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敏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林業(yè)和草原局,甘肅 天水 741000)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豹子溝珍稀植物園,地處天水市玉泉鎮(zhèn)石馬坪村南山,地理坐標105°42'21.76"E、34°34′3.19"N,海拔1100m,年平均氣溫11℃,極端高溫37.2℃,極端低溫-16.8℃,年均降水量491.7mm,年蒸發(fā)量1297.5mm,年均日照時數(shù)2100h,土壤為黃綿土,因長期耕作,肥力良好,具備良好的灌溉條件。
根據(jù)本次試驗設(shè)計要求,作為繁殖材料的植株,要求五年生及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要求美國凌霄枝條生長健壯、藤條遒勁有力、枝繁葉茂、花色鮮艷、花期6~10月、無明顯病蟲害;在歷年除草、翻耕、施肥時,對干枯、無生活力的根進行剪除,保證了美國凌霄發(fā)達健康的根系。
美國凌霄枝蔓的髓部較大,老枝容易中空。1月在美國凌霄春季發(fā)芽前,對越冬后中空的老枝加以修剪,并對過密枝進行疏剪,生長季對生長多年的老根進行適當剪除,以誘發(fā)新根的生長。
對美國凌霄采取壓條、埋根和扦插三種繁育方式進行試驗。第一年7月,對美國凌霄進行壓條,次年4月完成移栽;次年4月進行埋根繁育;次年7月上旬對美國凌霄進行扦插繁育。
2.2.1 整地
第一年3月,對壓條繁育圃進行翻耕,對可見的蟲卵、前一年生長雜草的枯根等進行清除。
第一年,5月上旬,對要壓條繁育圃再次進行翻耕,清除雜草,翻耕深度20cm~25cm,翻后耙平耙實。
2.2.2 壓條枝條的選擇
選擇當年萌發(fā),已貼地或近地生長的藤條,每條藤上帶有3對以上羽狀復(fù)葉,每株母樹選擇1根藤條作為壓條用繁殖材料。
2.2.3 壓條方法
將選擇的藤條順著其生長方向拉直,當有兩根藤條相交時,將藤條整個拉直,進行方向的調(diào)整,不能出現(xiàn)相交的藤條,保證相鄰的藤條間距不小于35cm。將藤條位置確定后,順著藤條在藤條下方挖淺溝,深度在10cm~15cm;在每個葉腋拿刀刻傷至木質(zhì)部后將藤條放入淺溝中,覆土讓藤條接觸并埋入土中;將藤條的葉子露于土外,藤條的枝梢也露于土外讓其自然生長,澆水至土自然落實后再覆土與圃地面平。
2.2.4 壓條后的管理
美國凌霄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易于繁殖。壓條時正處于夏季高溫氣候,在壓條后兩周,每3d~5d澆一次水以幫助根生長,澆水時間選在晚上七點以后土溫與氣溫已回落時,每次澆水根據(jù)土壤當天干燥度,保證土壤潮濕不聚水為宜,兩周后根據(jù)天氣情況,如無降雨,則每周澆一次水;經(jīng)常除草,保證繁育圃地無可見雜草。
2.2.5 移栽方法
順著壓條藤蔓的方向?qū)郝竦奶俾麕镣诔?,深度不小?0cm,用鋒利的枝剪從原藤蔓的枝條間剪開,每一個生根的植株帶10cm大小的土塊,將帶土的美國凌霄植株垂直放入12×12容器袋中,再填土將容器袋裝滿后,統(tǒng)一移入移栽圃。
2.3.1 埋根材料的選擇
在5年生以上的美國凌霄苗上采集埋根繁育的材料。選擇土中已經(jīng)黃化的根系,一般在3年以上,粗度1.0cm以上。
2.3.2 埋根方法
將美國凌霄根盤從距莖部50cm左右處剖開,選擇粗度在1.0cm左右的地下根,每株疏剪2~3根健壯黃化根系,剪成10cm~15cm長的段,盡量取較直的段,隨剪隨埋,根段上帶的毛細根隨根段一起埋入,按照35cm×35cm的株行距,埋入土中,深度以距離地表10cm左右為宜,埋后將土耙細耙實。
2.4.1 整地
當年5月上旬,對美國凌霄扦插圃進行翻耕,對可見的蟲卵、生長雜草枯根等進行清除,清理翻耕后,每畝施入500kg發(fā)酵腐熟的農(nóng)家肥、5kg70%的甲基硫菌靈、20kg的硫酸亞鐵,隨耕翻隨施肥,將肥料與土翻勻,土塊打碎,整平;隨后起壟覆膜,壟寬50cm,壟溝留30cm寬,壟高10cm~15cm;用60cm寬的黑色膜覆蓋圃地中起好的壟,用土將膜的四周壓緊壓實;在圃地四周栽1.5m高的樹樁,牢牢固定,用于縛遮陰網(wǎng)。
2.4.2 插穗選擇及處理
選擇1~2年生發(fā)育充實、芽眼飽滿、無病蟲害、未完全木質(zhì)化的美國凌霄健壯枝條,將枝條剪成15~25cm長的段,每段作為一個插穗,每個插穗帶2~3對葉,插穗上端剪口在離芽點1cm處平剪,插穗下部切口距離最下部芽點1.5cm處剪成楔形,每段只保留上端一對復(fù)葉的一半小葉,其余葉片全部剪掉,剪掉復(fù)葉時不要齊葉腋剪,留5mm左右葉柄,避免傷到葉腋的芽點。
