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本一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鄙显唬骸昂我??”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xí)r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鄙吓?,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p>
當(dāng)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fù)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dāng)是之時,趙幾霸。其后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yuǎn)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yīng),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馀,不能復(fù)為官。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考題連線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帝,指漢文帝劉恒,因為他擅長政治經(jīng)濟的規(guī)劃治理,所以廟號被尊為“文”。
B.匈奴,漢朝時活躍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quán)造成威脅。
C.莫府,即“幕府”,將帥出征在外臨時設(shè)置作為府署的營帳,后來也泛指官署。
D.持節(jié),節(jié)即符節(jié),綴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時,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
圈點批注
解答文言文試題,首先要讀懂文言文。如何讀懂呢?一般來說,一篇被選入試題的文言文,基本分為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三個部分。開頭介紹傳主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字號、朝代、籍貫、祖上情況等;中間敘述傳主生平履歷及主要事跡,或者對傳主進行評價(傳主的功績、性格、人品等);結(jié)尾交代人物及事件結(jié)局。根據(jù)文言文的特點,我們可以采取整體性的閱讀方法:先畫出人名、地名、官職名等專用名詞,這部分可以跳讀;然后畫出重要的詞、句,準(zhǔn)確理解,貫通文意;最后畫出評議性詞句,揣摩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質(zhì)。在閱讀中可以從人物、事件、結(jié)果三個方面概括一件事,以便做題時迅速定位。
本文與其他的節(jié)選類史傳文有些不同,一般的史傳文敘述多件事,而此文則圍繞“皇帝得到廉頗、李牧,是否會被重用”而展開,體現(xiàn)了馮唐直言不諱的性格特征。文章由文帝與馮唐討論李齊的事,引入二人對于廉頗、李牧是否會得到重用的探討。文帝覺得會重用他們,馮唐則通過魏尚屬下的例子說明文帝處罰過重,不惜將才。文章以文帝重新任用魏尚并肯定馮唐的觀點作結(jié),向讀者展示了馮唐的敢于諫言和直言不諱。
閱讀文本二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華,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學(xué)士。華性孝,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
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dǎo),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瑾誅,量移廬陵知縣。屢遷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遷鴻臚卿。
十四年六月,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因集眾議曰:“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計撓之,少遲旬日無患矣?!蹦硕嗲查g諜,檄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陸并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軍法論?!庇譃橄灂z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從臾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宸濠果疑。與士實、養(yǎng)正謀,則皆勸之疾趨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調(diào)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紿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眾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慶。或請救安慶,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北娫唬骸吧啤薄e峰┕园矐c還兵。乙卯遇于黃家渡,諸軍殊死戰(zhàn),賊大敗,退保樵舍,聯(lián)舟為方陣,盡出金寶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fēng)縱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追執(zhí)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
(節(jié)選自《明史·王守仁傳》)
考題連線
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守仁為官忠誠職守。寧王叛亂發(fā)生之后,他聽從朝廷調(diào)度,率領(lǐng)軍隊和邊疆守兵、京城駐軍一起水陸并進,直搗叛軍駐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謀。使用離間計離間寧王和偽相之間的關(guān)系,這一計謀后來雖然被寧王識破,但起到了貽誤叛軍戰(zhàn)機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夠總攬大局。在平定寧王的叛亂當(dāng)中避實就虛,沒有派兵救助安慶,而是抓住戰(zhàn)機,攻破了叛軍實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隨機應(yīng)變。在黃家渡決戰(zhàn)中,叛軍初戰(zhàn)失利敗退,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組成方陣,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舉擊潰了叛軍。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華性孝,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
譯:
(2)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
譯:
圈點批注
在閱讀本文時,應(yīng)明確本文敘述了哪些事件,標(biāo)出重要詞語,以提示閱讀。本文分為三段,第一段簡要介紹了王守仁并簡述王守仁的父親王華的美好品質(zhì);第二段敘述王守仁剛正不阿地上奏章營救戴銑等人,而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王守仁在龍場教化萬民,深得民心;第三段主要敘述寧王朱宸濠謀反的情況,王守仁獻計獻策。一方面多派遣間諜,假意直攻南昌,贏得有利形勢,另一方面,王守仁在充分分析敵我軍事利弊的情況下,趁著叛軍的精銳部隊全部外出,南昌守備空虛,進攻南昌,緩解了安慶之圍,最終平定叛軍。體現(xiàn)了王守仁有勇有謀的形象特征。明乎此,本文的內(nèi)容就不難理解,解題亦為水到渠成之事。
【紀(jì)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