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仁海 文/圖
20世紀(jì)90 年代,我寫過一篇關(guān)于防城港市鯉魚江的白鷺的報告文學(xué),緣于對那偷獵白鷺的賊人的憤慨。文章發(fā)表后不久,鯉魚江便被劃為自然保護區(qū),成了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我曾多次走進京族三島的萬鶴山,然而卻從未能近距離觀賞白鷺。而今,我終于遂了常常縈繞于心的心愿了。
在防城港西灣之西,華石江一個支流的入海口溯水往西,與墨魚港海灣緊鄰的海河交匯處,有一個居住著不足二十戶人家的小村落——坳基村。這里水美魚肥,青山綠水相互映襯著,日出日落,水去水來,那山那水的形與神,卻是不會隨歲月的老去而生分呢。就在這山水不會生分的地方,在水一方,孤島形狀生長了五十畝左右的紅樹林,枝干蒼老,葉綠芽嫩。潮漲時,水面驟然展寬,紅樹林就在漫過一半腰身起起伏伏的海水里活潑潑地新鮮。潮退后,江流清清,經(jīng)過海水幾個小時的沐浴,挺拔的紅樹林又迎著海風(fēng)精神抖擻,翠色更是逼人。而更讓這片紅樹林生機勃勃的是那紅樹林之上的白鷺。
正是傍晚時分,斜斜的陽光悄然散去。站在觀鷺棚里,海風(fēng)不燥不熱,帶著海腥味兒,鉆入懷里。十米開外的紅樹林下,光線似是遭人刻意扯成碎片,而后被隨意地一拋,凌亂又帶著詩意。再三十米開外,紅樹林密密麻麻的冠頂上,一群早歸的白鷺就著枝椏或由百十張葉片組成的綠團,或站、或蹲,千姿百態(tài)的畫意朗朗然入目。有的緊閉著黃邊嘴兒似睡非睡地養(yǎng)神;有的翅膀撲閃著,悠悠然搖晃爪下的枝條,仿如蕩秋千一般;有的曲頸咕嚕咕嚕用喉嚨哼著斷斷續(xù)續(xù)的歌兒,音色低沉,沙沙地帶著讓人麻酥酥的悠情;有的交頸相依,或脈脈含情相視,或喁喁私語;有的凝了眼神,對著高高的云天……
遠(yuǎn)處的天邊,夕陽歸心似箭,一抹晚霞悄然間為夕陽的歸途鋪了張巨大的彩色地毯。眼前,紅樹林中的白鷺越聚越多,霞光映襯著炫目的雪白。漸漸變得淺灰的天色,百鳥歸巢的情景,讓人看著看著便產(chǎn)生情切的歸家的意緒。
我昂頭望天,白鷺三五成群、二三十只結(jié)隊,似細(xì)細(xì)小小的一團一團的白棉絮從西灣的海與天連接處朝紅樹林疾速飄來,漸漸地變大,倏忽現(xiàn)了鳥形,俄頃就有了展翅的仙姿,綽綽約約飛臨頭頂。歸心似箭的鷺鳥們卻沒有急于降落紅樹林上,執(zhí)意伸張翅膀一圈再一圈,三圈盤旋后,才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芈湓诩t樹林上。頃刻間,一陣絢麗的騷動,一群又一群的白鷺,經(jīng)過一天的勞碌覓食,終于又回到了棲息地。
隨著夕照慢慢散淡,紅樹林的綠,也跟著變得深灰。而那兩千多只白鷺,疏疏密密,如白棉花團一般,構(gòu)成一幅和諧、安寧、祥和的畫面。
這時候觀鷺,又是另一種情感體驗。
嫵媚的、婀娜的、仙姿綽約的、趴著的、單腿獨立的、用長嘴整理羽翼的、大白鷺低頭與小白鷺親昵的……這時的我,真恨不得輕手輕腳地靠近它們,融進它們的和諧里。最讓我動情的是,那只遲歸的白鷺,于最后一抹晚霞的光亮中,嘴銜一尾魚兒,匆匆掠過我的頭頂,一個半月形的盤旋,便一閃身降落。我正張嘴喃喃感嘆著,一眨眼,那白鷺便又鉆進那深綠里……它這么遲遲而歸、匆匆而歸,是在為病中的妻或病中的夫,抑或是為它嗷嗷待哺的幼鳥送一份遲到的晚餐嗎?
于海與天的寧靜里,夜幕“刷”地降臨了。觀鷺棚的遠(yuǎn)處,一艘趕夜海的漁船,機器聲“突突”地鳴叫著,由遠(yuǎn)而近,裝著漁具的漁船的影兒越來越清晰了,卻居然一下子沒了聲息。原來是漁船熄火借了慣性滑行,悄聲駛過紅樹林,漸行漸遠(yuǎn),機器聲復(fù)又響起,而后消隱在夜與海的虛空處……那漁船的駕駛者是怕機器聲驚擾了白鷺家園的安寧嗎?
坳基村村民蔡二,年過四十,身材精瘦干練,性格直爽,用闖海人特有的大膽與精巧“靠海吃海”致富,在臨海處建了一幢漂亮的樓房。他與他家門前這片海里的紅樹林和在紅樹林里棲息的那些白鷺,結(jié)了深深的情緣。他一直對這些“吉祥鳥”呵護有加,或是風(fēng)來或是雨來的時候,蔡二便會從冰柜里拿一袋小魚仔,到紅樹林邊拋灑……他告訴我,聽著白鷺的叫聲入睡、起床,成了他的作息習(xí)慣。
一個清晨,蔡二望著紅樹林中的鷺飛鷺舞,想到了通過這片紅樹林讓更多的保護白鷺的志愿者和拍攝白鷺的愛好者,到這里點燃環(huán)保激情,還能讓游人到此一邊吃著海鮮一邊觀鷺,一舉多得。有了這樣的計劃,不久,蔡二便付諸行動。他先是用木船和漁船改建了兩個二層高的觀鷺棚,購置了渡船和其他相應(yīng)的設(shè)施,給觀鷺棚起了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秘境白鷺原”。未修通鄉(xiāng)村公路前,這里曾是“躲在深宮人未識”的偏僻村野?,F(xiàn)如今這里雖然尚未對外營業(yè),卻已有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在此守候以拍攝鷺鳥的仙姿。蔡二對我說,他計劃將這一帶打造成白鷺攝影基地,供全國攝影愛好者特別是鷺鳥攝影愛好者拍攝白鷺的仙姿美貌。游客只能在不驚擾白鷺的安全距離之外觀賞?!袄门c保護是相輔相成的?!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我懂!我不會以犧牲大自然的代價來換取眼前的利益,這是我的底線?!辈潭Z氣堅定,眼神堅毅。
安寧與和平隨夜色輕輕地覆蓋了這水面、這紅樹林。白鷺們的夢,這小小村落的民眾的夢,就這樣融合成一個和諧的、溫馨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