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宏音 任健 張豐姣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7)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又是終身性疾病,如果不能進行有效控制,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高血糖,并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1]。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其中以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最為嚴重。糖尿病可導致患者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同時還會導致體內血栓增多,且栓子會通過多種途徑進入腦動脈,從而增加誘發(fā)重癥腦梗死風險。一旦老年患者出現(xiàn)重癥腦梗死,會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增加致殘與致死的概率,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安全。但在長期臨床治療中會導致部分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減弱藥物治療效果,導致控糖效果不能達到預期,致使不良癥狀發(fā)生率增加。本研究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以期改善患者的治療與預后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48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擲色子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 24 例。對照組女 11 例,男 13 例;年齡 55~81 歲,平均年齡(65.65±3.84)歲。觀察組女12 例,男12例,年齡 57~84 歲,平均年齡(67.15±4.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遵醫(yī)囑給予用藥,并觀察效果及不良反應,做好安全護理等。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干預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多會出現(xiàn)應激心理變化,從而降低治療依從性。部分患者還會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xiàn)消極心理,易與醫(yī)護人員產(chǎn)生矛盾[2~3]。因此,護理人員要增加與老年患者的溝通交流,交流過程中也要給予患者足夠尊重,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情緒,以疏導其不良心理,減少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導致體內酸性物質沉積,影響正常代謝。同時護理人員還要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地給予幫助,以增加護患感情,提升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4]。護理人員要對疾病相關的治療與護理知識進行宣教,使其能正確認知疾病,減少對疾病的恐懼感。還可以通過音樂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分享臨床治療案例提升以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為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制定合理的日常飲食計劃,做到合理的粗細搭配,同時保持低鈉高纖維少糖飲食,促進自身新陳代謝。嚴格控制食鹽的使用量,每天食鹽攝入量要小于6 g。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也要減少高油脂、淀粉含量高、辛辣、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多吃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以提升患者鈣含量。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的日常飲食護理,只需達到基礎標準即可,不可大量食用與進補,以排除與規(guī)避超重及肥胖所帶來的風險[5]。(3)環(huán)境護理。氣溫下降時人體血管收縮,影響血液流動速度,所以患者需注意保暖,保障血液暢通。護理人員要定期對病房開窗通風和消毒,并將室溫保持在21℃, 濕度控制在50%~60%;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以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治療的依從性。(4)運動護理。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常會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因此進行針對性護理過程中,制定合理的康復運動訓練護理計劃,以促進幫助患者盡快地恢復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的預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無法坐立患者,醫(yī)護人員要幫助其進行被動運動,并及時的幫助其更換體位,避免患者出現(xiàn)曲肌、伸肌痙攣等癥狀。待其肌力康復后,逐漸增加主動活動量,指導患者自行完成穿衣、如廁、吃飯等基本活動,并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指導其進行走路、上下樓梯等練習。若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則需要指導其進行語言能力練習,并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6]。(5)預防感染。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多伴有行動不便,部分老年患者需要留置導尿管排尿。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對患者的集尿袋進行更換,并且7 d 后更換一次導尿管,預防尿路感染的發(fā)生。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排尿情況,并根據(jù)尿量顏色、混濁程度、尿量多少等,科學合理地為患者加減水分的攝入量。護理人員也要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減少其他家屬探視頻率和時間,預防出現(xiàn)交叉感染[7]。兩組均于干預2 周后觀察臨床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情況、炎癥介質水平、歐洲卒中量表(ESS)評分及隨訪6 個月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情況。炎癥介質包括TNF-α、IL-6,采用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檢測。ESS 評分0~90 分,分值高表示患者卒中恢復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采用SPSS22.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shù)小于5 時采用確切概率法進行計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水平及ESS 評分變化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ES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及ESS 評分變化比較()
表1 兩組血糖水平及ESS 評分變化比較()
ESS 評分(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空腹血糖(mmol/L)護理前 護理后餐后 2 h 血糖(mmol/L)護理前 護理后24 24 t P 9.89±2.56 10.21±2.38 0.450 0.656 8.36±2.02 5.39±1.87 5.286 0.000 13.42±2.52 13.23±2.31 0.272 0.787 11.17±2.79 8.14±2.13 4.229 0.000 50.06±10.57 50.19±10.42 0.043 0.966 79.62±9.37 92.24±7.75 5.084 0.000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及腦梗死事件再發(fā)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TNF-α、IL-6 水平及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及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比較()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及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比較()
組別 n TNF-α(ng/L)護理前 護理后IL-6(ng/L)護理前 護理后腦梗死事件再發(fā)[例(%)]對照組觀察組t/χ2 P 24 24 49.89±2.56 50.21±2.38 0.450 0.656 28.36±2.02 15.39±1.87 11.286 0.000 33.42±2.52 33.23±2.31 0.272 0.787 20.17±2.79 10.14±2.13 9.229 0.000 6(25.00)0(0.00)6.857<0.05
腦梗死屬于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是臨床上老年人群常見的疾病,主要原因是供應腦部的動脈系統(tǒng)發(fā)生粥樣硬化和形成血栓,導致動脈管腔變細和阻塞,進而產(chǎn)生腦梗死。腦梗死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其主要原因有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由于梗死位置的不同,對腦組織產(chǎn)生的影響也存在差異,癥狀也較多,如全身癱瘓、偏癱、偏盲、失語等,該疾病病發(fā)迅速,且在病發(fā)前無明顯癥狀[8]。而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對患者的心、腦、腎等靶器官造成損傷,降低患者的身體機能,并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且這兩種疾病都好發(fā)于老年群體,一旦老年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會加速并發(fā)癥進展,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暈目眩、呼吸不暢、血壓不穩(wěn)定、休克等癥狀,從而使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受到嚴重地威脅[9]。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臨床治療過程中,受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下降的影響,且部分患者出現(xiàn)多種機體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的治療期與康復期較長,也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質量。因此,需給予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正確的臨床護理干預,以確保臨床治療與護理的有效性,并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促進患者生活質量、預后質量的提升[10]。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觀察組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低于對照組;卒中評分高于對照組;炎癥介質水平及隨訪期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控糖的有效性,促進患者恢復,減輕炎癥反應,同時還可以讓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盡量保持心態(tài)平靜,減少焦慮、緊張、激動的情緒,其更加適應現(xiàn)階段對臨床護理,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有助于穩(wěn)定患者病情,改善預后[11~12]。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減輕炎癥反應,促進卒中恢復,降低腦梗死事件再發(fā)率,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