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常立軍
2019年,小學生在修繕一新的國歌紀念廣場慶祝建國70周年,
一個外國人,70歲生命中有近30年時間在中國度過,癡迷并摯愛中國歷史文化特別是音樂,把中國看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堅持不忘傳統(tǒng),同時又返于自然,努力將傳統(tǒng)中國音樂同西歐和聲配器方法有機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很多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被稱為中國交響樂和歌劇的奠基先鋒,在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為重要的是,他曾為《義勇軍進行曲》(日后的新中國國歌)配器,為中國人民所熱愛與喜歡。他就是俄國作曲家阿朗·阿夫沙洛莫夫(Avshalomoff),而當年上海灘音樂界則把他昵稱為“阿郎”。
阿夫沙洛莫夫,1895年10月出生在沙俄遠東尼古拉耶夫斯克(即廟街)一個猶太人家庭。說起來,他們家族到遠東扎根如同一部傳奇的浪漫小說。早在7-13世紀期間,從波斯(今伊朗)北部扎格羅斯山脈遷出的山地猶太人抵達東高加索聚居。19世紀中期,有一天阿夫沙洛莫夫的爺爺參加婚宴,因為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一怒之下,打死了一個波斯客人,結(jié)果被沙皇官吏判處流放遠東,不得不帶著妻子和一歲的兒子(即阿夫沙洛莫夫的父親)來到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謀生。秉持著猶太人天生的商業(yè)頭腦,阿夫沙洛莫夫的爺爺先后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和堪察加彼得羅帕甫洛夫斯克開設魚罐頭加工廠,到小阿夫沙洛莫夫出生時,這個家庭已是當?shù)丶揖匙钜髮嵉淖糁弧?p>
左圖:聶耳。右圖:俄國“阿郎”。
但冥冥之中,爺爺?shù)牧鞣派膮s為小阿夫沙洛莫夫一生的音樂成就埋下了伏筆。原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尼古拉耶夫斯克大街小巷都是中俄居民混合雜居,阿夫沙洛莫夫家族工廠里就聘用了大批中國人,小阿夫沙洛莫夫也經(jīng)常到中國人家里做客,在中國人的街區(qū)里也經(jīng)常能聽到中國人講一些古老的傳說和故事,能聽到中國的民間音樂甚至傳統(tǒng)京劇唱段。這些經(jīng)歷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極深的音樂印象,在學校里,他還參加了管樂隊,甚至擔任指揮,經(jīng)常演奏帶有中國風味的曲子,雖說有些和聲不全,但畢竟還是有板有眼。所以,到底是什么確定了未來作曲家的興趣和熱情,就很好理解了。
中學畢業(yè)后,阿夫沙洛莫夫在父母堅持下,前往瑞士蘇黎世接受醫(yī)學教育,但這個正處于叛逆期的年輕人忤逆了大人的意見,堅持自己的初心,報考了當?shù)氐囊魳穼W校,在這里就學一年后,于1917年返回尼古拉耶夫斯克。此時的俄國已處于革命的高潮,十月革命誕生的蘇維埃政權(quán)遭到帝國主義和俄國白衛(wèi)勢力的瘋狂圍剿,戰(zhàn)爭遍布全國各地。對歷史上飽受欺凌甚至屠殺的猶太人極為敏感,在大動蕩的歲月里,猶太人特別是生活富裕的猶太人很可能遭遇不測,特別是當時極端仇猶的謝苗諾夫白衛(wèi)軍已控制遠東,他們的軍餉很大一塊就來自沒收猶太人的財產(chǎn),稍有反對就會死刑伺候。
故事本該到此結(jié)束,但命運之神總會“峰回路轉(zhuǎn)”,由于始終在美國謀生不易,1918年,阿夫沙洛莫夫攜年輕的妻子重返中國。
幾經(jīng)考慮后,阿夫沙洛莫夫全家在中國雇員幫助下,來到滿洲(中國東北)避難,后來進一步到華北謀求發(fā)展。途經(jīng)天津時,阿夫沙洛莫夫結(jié)識了小同鄉(xiāng)扎克·格爾什科維奇,后者正前往日本東京當樂團指揮,希望阿夫沙洛莫夫同往,但阿夫沙洛莫夫要照顧雙親的意愿,決定去文化上更親近的美國舊金山找找差事。到了大洋彼岸,阿夫沙洛莫夫的日子過得舒適愜意,還娶了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姑娘為妻。
