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一個孩童,躡手躡腳地靠近樹枝上一只棲息的蜻蜓。
能捉到一只蜻蜓,一個孩子,可以快樂整整一個夏天。
但是,太難了。當(dāng)孩童的手指,輕輕地,慢慢地從蜻蜓的身后,靠近它的翅膀的時候,眼看就要得手了,就差那么一毫米了,蜻蜓卻突然振翅而飛。它逃走了。我用“逃”這個字,蜻蜓一定不同意,因為它是從從容容飛走的,一點也沒有落荒而逃的慌張。它其實早已洞察了這一切。
孩童很氣餒。他不明白,自己那么隱蔽,那么悄無聲息,蜻蜓為什么總是能發(fā)現(xiàn)他?
因為,它有世界上最厲害的復(fù)眼。
蜻蜓頭部的三分之二,都是眼睛。說它是一顆“腦袋”,不如說是個“超級無敵大眼袋”。蜻蜓是地球上眼睛最“多”的昆蟲。一只蜻蜓的眼睛,最多由28000個小眼面組成,這可以確保它幾乎能夠360度全方位地看清周圍的一切——眼前飛舞的小昆蟲,以及總是伺機(jī)在身后捕捉它的那個頑童。
如此大的眼睛,使蜻蜓在快速飛翔時,也能準(zhǔn)確看清五六米之內(nèi)的小蟲小螨,并捕而食之。一只蜻蜓,一天差不多能捕捉上千只小蟲子,靠的就是它無與倫比的眼睛。
不過,我們村里的王小二總能夠輕而易舉地捉住蜻蜓,他不像我們總是躡手躡腳,反是手舞足蹈,手掌在蜻蜓的頭部快速地?fù)]來揮去,蜻蜓就傻傻地定住了,被他一只只活捉。我們以為他施展了什么巫術(shù),直到長大之后,從科學(xué)課本里知道,原來蜻蜓的大眼睛是分成上下兩部分的,上面負(fù)責(zé)看遠(yuǎn)方,下面負(fù)責(zé)看近前,王小二快速地在蜻蜓眼睛上方晃動,蜻蜓目不暇接,就被晃暈了。
可見眼睛太多了,也不是好事情,它很容易讓我們眼花繚亂,從而迷失了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