2.4.3 扦插方法
隨剪隨泡隨插。將浸泡好的插穗,傾斜于地面75°插入起好壟的膜中,插在壟的兩側(cè),行距在40cm,插穗間距25cm,插入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1/3,在每個插穗基部與土壤接觸處灌水,使土壤與插穗緊密貼合,插好后所有剪口涂上苗木傷口涂膜封口劑,防止病蟲害侵染及失水。
2.4.4 扦插后的管理
遮陰:美國凌霄扦插在高溫的夏季,為避免新插的枝條抽干,全部插完后將扦插圃用遮陰網(wǎng)遮蓋。遮陰網(wǎng)高度在80~100cm,兩側(cè)卷起固定,既能保證足夠的遮陰效果,也能保證空氣的流通及試驗作業(yè)和觀察記錄。9月初去掉遮陰網(wǎng)。
水分管理:扦插前三天澆足澆透水,以覆膜的地壟內(nèi)土壤潮濕為準,在扦插完后,再澆一次透水,以保證插穗和土壤充分緊密貼合;扦插完兩周內(nèi),當葉片開始下垂時,要及時向葉面噴水,澆水視天氣和土壤情況而定,保證土壤表面潮濕但不形成泥淖為準;兩周后,控制澆水量,見干再澆,葉片下垂時進行葉面噴水。
除草:扦插后及時除草,以壟間無可見雜草為宜。
病蟲害:葉斑病和白粉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感染蚜蟲時,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植株防治。
3.1.1 觀測方法
在壓條圃隨機選擇100根壓條做標記,共選擇317株壓條植株進行觀測記錄。壓條后一周開始進行觀測,記錄植株生根情況及病蟲害感染情況,第30d開始每10d觀察記錄一次,直到生根株數(sh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年移栽前,記錄發(fā)芽株數(shù),同時觀察記錄根系生長情況。用第二年發(fā)芽并根系正常的株數(shù)除以壓條的株數(shù),計算出成活率。
3.1.2 觀測結(jié)果
壓條繁育的美國凌霄苗木50天左右開始生根,其地上部分仍正常生長,未正常生根的植株,第二年地上部分不再萌發(fā),所以成活率是在第二年移栽時統(tǒng)計計算。
觀測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美國凌霄壓條繁育觀測記錄表選擇觀測發(fā)芽總株數(shù):317株;單位:株,天
在埋根圃隨機選擇5行共502株植株進行觀測記錄。抽樣選行時在圃地的不同位置選擇抽樣的行,避免由于抽樣位置不同帶來的誤差。埋根后15d開始進行觀測,記錄植株發(fā)芽株數(shù)及生根株數(shù),每5d觀察記錄一次,隨著發(fā)芽株數(shù)增加減慢,降低觀察記錄次數(shù),每10d觀察記錄一次,直到發(fā)芽株數(shù)不再增加為止。
觀測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美國凌霄埋根繁育觀測記錄表選擇觀測發(fā)芽總株數(shù):502株; 單位:株
3.3.1 觀測方法
在扦插圃隨機選擇5行共511株植株進行觀測記錄,隨機選擇時,要分別選擇靠近圃地邊緣和圃地中間的行,以避免溫度、濕度、空氣流通情況等小氣候?qū)嶒灁?shù)據(jù)的影響。扦插后5d開始進行觀測,記錄植株的葉片生長狀況、發(fā)芽株數(shù)、生根株數(shù)及病蟲害感染情況等,每5d觀察記錄一次,直到發(fā)芽株數(shù)與生根株數(shù)都不再增加為止。
3.3.2 觀測結(jié)果
扦插繁育的美國凌霄在第9天開始有新的芽胞吐露,插穗上保留的葉片嫩綠如新;第14天開始,最早吐露芽胞的插穗開始展葉,此時有植株在插穗剪截時保留的葉片開始脫落,未有生根植株;第18天最早發(fā)芽的插穗長出第二對葉,大部分(60%)植株開始長出芽胞,出現(xiàn)有根插穗;第24d時大部分插穗發(fā)芽,剪截時保留的葉片大部分脫落;第36天時大部分插穗生根。從觀測記錄來看,插穗發(fā)芽主要集中在扦插后的14d~20d,生根主要集中在扦插后的20d~35d。從試驗結(jié)果來看,美國凌霄在扦插繁育時植株萌芽早于根系的生長,大部分植株在頂芽生長到一定階段才開始根系的生長,但是也有部分植株地上部分干枯后,根系并未干枯并在生長,等根系生長到可以為植株提供水分和營養(yǎng)時,植株開始萌發(fā)。
表3 美國凌霄埋根繁育觀測記錄表選擇觀測發(fā)芽總株數(shù):511株;單位:株
3.5.1 對比試驗方法
本次試驗在三個繁育圃中按照相同的比例隨機選取繁育的植株進行成活率的對比分析。
3.5.2 試驗結(jié)果
表4 美國凌霄三種繁育方法成活率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