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是蘆蕩水鄉(xiāng)。
溝河縱橫,水網(wǎng)密布,一望無垠的大蘆蕩里蘆葦青青,綠波蕩漾,水產(chǎn)品極為豐富,螺螄是常見之物。
春天來了,氣溫漸暖,河水清澈見底,河底密布著蠕動的一顆顆青如翡翠、狀如玲瓏寶塔的螺螄,它們是天賜的美味,而初春的螺螄最為鮮美。
春日的星期天,約上幾個玩伴,去村西的蘆蕩里摸螺螄,那兒的柴根上,總是依附著大大的肥肥的螺螄。我們卷起褲腿,站到水下,從柴根上輕輕地把螺螄拽下來。這時,受驚的螺螄會趕緊把身體一縮,躲到殼里去,死命地吸著柴根,和我們較著勁。唉,這可憐的小東西,它哪里會知道它那所謂的較勁不過是垂死掙扎。我們在泥水里快速地摸著,大捧大捧地收獲著又肥又大的螺螄,用不了多久就能摸到一整籃。
滿籃子的螺螄拿回家,母親高興極了,她將螺螄揀出,拿到河里清洗,然后養(yǎng)在水桶里,淋上幾滴菜油,母親說菜油的香味能把寄生在螺螄殼里的蟲子誘出來。養(yǎng)清了螺螄,剪掉尖尾,就可以烹炒了。母親炒螺螄時,鍋一定得熱,火一定要猛,佐以蒜瓣、辣椒絲、姜末爆炒,倒酒去腥,加糖、醬油提味,后加寬湯,湯沸出鍋。母親炒出的螺螄特別鮮美,在一旁盯著的我們早已垂涎欲滴了。餐桌上,這道下飯下酒菜向來最受歡迎,父親會斟滿酒,邊吮螺螄邊飲酒,有滋有味。有了這道菜,我們吃飯不用大人逼,用螺螄湯泡飯,平常的飯量往往是不夠吃的。
螺螄是水鄉(xiāng)人喜歡的食物,吃螺螄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大部分人家喜歡炒著吃,用蒜頭和鮮紫蘇葉做調(diào)味料,這樣能使螺肉的味道更加鮮美,有人這樣形容這道美味:“啜螺螄過酒,強(qiáng)盜來了不肯走”。在水鄉(xiāng),比較講究的吃法則是將螺螄煮熟,剔出肉,用來炒韭菜、燉蛋,真是別樣的美味。烹螺螄也是水鄉(xiāng)人家招待客人最好的菜肴。
家鄉(xiāng)水域廣闊,螺螄多,捕取螺螄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有耥螺螄、摸螺螄,還有張螺螄等。放學(xué)后,我們幾個孩子常用草把張螺螄,在磚塊上包上穰草,扣上草繩,傍晚時墜入河中。第二天早晨,從河里取出草把,上面便叮滿了螺螄,幾個草把就可以捕獲兩大碗螺螄了。
以前大集體罱河泥,在田間地頭的泥塘里,隨手一抓就是大把的螺螄。家里來人到客,沒有葷菜,父親也會提一個耥網(wǎng)子,到蘆蕩河灣里推上兩下,就能收獲一籃螺螄,甚至還有活蹦亂跳的鮮魚活蝦。烹炒的螺螄,就著剛出鍋的白米飯,吃出水鄉(xiāng)人家的恬淡與自足,若是再斟上自家釀造的甜米酒,便可以美美地醉上一回了。
清明前后,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休眠了一冬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體內(nèi)的臟物已經(jīng)全部排出,且殼中尚無小螺螄,此時的螺螄肉肥美,肉質(zhì)干凈緊實(shí),營養(yǎng)豐富。螺螄在我國菜譜中享有“盤中明珠”之美譽(yù),老輩人說,清明前吃三次螺螄,一年不害眼疾。民間也有“清明螺,肥似鵝”的說法?!侗静輩R言》稱“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笨梢娐菸嚥还鉅I養(yǎng)價值高,藥用價值也高。
離家多年,清明螺一直氤氳在我的夢里。我知道,越是家常的越是讓人牽掛與難忘,越是能讓人體會出家的溫情與馨香。
喜歡夜讀的我,讀到作家古清生撰寫的書籍《大嘴吃八方》里的“上湯螺螄”一文時,文中所描述的啜螺肉、品螺湯的過程總能勾起我綿綿的鄉(xiāng)愁。在城里,清明前后,家人總會買螺螄吃上幾回,每次啜著螺螄,都會讓我想起家鄉(xiāng),想起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母親……
謝建驊: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報(bào)刊發(fā)表作品三百多篇,出版多部散文集。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