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任何國家和政黨來說,互聯網是重要的執(zhí)政條件,網絡空間是重要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信息化是重要的執(zhí)政手段,用網治網能力是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和體現。省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城鄉(xiāng)基層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與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結合起來,堅持網上網下一體化治理,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為基層治理賦能,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和保障。
一、互聯網條件下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當前,我國社會結構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互聯網改變著大眾交往方式,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隨著互聯網運用普及和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fā)展,國家治理正逐步從線下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轉變,這為推動治理模式變革、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在治理理念、架構、方式、效能等方面還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為基層干部隊伍還不能適應信息化發(fā)展要求,地方網信工作體系建設還比較薄弱,基層治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給推進城鄉(xiāng)基層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能力建設帶來嚴峻挑戰(zhàn)。
二、準確把握中央和省委關于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
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是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是管網治網的根本之策。中央提出用2年至3年時間基本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涵蓋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內容管控、社會協同治理、網絡法治、技術治網等各個方面,實現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yè)履責、社會監(jiān)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結合,讓網絡空間更加天朗氣清,有效維護網絡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政治經濟安全。
省委全面對標對表黨中央部署要求,把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與推進城鄉(xiāng)基層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能力建設統(tǒng)籌起來謀劃部署,找準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聚力抓好具有先導性、基礎性、支撐性的重點工作,努力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省委網信委按照“清單制+責任制”要求,加強任務分解和細化落實,確定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推動各地各部門一項一項抓到底。省委網信辦堅持把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作為全辦大事,組建工作專班,建立辦領導定點聯系制度,充分發(fā)揮統(tǒng)籌協調作用,推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三、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經驗做法
按照“黨建引領、試點先行,總結經驗、逐步推廣”的基本路徑,將成都、綿陽、內江、宜賓、眉山和甘孜等6個市(州)作為全省試點地區(qū),集中一年時間搞試點,統(tǒng)籌推進全省各項任務,努力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探索四川模式、打造四川樣板、貢獻四川力量。
更加突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探索地方黨委領導網信工作的具體實現形式。把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作為黨建引領城鄉(xiāng)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鼓勵基層先行先試,探索完善加強和優(yōu)化黨對網信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著力提升黨委領導網信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水平。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qū)經驗基礎上,指導6個試點市(州)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政策措施。目前,宜賓市、內江市在全省率先以地方黨委名義出臺《黨委領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規(guī)定》,明確市委及其常委會對網信工作的領導職責、領導方式和工作機制,研究決定全市網信發(fā)展戰(zhàn)略、宏觀規(guī)劃和重大政策,加強對重要工作、重點項目和重大問題的統(tǒng)籌指揮處置,確保黨中央和省委關于網信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成為全國最早以地方黨內法規(guī)形式加強黨對網信工作領導的地級市。同時,針對機構改革之后縣一級原有網絡管理機構被撤銷,很多地方沒有從事網信工作專職人員的問題,出臺對縣級融媒體中心提質增效的措施,賦予其承擔部分網信工作的職能職責,作為網信工作體系向縣級延伸的重要支撐。推進“全科網格化”模式,讓網格員履行輿情信息收集、報送等職責,實現“一員多用”。
更加突出改革系統(tǒng)集成和平臺整合,進一步打好基層治理組合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改革系統(tǒng)集成的重要指示精神,強化全局視野和系統(tǒng)思維,加強改革政策統(tǒng)籌、進度統(tǒng)籌、效果統(tǒng)籌,推動網絡綜合治理與城鄉(xiāng)基層治理、市域社會治理等改革試點制度相互銜接、相互配合,著力打通制度堵點、抓好制度執(zhí)行、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按照系統(tǒng)集成、減量提質要求,整合縣級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綜治中心、鄉(xiāng)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等基層服務陣地資源,融入網絡綜合治理功能,不另起爐灶,不給基層增加負擔。
更加突出信息化賦能,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把信息化作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善于利用互聯網優(yōu)勢,著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tài)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完善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優(yōu)化鄉(xiāng)鎮(zhèn)(街道)便民服務機構設置。依托“互聯網+”統(tǒng)籌推進便民服務項目,建立集社會保障、綜合治理、市場監(jiān)管、綜合執(zhí)法、政務公開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提升便民服務機構“一站式”功能,推行“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
更加突出協同治理,進一步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網絡綜合治理格局。按照全黨動手和部門負責相結合的要求,樹立網上網下一體化治理理念,細化網絡綜合治理責任、權力清單,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調動各地各部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企業(yè)、科研院所、智庫等各方面作用,形成“一張網”“一盤棋”工作格局。研究制訂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加大考核評估力度,推動工作走深走實。聚焦應用牽引,布局實施一批帶動力強的智慧治理應用場景,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項目化、平臺化、實體化。(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