)核。那個時代肺結(jié)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人人談“核”色變,但吳清源最終能抗過病魔,大難不死,據(jù)他后來回憶說,可能得益于一個日常習慣——開窗通風。因為經(jīng)常打開窗戶就能達到通風透氣、保持氣流暢通的目的,在有效改善居室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病毒傳播和細菌滋生。不僅如此,保持窗戶敞開,還能形成對流,調(diào)解溫差,使得人體無論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都能保持體溫相對恒穩(wěn),不至于因為冷熱突變而感冒,長此以往,自然有助于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和免疫能力。
心態(tài)是健康之源,可以肯定地說,離開良好的心態(tài)去談身體健康無疑是空談和假想。
吳清源一生勤奮,日日擺棋,無休無止地攻研圍棋之中的奧妙,幾乎達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忘我境地。雖說他已經(jīng)威名享譽世界棋壇,卻一生淡泊名利,身在局內(nèi)而神游棋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
他生性好靜,喜歡獨處和思考,對世俗的喧鬧和繁華并沒有多大興趣。在物質(zhì)享受方面,他就像是一位有道的高僧,素來煙酒不沾,既不打麻將,也不玩高爾夫球,更不去追紅逐綠,賽車賭馬。盡管早已名滿天下,他卻既沒有積蓄起萬貫家財,也沒有自己的房產(chǎn)轎車,而是平靜地與夫人寄居在東京鬧市區(qū)的一座普通公寓里。除了讀書之外,圍棋是他平生唯一的事業(yè)與愛好。吳清源說,每當痛苦時,他就背白居易的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也許是深深領會了這首詩的涵義,吳清源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泰然處之,波瀾不驚。談到圍棋的輸贏,他說所謂的平常心就是本來心,也就是《三字經(jīng)》中說到的“人之初,性本善?!?/p>
當年,吳清源門下弟子林海峰初到日本時與人對局,因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出自己平時的水平,結(jié)果連遭重挫,一敗涂地。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求教于師父。吳清源告訴他,要想轉(zhuǎn)敗為勝,必須時刻牢記“平常心”這三字訣。并進一步解釋說,下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定力,以平常之心坦然面對。反之,不管是過分的爭強好勝還是一味的臨陣膽怯,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只有消除一切雜念之后,才能回歸自然與本真。
吳清源作為一代圍棋大師,把畢生心血獻給了圍棋,可算得上是真正的“癡”者。他鉆研棋道,卻不僅僅把棋當作是一種表面的興趣和愛好,而是上升到了藝術和哲學的高度,傾其一生來研究和實踐。在他心中,下棋的樂趣和境界,遠不只是比個輸贏、論個高低,而更是一種能夠引發(fā)內(nèi)心深處無限深思的觸動和靈感。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吳清源總是會若有所思地說,其實人生就是一盤繁雜的大棋,充滿了變數(shù),也充滿了機會,是山重水復,還是柳暗花明,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他還以棋悟道,總結(jié)出一套獨特的“中和”之道:“中”這個字,一豎分左右,兩連表陰陽,不偏不倚,恰當好處,最能代表和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所在。但在生活中,好多時候卻又恰好難在中間的那一豎究竟該如何書寫與安放。
他從對弈中領略到圓滿調(diào)和的“道”,所以他一生心平氣和,榮辱不驚,凡事總能跳出世俗之怪圈,看得開,想得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無論是輸是贏?!?/p>
早年吳清源初渡日本時,就通過義父楊祉庵先生送他的那首《四誡詩》接觸到了養(yǎng)生的概念。全詩包括“誡爾學養(yǎng)生”“誡爾學守身”“誡爾學立志”“誡爾學讀書”四誡,其養(yǎng)生詩為:“誡爾學養(yǎng)生,養(yǎng)生先養(yǎng)氣。陰陽相翕癖,體充神不敝。唯爾得氣清,朗朗圭璋器。弱齡迫饑驅(qū),自貶安一藝。窮爾無涯知,快人一時意。肝腎苦雕鎪,復局損佳寐。張弛一違節(jié),生理焉得遂。香熏與膏明,綿綿存不匱。遐哉東坡翁,名論何精萃。守靜閉龜息,法動張禽戲。役形不役心,妙契合天地。豈唯康乃躬,久久益智慧?!边@首養(yǎng)生詩,重點表達的以氣養(yǎng)生的原則和主張正是中醫(yī)養(yǎng)生精髓,不僅在理論上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也從實踐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對吳清源來說,《四誡詩》的內(nèi)容大概從一開始就成了他的座右銘,以致于幾十年后再提起這首詩,他仍然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從中不難看出此詩對其一生的影響是何等的深遠和重大。
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棋道中領悟到的人生之道,前輩殷殷囑托的《四誡詩》,使吳清源度過了平和安詳?shù)囊簧巯戆倌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