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甲骨傳拓復(fù)文獻 紙上墨香貫古今

      2021-04-30 07:10:20鄧欣
      旅游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國圖白芨油泥

      鄧欣

      1“甲骨文記憶”展覽內(nèi)景。

      2國家典籍博物館。

      悠悠商周甲骨文 入藏國圖善保存

      關(guān)于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甲骨學殷商史研究》(宋振豪)中記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這一年,山東濰縣的古董商范維卿帶著從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村民手中收買的有字甲骨來到北京,請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王懿榮鑒定。王懿榮認出在甲骨上契刻的是一種古代的文字,便首先從范維卿手中收買甲骨文,這便是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另有相傳在1899年的夏天,北京王府井大街錫拉胡同西頭路北的一座大宅院里,時年54歲的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患瘧疾,正等待著差人去北京菜市口西鶴年堂藥店抓回的中藥。因其深諳醫(yī)道,于是在差人買回藥時先是瞧上片刻,才能入鍋開煎。這一回,看到差人買回的藥中有一味不多見的名為“龍骨”的中藥,細觀之,竟發(fā)現(xiàn)骨面上影影綽綽刻有畫符。雖此種傳說無從考證,卻使得甲骨的發(fā)現(xiàn)增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

      而出土甲骨的數(shù)量據(jù)葛亮在《一百二十年來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統(tǒng)計》提到“甲骨文發(fā)現(xiàn)一百二十周年之際,已知出土商周刻辭甲骨的總數(shù)約為 16 萬片?!逼渲袊覉D書館(以下簡稱“國圖”)已收藏甲骨35651片,成為世界上收藏甲骨數(shù)量最多的單位。

      3“甲骨文記憶”展覽內(nèi)景。

      4《鐵云藏龜》劉鶚自序(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甲骨傳拓者直隸人王瑞卿)。

      5“甲骨文記憶”展展廳一角:甲骨文干支柱。

      國圖首次入藏甲骨是1932年,國圖(時稱“北平圖書館”)購藏美國施密士與何遂舊藏甲骨拓本,同年接受何遂先生寄存甲骨125片。兩年后,何遂先生將所寄存甲骨轉(zhuǎn)為捐贈。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北平圖書館復(fù)原之初購入3批甲骨,以羅振玉舊藏甲骨461片及通古齋203片為主。同年11月,甲骨學家胡厚宣先生答應(yīng)出讓其在平津搜集約1900片甲骨。直到1958年,原文化部撥交國圖(時稱“北京圖書館”)3萬余片甲骨,使得國圖館藏甲骨數(shù)量大幅攀升。這其中28447片是民國大收藏家劉體智(齋號為善齋)舊藏甲骨,其他的有郭若愚舊藏440片、羅伯昭舊藏400片、孟定生舊藏380片等共計1605片,這幾批由原文化部撥交的甲骨也成為了國圖館藏甲骨的主體部分。

      1國圖一角。

      2“甲骨文記憶”展覽中的甲骨實物。

      3“甲骨文記憶”展覽內(nèi)景。

      4甲骨收藏分布圖-海外。?5甲骨收藏分布圖-中國。

      隨著甲骨的入藏,如何保存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國圖的館址多次變動,館藏甲骨也隨之遷移。據(jù)《國家圖書館入藏甲骨以來所做的工作》(國圖古籍館所編網(wǎng)絡(luò)刊物《文津流觴》第六十二期,2018年)顯示:新中國成立后至1964年,國圖館藏甲骨一直存放在北京西城區(qū)西黃城根45號報庫庫房內(nèi),夏潮冬干,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溫差變化較大,庫房條件不理想。1974年4月至1988年4月,館藏甲骨遷移至北京西城毗鄰北海的文津街館區(qū)四號樓地下室,條件得到改善。1975年期間,在有限的條件下,對精品甲骨進行重點保護,當時還根據(jù)甲骨外形試制了帶隨形囊窩的藍布函套,長43厘米、寬35厘米、高10厘米,并在同年年底完成了第二批30個藍布匣囊的制作,共存放 318 片精品甲骨。1987年北京圖書館白石橋館區(qū)建成,有了恒溫恒濕的地下善本庫。1990年1月地下善本庫房濕度達標后,國圖藏甲骨移入地下庫房專室存放至今。國圖藏甲骨所用裝具除藍布隨形內(nèi)飾函套外共有三種:長43厘米、寬35厘米、高10厘米的木橫拉蓋式紅木盒,共150個;長43厘米、寬37厘米、高46厘米的雙開門式16抽屜小柜,共12個;長40.5厘米、寬34厘米、高18.5厘米的楠木上掀抽拉單開門式3抽屜盒,共11個。根據(jù)甲骨形狀、大小的特點進行保存,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甲骨找到了合適的“居住地”。

