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艷
(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0)
公司的逆流閉式冷卻塔主要用于關鍵試驗設備的循環(huán)水冷卻,在產品試驗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該冷卻塔通過風機將空氣吸入塔內,經過三項循環(huán)和四階段換熱,帶走冷卻介質中的熱量。該設備位于廠房旁,距外墻僅1 m,正對辦公室窗戶位置。員工普遍反映該設備運行噪聲太大,辦公室內說話完全聽不清楚,嚴重影響工作。經檢測,辦公室內靠近窗戶的開窗噪聲85 dB。根據GBJ 87—1985《工業(yè)企業(yè)噪聲控制設計規(guī)范》第2.0.1條規(guī)定,車間所屬辦公室、實驗室、設計室(室內背景噪聲級)不得高于70 dB。該冷卻塔噪聲需要進行治理。
噪聲是指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生理學認為,凡是妨礙到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物理學認為,噪聲是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噪聲可以危害人體的各個部位,包括聽覺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視神經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等。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損傷聽力、干擾睡眠、干擾交談通信和思考、影響安全生產和降低勞動生產率、影響兒童智力發(fā)育、誘發(fā)各種疾病等。短期接觸噪聲會引起生理性的改變,長期接觸比較強烈的噪聲則可以引起病理性的改變。作業(yè)場所的噪聲還可以干擾語言交流,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噪聲危害雖然不致命,卻是人類的一大危害,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噪聲治理刻不容緩。
噪聲危害產生需要噪聲源、傳聲途徑和受噪者等3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因此,治理噪聲危害也應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治理噪聲危害時,除了考慮人的因素外,還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
可以選用低噪聲的設備或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聲源的運動方式,例如,采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fā)聲體的振動。檢查冷卻塔,發(fā)現(xiàn)軸承完好,皮帶松緊適度,設備無異常。咨詢廠家能否從設備本身考慮降低噪聲,廠家答復該設備噪聲本來就有80 dB左右,無法降低。更換設備、改變工藝等方法都不經濟,不具可行性。
在傳聲途徑上降低噪聲,控制噪聲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fā)出的噪聲傳播途徑。例如,采用吸聲、隔聲、聲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guī)劃建筑布局等。冷卻塔位置已定,重新規(guī)劃建筑布局涉及面太廣,不具有經濟可行性。鑒于冷卻塔出風口與辦公室窗戶處于同等高度,且出風口直接向上??紤]加裝隔聲罩,封閉噪聲源,同時抬高出風口并改變出風口方向為背對辦公室窗戶,以增加噪聲源與受噪者之間距離。在隔聲罩內壁填充阻燃性聚酯吸聲材料,以降低噪聲分貝。
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則需要對受噪者或受聲器官采取防護措施,例如,戴耳塞、耳罩、頭盔等護耳器。當然,此法會降低人體舒適度,非必要情況下不建議采用。
綜合考慮人的因素,權衡技術、經濟、效果等多方面,降噪改造思路如圖1所示。對冷卻塔加裝隔音罩,進行噪聲源封閉處理;改變出風口高度和出風方向,增大噪聲源與受噪者的距離;隔音罩內壁填充吸聲材料,減弱噪聲傳播。具體實施如下:
圖1 冷卻塔降噪改造示意
(1)采用隔聲板制作成隔聲罩,對冷卻塔進行封閉處理。制作的隔聲罩骨架采用50槽鋼和80方管搭建,隔聲板外壁材料為1.5 mm厚鍍鋅鋼板,表面進行噴塑處理。內壁鋪設厚度為60 mm的阻燃性聚酯吸聲棉,壁板采用1000 mm×1000 mm網格加筋加固。隔聲罩封閉尺寸為3000 mm×2000 mm×2000 mm,四角采用方管立柱承重,底部焊接預埋件并用膨脹螺釘固定,整個施工安全可靠。
聚酯吸聲棉是100%聚酯纖維經高技術熱壓并以繭棉形狀組成,在125~4000 Hz噪聲范圍內吸聲系數(shù)可達0.94,具有出色的阻燃防火性和綠色環(huán)保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料穩(wěn)定性和抗沖擊性。它的吸聲原理是通過內部的無數(shù)纖維面對聲波進行折射、反射、碰撞等作用,將聲能轉換為熱能。
(2)改變出風口位置,延長噪聲傳遞距離。將原位于設備上部的出風口改為隔聲罩側面背對窗戶方向出風,出風口尺寸為800 mm×800 mm。
改造后,在辦公室靠窗位置進行噪聲檢測,開窗狀態(tài)且冷卻塔運行狀態(tài)下,室內噪聲值為65 dB,符合噪聲標準要求,降噪改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