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骨結核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骨關節(jié)引起骨關節(jié)損傷和化膿。近年來,骨結核的臨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很多臨床骨結核是肺結核的繼發(fā)性疾病。結核分枝桿菌可以通過血液傳播,從而誘發(fā)骨結核的產生。在各種類型的骨結核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脊柱結核,一般持續(xù)時間較長,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大困難。對于骨結核患者,在目前的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及時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術后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異常反應。在現(xiàn)有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優(yōu)質護理指導,能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2]。本研究將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骨結核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分組探討優(yōu)質護理對術后骨結核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骨結核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數(shù)字表隨機法分兩組,每組24例。其中試驗組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49.21±2.23)歲,男、女比例為14∶10。對照組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49.21±2.45)歲,男、女比例為15∶9。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
1.2.1 健康教育 骨結核患者術后健康教育指導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患者指導工作。多數(shù)患者對疾病缺乏了解,對治療有抵抗感。經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可對自身疾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要明確骨結核的預防機制,通過避免不良行為,降低骨結核發(fā)病率,提高生活質量。
1.2.2 心理護理 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骨結核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反應,護理人員應注意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綜合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做好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一絲不茍、耐心為患者及其家屬解答相關問題。在實際溝通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耐心、細心地態(tài)度,滿足患者各種合理需求。如患者有非常嚴重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反應,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以充分緩解各種心理和情緒反應,提高其治療信心。
1.2.3 引流護理 仔細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并詳細記錄結果。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引流液出現(xiàn)變色、渾濁或增厚等情況,應及時通知醫(yī)師進行處理。此外,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折疊、打滑等。
1.2.4 疼痛護理 骨結核患者術后疼痛明顯。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面色和呼吸的變化,以判斷其疼痛的性質。對于嚴重疼痛的患者,應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鹽酸哌替啶或嗎啡予以鎮(zhèn)痛。
1.2.5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對患者病情的恢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制訂科學的飲食計劃,在日常飲食中應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特別是對身體虛弱的患者,加強營養(yǎng)補充,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2],囑患者改變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營養(yǎng)平衡。
1.2.6 環(huán)境護理 在對骨結核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過程中,除了內因的改善和控制,還要加強外部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定期對房間進行通風消毒,防止細菌滋生,營造室內外環(huán)境,定期更換床單和被單。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緒評分(20~48分,分數(shù)越低越好)、患者滿意度(0~100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本文所得數(shù)據(jù),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給予t檢驗,患者滿意度等計數(shù)樣資料用[n(%)]表示,給予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抑郁、焦慮情緒評分 護理前,兩組抑郁、焦慮情緒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抑郁、焦慮情緒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抑郁、焦慮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患者滿意度 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100.00%(24/24),對照組為83.33%(20/24)。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分,)
2.3 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 試驗組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中,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評分分別是(93.51±2.23)分、(94.21±2.12)分、(93.12±2.11)分,對照組為(82.12±2.01)分、(80.13±2.34)分、(81.24±2.56)分。
近年來,骨結核的臨床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復發(fā)率高。臨床上,抗結核藥物一般均能用于治療骨結核患者。然而,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藥物會損害患者的器官,從而延長治愈時間[3-4]。骨結核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多數(shù)患者對本病缺乏認識,造成對疾病的消極、悲觀態(tài)度,對治療缺乏信心,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相關需求也與日俱增,常規(guī)護理干預已不能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要求[5-6]。
優(yōu)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一切為患者著想,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給予患者細微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措施,使患者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接受治療[7-8]。其中,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從而自覺轉變錯誤觀念,樹立良好的治療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9-10]。除此之外,對骨結核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還從飲食、心理護理等方面加強干預指導,改變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減少不良反應情緒的發(fā)生,能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1-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骨結核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滿意度,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