      百年傳拓自清末 代代相傳愈嫻熟

      上一次來國圖是因敦煌遺書修復(fù)的采訪,這次來便是因著甲骨傳拓的采訪。兩次來到國圖,都是明媚的好天氣,剛出地鐵口就感受到和煦的陽光。因為疫情防控,國圖典籍博物館這側(cè)的門未開,需要到北側(cè)讀者入口處的門進入。向先前約好的國圖金石組趙愛學老師發(fā)去消息,便在入口處等候。稍過不久,就見趙老師走來。懷著對傳拓甲骨的許多好奇跟隨趙老師去金石組的辦公室“一探究竟”。

      去往金石組辦公室的路上,問起關(guān)于甲骨傳拓的歷史起源,原來早在1901年直隸人王瑞卿就有傳拓早期藏家劉鶚所藏甲骨(王懿榮所藏甲骨大部分歸了劉鶚),這是文獻關(guān)于甲骨傳拓的最早記載,距今正好是120年。國圖的甲骨傳拓技藝傳承可追溯到清光緒至民國間的傳拓名家薛學珍(字錫鈞),他曾傳拓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所藏甲骨,后調(diào)入故宮博物院工作,并將甲骨傳拓技藝傳給劉永貴等弟子。其后經(jīng)由劉永貴傳弟子鄭世文,鄭世文傳張廣泉。1958年,張廣泉調(diào)到國圖(時稱“北京圖書館”)工作,專門負責甲骨傳拓,自此,國圖與甲骨傳拓的淵源進一步加深。

      6“甲骨文記憶”展展廳一角:展廳序廳。

      1毛筆。

      2微型撲子。

      3小打刷。

      4帶把針錐。

      談話間就來到了金石組的辦公室,入眼皆是原木色,擺放整齊的桌子和柜子都是原木色,給人一種來到這里就能沉下心來的安靜的氛圍,與想象中的甲骨傳拓工作環(huán)境重合。在傳拓時能安靜專注地將甲骨上的文字通過紙張、墨、撲子等工具將其原貌呈現(xiàn)出來,非??简炇炙嚾四懿荒茉诠ぷ髋_前坐得住,且經(jīng)得住漫長、枯燥、單一的重復(fù)工作。在現(xiàn)下五光十色的多彩生活中,能守得住這一份寧靜的心性實屬不易,想到這兒,敬重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5傳承人袁玉紅在給培訓班學員演示甲骨傳拓

      6用于給甲骨做托時切劃油泥的小立刀。

      7傳拓用小墩刷。

      國圖的甲骨傳拓技藝傳承,從張廣泉老師于1958年調(diào)入,到1974年張廣泉老師將技藝傳授給賈雙喜老師。賈老師在2002年至2005年間,指導(dǎo)袁玉紅培養(yǎng)陳穎、周春華。袁玉紅老師歷年來一共傳拓甲骨拓片20000多張,并在2003年至2005年參與國圖甲骨搶救性傳拓,成為國圖甲骨傳拓技藝代表性第三代傳承人,現(xiàn)在主要負責甲骨拍照監(jiān)護等工作,多次在國圖舉辦的傳拓培訓班授課。正好袁老師今天也在,趙老師便領(lǐng)著我一起來到了袁老師的辦公室,在拍攝甲骨的工作臺邊,將如何制出一張精美甲骨拓片的工序娓娓道來。

