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誰都會,但是想要吃得合理,吃出健康來,那還真不容易。要學會掌握科學的飲食方法,從一日三餐中獲得健康,預防慢性病。
首先來了解一下,容易讓人生病的四個因素是什么?大體歸納為:三個過量一個不足。
能量過量
人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和飲品如果超出了一日所推薦的攝入量,加之沒有得到及時的消耗。比如吃得多,動得少,這樣能量蓄積得就多;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xiàn)超重、肥胖。再比如暴飲暴食、經(jīng)常宵夜、好吃零食等等,都容易造成能量過量。
脂肪超標
推薦每天吃油的量為25-30克/人。但是,很多人喜歡吃煎、炸、炒的食物,因此,脂肪攝入量就會增加。再加上經(jīng)常吃洋快餐,很少自己做飯的話,脂肪是容易超標的。脂肪超標易導致肥胖、引起三高等慢性病的發(fā)生。
建議炒菜的方式多采用蒸、煮、燉、炒、拌等,用油的量會減少很多。
鹽分高
許多人喜歡吃重口味的菜,相對來說攝入的鈉就會多。鈉是鹽的主要成分,除了精鹽之外,喜歡添加醬油、雞精、味精、腐乳、咸菜這類高鹽食物,容易引發(fā)高血壓。增加血管和心臟負擔,可能會發(fā)展為動脈硬化、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控鹽小妙招:使用控鹽勺,酸甜咸巧妙結合,炒菜出鍋放鹽,避免高鹽食物(如腌制話梅、方便面)。
還是建議吃得清淡一點,或者用檸檬、醋、蔥姜蒜來調味。
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平日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物吃得少,肥肉、葷油吃得多,蔬菜水果很少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缺乏,易導致免疫力下降等。
預防疾病的飲食重點:
一日三餐、均衡飲食
按照中國人的就餐習慣適宜一日三餐,根據(jù)食物消化的時間,一般4個小時左右基本排空。因此,早中晚三餐,每餐間隔4個小時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吃好三頓飯,食物多樣化,營養(yǎng)更均衡。假如一天中如果只吃1到兩餐,進餐后血糖和血脂就容易急劇上升,導致內臟為了降低這些數(shù)值負擔加重。請養(yǎng)成一日三餐、均衡飲食的好習慣。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的食物對人們腸道健康很有意義。人體約95%的營養(yǎng)通過腸道吸收,約8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約70%的免疫力由腸道提供。腸道健康意味著人體吸收好,排泄順暢。對于生活不規(guī)律,比如經(jīng)常出差加班、熬夜、倒時差的人,還有肉類食用量大、經(jīng)常喝酒、吃蔬菜水果少的人,或者是過度疲勞、壓力大的人,特別需要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片、全麥面包、芹菜、大白菜、黑木耳、紅薯、酸奶、香蕉、蘋果、火龍果、牛蒡、胡蘿卜、四季豆、紅豆、豌豆、海帶等,常吃這些腸道健康。建議人們每天最好能吃一斤蔬菜和一斤水果,選購時令的更營養(yǎng),價格也優(yōu)惠。
以谷薯類為主食的健康吃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建議,成人每天攝入50-100克薯類。常見的薯類食物有土豆、紅薯等,既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蔬菜。這類食物是低脂、高纖維、高鉀低鈉的食物,能促進腸胃蠕動,排出腸道內廢物,有效預防癌癥。
日常生活中,薯類食物常見的食用方法如下:
土豆或紅薯經(jīng)過蒸或煮后,可以直接作為主食食用,也可以切塊放入大米中蒸熟同食。
薯類可以單獨炒食,也可以和肉類或蔬菜搭配烹飪,提升營養(yǎng)價值,有效預防疾病,如土豆燉牛肉。還建議愛吃米飯的人,平時煮米飯,里邊放紅豆,豆飯很營養(yǎng),還能氨基酸互補。
吃飯是一門學問,吃的營養(yǎng)健康,離不開少油少鹽少糖;預防能量和脂肪超標,更少不了吃動兩平衡,吃了就要動起來,這樣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