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李佳瑞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既是高考地理復習教學的一個重要考點,也是一個難點。許多同學在學習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太陽視運動等內(nèi)容時,由于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規(guī)律認識不到位,空間思維能力不強,做題時感到無從下手,尤其是涉及有關極圈內(nèi)特殊的光照現(xiàn)象的問題,更是難上加難。為了讓學生突破這個瓶頸,游刃有余地解答此類題目,現(xiàn)做簡要歸納分析。
1.基本規(guī)律
(1)由于地球公轉時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方向不變,南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每年會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緯度愈高,極晝極夜出現(xiàn)的天數(shù)愈多。且由于地球的公轉速度不均勻,北極點周圍極晝?yōu)?86天,極夜為179天;南極點周圍極晝?yōu)?79天,極夜為186天。
(2)由于極晝極夜現(xiàn)象只出現(xiàn)在地球上的南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因此極晝與極夜范圍大小的變化也發(fā)生在南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其變化規(guī)律如下圖:
(3)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半球,極點周圍出現(xiàn)極晝,另一半球的極點周圍出現(xiàn)極夜,而且出現(xiàn)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南北對稱。如70°N以內(nèi)出現(xiàn)極晝時,70°S以內(nèi)為極夜;70°N 以內(nèi)出現(xiàn)極夜時,70°S以內(nèi)出現(xiàn)極晝。
(4)晨昏線與哪條緯線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范圍就會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計算公式為:
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2.典型例題
5月1日“勞動節(jié)”地球上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的最低緯度大致為
( )
A.80°N B.70°N C.75°N D.85°N
【解析】由于5月1日為春分日過后40天,太陽直射點大約每4天向北移動1°,所以5月1日太陽直射點約為10°N,根據(jù)極晝的起始緯度與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互余可知,出現(xiàn)極晝的范圍為80°N以北,答案選A項。
1.基本規(guī)律
(1)極圈內(nèi)只在極晝期內(nèi)才有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在極晝的緯度范圍內(nèi),不同緯度的太陽高度是不一樣的,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越小(由46°52′減小到23°26′),極點為23°26′。
(2)極晝區(qū)一天最小(地方時午夜24:00)最大(地方時正午12:00)太陽高度之和為太陽直射點緯度的2倍。
(3)子夜太陽高度=當?shù)鼐暥?出現(xiàn)極晝的最低緯度=當?shù)氐牡乩砭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
2.典型例題
人們可用觀測日影的方法來測量所在地的緯度。如下圖所示,OL為當?shù)匾回Q立直桿,OP和OQ是某日不同時刻OL的日影。
圖中直桿所在地的緯度為
( )
A.80°S B.80°N C.75°S D.65°N
解法一:從圖可以看出,OP和OQ兩個日影朝向分別為正南和正北,且太陽高度角分別為25°、5°,說明兩個時刻分別為正午和子夜,此地正值極晝。該地正午日影朝南,說明該地在南半球,排除B、D兩項;該日的太陽直射點緯度為(25°+5°)/2=15°S;該地的地理緯度為90-(25°-5°)/2=80°S。
解法二:設該地的地理緯度為x,太陽直射點為y,25°和5°分別為該日最大和最小太陽高度角,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與最小太陽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
綜上可知,答案選A項。
1.基本規(guī)律
(1)由于太陽光線和晨昏線所在的平面始終垂直,所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緯度數(shù)和極晝(極夜)范圍變化(擴大或縮小)的緯度數(shù)相同。太陽直射點大致每月移動8°,約4天移動1°,極晝(極夜)的范圍也每4天大致變化1°。
(2)極圈內(nèi)某一緯度極晝起始與結束的日期,北極圈以北大致以夏至日(6月22日)“對稱”,南極圈以南以冬至日(12月22日)“對稱”;極夜的起始與結束日期,北極圈以北以12月22日“對稱”,南極圈以南以6月22日“對稱”。
(3)若同一地點兩日期關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對稱,則該地點兩日期晝夜長短相反。如9月1日和10月15日是關于秋分日“對稱”的兩個日期,位于80°N的某地,9月1日的晝長等于10月15日的夜長,9月1日的夜長等于10月15日的晝長;若同一地點關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對稱,則該地點兩日期晝夜長短相等,且兩日期正午太陽高度相等。如5月1日和8月13日是關于夏至日“對稱”的兩個日期,這兩天位于80°N的某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相同。這個“日期對稱”規(guī)律在全球各緯度都存在。
2.典型例題