      迷你工具有特點 嚴謹工序維原貌

      經(jīng)歷了3000多年風雨留存至今的甲骨脆薄易碎,不少甲骨碎片甚至比人的指甲還小,刻寫在上面的文字也大多筆畫纖細、刻痕極淺,這使得甲骨傳拓的技法就如木匠中的“小器作”,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小一號的迷你版。整個甲骨傳拓的過程共有11步,首先第一步便是泡白芨水。白芨是一種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因黏性較好,純天然無污染,故用來作拓紙和器物間的“粘合劑”。將適量切好的色白片薄的白芨片放入容器里加清水淘洗,洗凈后將水倒出,再次加入清水,水量以剛好淹沒白芨為佳,浸泡30分鐘至1個小時,就可以得到制作好的白芨水。再根據(jù)甲骨的骨頭硬度來調(diào)整白芨水的黏稠度,不能過于黏稠,過于黏稠會使拓好的拓片不容易被揭下,還會將骨質(zhì)不好的甲骨骨面粘起,損壞甲骨;如若黏稠度不夠則粘不住拓紙,在傳拓的過程中拓紙容易從甲骨上脫落?!氨热缯f我們遇到甲骨上的字口(用刀刻甲骨形成的甲骨文字筆道)比較大,它那個抓紙的力度比較大,我們就盡量少上一點白芨水。如果我們要遇到骨質(zhì)非常光滑或表面有包漿而發(fā)亮,骨頭也非常硬,那么少上它是粘不住的,所以濃度要稍微濃一些”袁老師對白芨水的使用度介紹道。袁老師還指出白芨是植物,浸泡時間過長會使黏性下降,因此要勤換勤泡白芨水。

      制作好白芨水,在開始傳拓之前,先要將甲骨讀透,何為讀透呢?即是對于甲骨哪一個地方有字、筆畫的深淺、粗細、走向必須要心中有數(shù),在上紙的時候就能做到不漏不缺,精確地將甲骨拓下來。因此,在進行甲骨傳拓時,要求手藝人要細致,不能浮躁。這一點袁老師在跟隨賈雙喜老師學習時深有感觸:“當時我從事這個工作時20出頭,磨煉耐心和心性很重要,心一定要靜下來,才能拓出來好看”。

      8甲骨傳拓使用的工具。

      揣摩好甲骨,接下來是甲骨傳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用油泥作托來固定甲骨,這也是甲骨傳拓與拓碑等其他傳拓不同的一步。上面也說了,甲骨長期深埋在地下,骨質(zhì)脆弱,為了保護甲骨和借力來拓,需要將甲骨用油泥做托進行固定。拿出稍微加熱后軟硬適中的油泥,將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放在甲骨的上方,兩手的拇指分別放在甲骨的下方,右手先使力,沿著甲骨的右邊邊緣自上而下把油泥推擠進甲骨片下。同樣的,左手使力時沿著甲骨左邊邊緣自上而下把油泥推擠進甲骨片下,這樣就甲骨在上,油泥在下,完成了固定甲骨的關(guān)鍵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兩次使力時不能強壓重按,手法要輕,更不能將甲骨骨面弄臟?!坝湍嗍侨绾沃谱鞯哪??”我好奇地問道,袁老師表示所用的油泥都是前輩按照配方制作而成,在使用前放在臺燈下稍微加熱軟化即可使用,但掌握油泥加熱的溫度是個講究的活兒,不僅需要多年的經(jīng)驗,更是不能傷害到甲骨。若油泥過熱,油泥中的凡士林油成分就會分離過度,浮在油泥表面,易被骨頭吸收,但如果晾涼了,油泥變硬,黏性不足,骨頭就固定不好,拓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甲骨。一般油泥不要大于骨片,會用小立刀把油泥根據(jù)骨型都給它切好了,方便傳拓甲骨邊緣。

