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目的和情境很重要
教師首先要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意義又是什么。筆者很贊同這樣一種觀點:真正的勞動總是勞累和艱辛的,沒有足量體力或腦力付出的活動不能被稱為勞動。如果我們僅將勞動教育的價值定位在“發(fā)展幼兒的動作能力”上,顯然是不全面、不充分的。
此外,我們需要明白角色游戲情境中的勞動情節(jié)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勞動有何區(qū)別。角色游戲中的勞動情節(jié)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的。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能模仿并再現(xiàn)成人勞動時的行為,但這種模仿具有表面性,只是一種基于生活經(jīng)驗并做了加工和改造的扮演或表演?,F(xiàn)實生活中的勞動必然需要責任心的參與。因此,勞動教育只能在勞動現(xiàn)場實現(xiàn)。只有在勞動現(xiàn)場,幼兒才能體驗勞動中的責任與擔當,體會到勞動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職責。
勞動教育,方式和視角很重要
案例中的教師意識到要在日?;顒又信囵B(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執(zhí)行時,班里幾位教師的認識似乎并未達成一致,比如,保育老師看到幼兒做得慢又沒做好,就不讓幼兒做了,自己重新承擔起打掃責任,剝奪了幼兒的勞動機會。
我們應該避免用“成人視角”去看待幼兒的勞動。對于成人來說十分簡單的掃地、擦桌子工作,對于幼兒來說卻是一項挑戰(zhàn)。要負責掃地,幼兒需要思考掃哪里、何時掃、怎么掃。教師在組織值日活動時,應該思考一下:我有否考慮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否關注幼兒的前期經(jīng)驗?有否為幼兒準備合適的勞動工具?有否給幼兒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有否對幼兒的表現(xiàn)做出適宜的評價?有否引導幼兒學習尊重并感謝他人在勞動中的付出?掃地、擦桌子看似只是簡單的勞動,實際上能夠引發(fā)幼兒的多通道參與,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fā)展。
(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樂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