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芳 孫賢海 尹 堯 陳 文 張雅婷
(湖北省石首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湖北石首 434400)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為全球玉米上的重要害蟲[1]。2019年5月該蟲首次入侵湖北,至2019年底,危害面積超過150萬畝[2]。在湖北,草地貪夜蛾能夠危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以秋玉米受害最為嚴重。石首市位于江漢平原南部,處于草地貪夜蛾侵入湖北省的重點防范區(qū)域,2020年湖北省首次發(fā)現(xiàn)草地貪夜蛾成蟲便在該地區(qū)。目前草地貪夜蛾對很多傳統(tǒng)藥劑產(chǎn)生了抗性[3-4],而添加助劑不僅有利于提高藥劑對害蟲的防效還能延緩抗藥性的產(chǎn)生[5-6]。為了探索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有效措施,進一步驗證犇牛金剛鉆作為農(nóng)藥助劑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選用殺蟲劑+犇牛金剛鉆助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開展了田間防治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該試驗設在石首市大垸鎮(zhèn)新溝村,試驗田玉米品種為鮮甜玉米泰甜八號,處理區(qū)內(nèi)播種期、栽培管理方式等因素均相同。玉米于2019年8月7日播種,9月11日施藥,當日天氣多云,氣溫32 ℃/23 ℃,此時玉米處于喇叭口期。田間草地貪夜蛾幼蟲各齡均有,以中低齡幼蟲為主。施藥噴霧時,植株葉片和喇叭口均勻噴透,用水量450 kg/hm2。
犇牛金剛鉆助劑(主要成分為11.5%聚乙二醇),云南奔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蘇云·茚蟲威SC,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000 IU/mg蘇云金桿菌WP,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111 m2。具體處理見表1。
表1 試驗設計
2020年9月1日,試驗示范區(qū)玉米為4-5葉期,玉米有蟲株率為85%。使用藍藝3WBD-16L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噴霧,每333 m2田塊藥劑兌水30 kg。未加入助劑的處理正常稀釋攪拌后使用;加入助劑的處理使用時先取水,加入助劑,充分攪勻后加入常規(guī)農(nóng)藥,二次稀釋后使用。施藥時重點噴玉米心葉。
田間調查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個重復30株,每個處理共調查90株。調查時間分別為施藥后的3 h、第3 d、第6 d、第22 d,共4次。每次調查分別記錄每株蟲口數(shù)量、活蟲數(shù)、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及防效。
從表2中可以看出,噴灑藥劑后3 h后,處理2(5%蘇云·茚蟲威+犇牛金剛鉆)(下同)死蟲數(shù)占比最大,防治效果最好,為37.92%,其次是處理3(5%蘇云·茚蟲威)(下同),處理1(32000 IU/mg蘇云金桿菌+犇牛金剛鉆)(同下)和處理4(32000 IU/mg蘇云金桿菌)(下同),防治效果分別為24.85%、9.25%和4.54%;藥后3 d,各處理組之間防效較3 h時上升,其中處理組2防效最好,為98.23%、處理組3為91.58%、處理組1為81.27%、處理組4為71.51%;藥后6 d,處理2、處理3防效均超過了90%,其防效為95.46%和93.06%;藥后22 d,處理4防效最高,為92.50%,其他3個處理防效均低于90%。
表2 殺蟲劑添加“金剛鉆”助劑后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
添加草地貪夜蛾專用助劑犇牛金剛鉆,3 h后能觀察到幼蟲從玉米心葉中爬出來,對蟲口有趨避和擊退作用,而且所有的死蟲都被發(fā)現(xiàn)在葉面上;未添加助劑的殺蟲劑該現(xiàn)象不明顯;表明添加助劑后速效性較好。
犇牛金剛鉆可以使5%蘇云茚蟲威的防效提高7.63%,可以使蘇云金桿菌的防效提高6.51%。研究表明,添加助劑可降低藥液的表面張力、提高潤濕滲透性、增加霧滴在葉面的沉積量、延長霧滴保濕時間、促進藥液在植物體內(nèi)的吸收等[7],從而使幼蟲從心葉爬出后,進而接觸更多藥劑而提高觸殺效果。
生物農(nóng)藥化學農(nóng)藥混劑5%蘇云·茚蟲威+犇牛金剛鉆的效果最好,且持續(xù)時間最長;因此,在草地貪夜蛾發(fā)生較重時建議使用5%蘇云·茚蟲威+犇牛金剛鉆;單用蘇云金桿菌和蘇云金桿菌+犇牛金剛鉆的差異比較明顯,在前期添加了犇牛金剛鉆后的蘇云金桿菌效果大大提升,當時間較長時犇牛金剛鉆的效果優(yōu)勢逐漸消失,這可能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助劑與殺蟲劑的化學相容性差異有關。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生物農(nóng)藥單劑或生物化學農(nóng)藥混合制劑,添加犇牛金剛鉆后速效性較好,并且綜合防效都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值得對犇牛金剛鉆開展大面積的田間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