      將甲骨用油泥固定好就可以對甲骨進行清洗,清洗的程度需要根據(jù)甲骨骨面是否干凈來定,比較干凈的用脫脂棉花團蘸純凈水輕拭就可以。如果甲骨的骨面和字口有泥土,則需要用頭發(fā)制成的墩刷蘸上水,沿著甲骨文字的筆道走勢來清洗,這個墩刷也為甲骨傳拓自制的小一號迷你版工具之一,是用頭發(fā)或者細棕絲扎制成圓柱形,兩頭可用。

      1制作微型撲子。

      2制作微型撲子。

      甲骨傳拓中重要的材料,一是拓紙,二是墨。其中作甲骨傳拓的拓紙須薄而凈、軟而棉,吸水好,韌性強。早年間國圖傳拓甲骨所用的拓紙為六吉綿連,這個紙可以說是極為上等的紙張,棉性好,紙的正面光潔。但由于大批量的甲骨傳拓,這種紙張已經(jīng)無法支撐用度。后根據(jù)甲骨文的特點,薄紙能夠拓清楚非常纖細的甲骨文字,便采用極薄的宣紙來作為拓紙。另外一個材料——墨,在賈雙喜老師撰寫的文章《甲骨傳拓技法》中記載:“最好用陳年老墨,也可以在墨汁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墨錠按順時針方向研磨。成墨的濃度以墨錠在硯心研走時后面留有干痕但又很快消失為宜。研墨不可過稠,但也不能過淡。墨稠,在傳拓時容易將拓紙粘起,拓出的拓片墨色厚而糨,不潤澤。墨淡,拓片則易洇墨,墨色灰暗,沒有光澤。墨的濃度合適與否,以拓片黑亮光潤為最佳?!碑敃r傳拓甲骨,一拓就是一天,上下午墨的墨性會變,所以袁老師她們在下午傳拓之前,必須把墨調(diào)好,且墨只用一天,不過夜。

      3甲骨文書籍。

      4甲骨文書籍。

      5“甲骨文記憶”展澳大利亞悉尼巡展展廳。

      用來撲墨的撲子也是自制的小一號迷你版工具。選用一塊25至30厘米見方的精織精紡的綢子和彈性較好棉花和橡皮筋或細線繩制作。把大如蠶豆的小團棉花作為填充物放入綢布中間,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3個指頭隔著綢子掐住棉花團,并使棉花團朝向手心,同時用右手向外抽拉綢子,使棉花在綢子中間形成一個圓球,最后捆扎固定好就成了一個微型撲子。撲子的大小需根據(jù)甲骨的大小來隨時調(diào)整,并要保持適中的松緊度,撲子捆扎過于松,易使墨浸入字口,過于緊實,就不容易出墨。說起制作撲子使用的綢子,袁老師講了一個小故事:“我記得我來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我們用的這個小綢布是來自一個老和尚的長袍,一直用,所以我們用的也是很節(jié)儉的。”可見制作微型撲子的布料是非常有講究的。

      6中小學生參觀甲骨文記憶展。

      7“甲骨文記憶”展墨西哥巡展展覽現(xiàn)場墨西哥小朋友摹拓甲骨文生肖字。

      8傳承人賈雙喜驗收甲骨傳拓。

      拓紙、墨、撲子齊備后就開始給甲骨上拓紙了。國圖拓甲骨一般一片甲骨要拓3份。先根據(jù)甲骨的大小對拓紙進行裁剪,將裁剪好的拓紙敷在骨面上,用毛筆蘸泡好的白芨水,輕靠杯沿,讓多余的白芨水順流回到杯里,再在拓紙上由中心向四周輕描,注意紙下不能有大的氣泡。再用小墩刷輕刷拓紙,使拓紙能夠緊貼于骨面之上。這時在刷過的拓紙上覆蓋上一張吸水紙,用小打刷在紙面上垂直上下敲打,以移去吸水紙后拓紙能完全浸入字口為佳。若是出現(xiàn)骨背面鉆鑿的情況(如國圖藏甲骨14288號),甲骨的背面都是一個個的圓窩,上紙時要用棉花團在拓紙上輕按,使拓紙嵌入鉆鑿之中。如果是給帶有骨臼的牛肩胛骨上拓紙,要順著臼部高高隆起的特別形狀,使拓紙隨著骨勢緊貼于骨面。由于骨臼高于骨塊的平面,在上拓紙時很有可能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皺褶,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使皺褶避開文字。