(2016年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國南極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隊的隊員們迎來了極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據(jù)材料回答1,2題。
1.當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時,若在天津觀測太陽,太陽位于觀測者的
(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極夜持續(xù)的時間是
(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
【解析】第1題,中山站位于南極圈內(nèi),7月17日,當中山站極夜后出現(xiàn)“第一次日出時”該日晝長由前一天的0小時到大于0小時,即日出的地方時(76°22′E)為12時之前的較短時刻,此時天津約為15時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故選D 項。
第2題,材料中指出,7月17日極夜結束,從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是南極地區(qū)極夜的中間點)至7月17日,根據(jù)持續(xù)時間約為25天,根據(jù)對稱性原理,6月22日之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極夜持續(xù)時間大致為50天。故選B 項。
【答案】1.D 2.B
1.基本規(guī)律
(1)極晝?nèi)ι咸柛叨鹊淖兓惶扉_始時(子夜)太陽高度為0°,之后逐漸增大,到正午時達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漸變小。該日結束時太陽又位于地平線上,太陽高度又為0°,如下圖:
(2)在極點上,一天24小時,太陽始終位于天空某一高度,沒有變化,其高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如下圖:
(3)在極晝?nèi)εc極點之間,一天開始時,太陽高度等于該地與極晝?nèi)Φ木暥炔?∠1),之后開始增大,正午時達到最大值(∠2),正午過后逐漸變小,太陽仍位于地平線之上,并且高度與一天開始的時間相同,如下圖:
2.典型例題
我國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下圖示意某科考隊員當日拍攝的一天太陽運動軌跡合成圖。讀圖回答3,4題。
3.該日太陽位于圖示F位置時
( )
A.泰山(36°N,117°E)旭日東升
B.東京(36°N,141°E)夕陽西斜
C.紐約(41°N,74°W)烈日當空
D.開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4.次日泰山站
( )
A.日出正南 B.太陽高度變大
C.白晝變短 D.極晝即將開始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太陽位于F點時太陽高度最大,為正午12時,此時我國泰山(36°N,117°E)地方時為15時,不是旭日東升;同樣計算,東京的地方時約為2月8日16時20分,接近夕陽西下;紐約的地方時大約是2月8日2時,不是烈日當空;開普敦為2月8日8時左右,也不是夜色深沉。故選B項。
第2題,2月8日太陽在南半球且向北移,泰山站太陽在東南升起,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晝長于夜,且晝漸短,夜?jié)u長;此日,大約77°S以南地區(qū)處于極晝,且極晝范圍逐漸縮小,在泰山站極晝已經(jīng)消失。故選C項。
1.變化規(guī)律
(1)影子長短的變化
出現(xiàn)極晝的緯線圈范圍內(nèi),子夜時(24時)太陽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長;正午時太陽高度最大日影最短;在極晝的極點上,由于太陽高度基本不變,影子長短也無明顯變化。
(2)日影方向的變化
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的極晝范圍內(nèi)(北極點除外),子夜時太陽位于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正午時太陽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在一天內(nèi),日影變化方向和太陽運動方向一致,成順時針方向。北極點上太陽一直位于正南方,日影總指向正南,因為北極點四面都是南。
在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極晝范圍內(nèi)(南極點除外),子夜時太陽高度最小且位于正南方,影子朝正北。正午時,太陽位于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在一天內(nèi),日影變化方向與太陽運動方向一致,呈逆時針方向。南極點上太陽一直位于正北方,日影總指向正北,因為南極點的四面都是北。
2.典型例題
2020年7月1日14時(北京時間),五星紅旗飄揚在挪威奧爾松的中國北極黃河站(78°55′N,11°56′E),此時旗桿的影子朝向
( )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
【解析】7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極黃河站為極晝期,北京時間14時,位于東一區(qū)的黃河站地方時為上午7時,太陽位于東南方,旗桿影子朝向西北。故選A 項。
總之,要解答涉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的問題,應讓學生努力消化基礎知識,構建自身的地理知識系統(tǒng),必須把地球運動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落實在光照圖上,通過圖文轉換,圖圖轉換,達到鞏固地理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時,適當練習,掌握基本題型,消化知識,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答題技巧。而且做題的目的不僅在于數(shù)量的多少,關鍵要從一道題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來。要積極總結探索相關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打開思維,訓練有素,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