      上完拓紙,待拓紙八成干左右,便能上墨。用撲子沾少許墨,以一次用完的量為好,這樣不易造成撲子積墨。然后從甲骨沒有字的地方開始上墨,頭一遍以淡墨為宜,手法始終要輕?!吧夏话闶侨?,第一遍墨要求勻,第二遍、第三遍上顏色。拓得多了就會根據(jù)骨頭的不同形狀用墨給它體現(xiàn)出來。高的地方顏色深一些,有凹度的地方,墨肯定就隨著淡下來,能夠在一個平面的紙上看出一個高低層次感”,袁老師將上墨的要求緩緩道出??此撇粡?fù)雜的一道工序,暗藏許多關(guān)鍵的要領(lǐng),如果上墨上得不好,不但會影響拓片的美觀,更會洇墨傷害甲骨。

      等到墨色干透后,自上而下慢慢地將拓片揭起,隨后放置在玻璃板上用棉花將拓片四周展平,但要注意不展平字口。到這一步,一張漂亮的拓片就完成了,余下的就是將甲骨上殘留的白芨水、油泥洗凈,把拓片加上甲骨編號、入檔。“為了用得方便,會用空白宣紙訂了一個本子,一頁上貼4片或者6片,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因為拓片比較小,貼在本子上,就像翻一本書似的,便于翻閱利用”,趙老師介紹拓片的后續(xù)處理。

      因為甲骨很多是由完整甲骨碎成的小片,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有部分甲骨可以拼合在一起,也部分或完全還原甲骨碎裂前的狀態(tài)。這部分甲骨國圖將在未來繼續(xù)完成拼合后的傳拓。除此以外,國圖從2003年開始做甲骨和拓片的數(shù)字化保存,開發(fā)了面向社會開放的數(shù)據(jù)庫,現(xiàn)在在國圖官網(wǎng)每年發(fā)布1000片的拓片圖,以及釋文、文字說明等。國圖還在國家典藏博物館五、六號展廳開設(shè)“甲骨文記憶展”常設(shè)展覽。國圖甲骨傳拓技藝入選北京市非遺名錄后,將準備在“世界讀書日”、讀者服務(wù)周、“六一”兒童節(jié)等時間演示宣傳甲骨傳拓技藝,定期辦甲骨傳拓培訓班,為北京本地甲骨收藏單位培養(yǎng)一批急需的甲骨傳拓人才,推進各個單位的甲骨傳拓和甲骨資料公布。

      (本文部分資料由國家圖書館提供)

      TIPS

      國家圖書官官網(wǎng)中的“甲骨世界”可以看到甲骨實物和甲骨拓片的圖片,鏈接為:http://read.nlc.cn/specialResourse/jiaguIndex

      猜你喜歡
      國圖白芨油泥
      110歲國圖正青春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2
      含油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熱解處理工藝研究
      《那風·那雪·那年除夕》(國畫)
      白芨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養(yǎng)基對白芨增殖擴繁的影響
      含聚合物油泥對原油穩(wěn)定性及油品性質(zhì)的影響
      誰是國圖
      意林(2015年1期)2015-05-14 16:49:40
      白芨繁殖研究進展
      含聚油泥對聚合物溶液性能影響研究
      丰顺县| 吴川市| 玉山县| 阿克苏市| 天水市| 桑日县| 体育| 北京市| 昂仁县| 清流县| 泸水县| 海城市| 乌兰浩特市| 腾冲县| 达拉特旗| 开封市| 清苑县| 梅河口市| 微山县| 临澧县| 利津县| 和平区| 柏乡县| 长汀县| 石楼县| 韶山市| 宣威市| 延长县| 吉安市| 比如县| 广河县| 西城区| 喀喇沁旗| 新野县| 赤峰市| 乌兰浩特市| 新宁县| 昌都县| 滕州市| 海林市|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