故事本該到此結(jié)束,但命運之神總會“峰回路轉(zhuǎn)”,由于始終在美國謀生不易,1918年,阿夫沙洛莫夫攜年輕的妻子重返中國,此后除了1926-1929年在美國呆了三年,阿夫沙洛莫夫在中國一直住到1947年,前后長達幾十年。他重返中國的第一站是山東青島,一年后,他們的兒子雅各布降生(后來是美國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此后他們移居天津,再定居北京(1928-1949年稱北平)。在北京期間,他在一家書店當售貨員,還兼任法國公使館圖書館管理員。在掙錢養(yǎng)家糊口的同時,業(yè)余時間也過得風生水起,全部用來作曲,同時研究中國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此時的他還不算職業(yè)音樂家,創(chuàng)作目的是將中國音樂和西歐的和聲結(jié)構(gòu)形式與手法結(jié)合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25年,無師自通的阿夫沙洛莫夫完成了首部中國歌劇《觀音》和芭蕾舞劇《琴心波光》的創(chuàng)作。當年,《觀音》在北京一家大賓館的舞廳里演出,主聲部由十月革命后來華的妹妹薩拉·阿夫沙洛莫夫娜演唱,她還在劇中飾演了多個角色,歌劇首演后深受好評。1926年,阿夫沙洛莫夫持旅游簽證來到美國波特蘭,他希望在北美上演并出版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此時,他的老朋友扎克已于1923年日本大地震后移居這里。在扎克的親自指揮下,波特蘭交響樂團演奏了他的芭蕾舞劇《琴心波光》中的音樂。很快,扎克又在紐約交響樂團舉辦的一次音樂會上,將這首音樂介紹給紐約聽眾。紐約“Neighbourhood Playhouse”劇院還在著名音樂家霍華德·巴洛的指揮下,上演了他的歌劇《觀音》。盡管如此,他在美國的物質(zhì)狀況卻難稱樂觀,日子過得捉襟見肘。1929年,在美國移民機構(gòu)拒絕旅游簽證延期后,阿夫沙洛莫夫率家人再次回到中國,這一呆就是整整18年。
在隨后的18年里,阿夫沙洛莫夫一直定居大上海。一開始,他在一家中美合資出版公司工作,后來擔任公共租界工部局圖書館長,在華最后三年則在工部局樂隊(即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當指揮。因為圖書館的工作并不忙,他有充裕時間進行社交活動,交際圈包括英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薩默塞特·毛姆和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此外他還努力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作品有轟動一時的歌劇《孟姜女》、四部芭蕾舞劇(《鳳凰涅槃》《古剎驚夢》《楊貴妃》等)、第一首交響曲和第一首交響詩《北京胡同》,鋼琴、小提琴和長笛協(xié)奏曲各一部,琵琶和二胡樂曲各一部,以及一些聲樂和管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第一部交響詩《北平胡同》,1934年在上海演出。作品簡潔洗練,時長12分鐘,音樂表達層層遞進,配器生動活潑,符合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交響詩描寫古城中一天到晚的特殊情趣:利用京劇中最通俗的旋律唱出小販的叫賣聲,皮鞋匠、理發(fā)匠、賣花女的吆喝聲;利用中國的喇叭、鐃鈸的吹打,描寫喪葬儀仗,儀仗過后是一種沉靜的哀思;但聲音沒有低沉多久,粉墻一角的后面,透出一陣凄涼哀怨的笛聲,令人幻想古代才子佳人的傳奇。一會兒工夫,城市逐漸歸于寂靜,全城被夜色籠罩,沉沉入夢。阿夫沙洛莫夫多次在中國演奏這首交響詩。1935年11月8日,英國著名指揮家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在美國費城指揮當?shù)亟豁憳穲F演奏了這首作品,引發(fā)了不大不小的“中國熱”。除此之外,1935年,三幕舞劇《古剎驚夢》(原名《香篆幻境》)也在上海上演,引來一片叫好聲。
阿夫沙洛莫夫在1937年7月完成了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工作,當時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上海遭受了日本侵略軍狂轟濫炸。1938年1月16日,盡管面臨一些外部壓力,這部協(xié)奏曲仍然上演。作品是獻給第二任妻子塔季揚娜的,全曲由三部分組成,情緒明快而安靜。1938年,阿夫沙洛莫夫又創(chuàng)作了五部分組成的第一交響曲,這是作曲家把中國旋律學與西歐交響音樂和現(xiàn)代配器法相結(jié)合的嘗試與努力。1940年,在作者的親自指揮下,上海一支樂團演奏了這首交響樂。
阿夫沙洛莫夫在中國最大的音樂成就,莫過于參與《義勇軍進行曲》錄制和創(chuàng)作大型音樂劇《孟姜女》。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活動家賀綠汀曾回憶,1934年電通公司籌拍許幸之導演的電影《風云兒女》,其中的音樂要他幫忙,可影片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曲作者聶耳當時已去日本,為了穩(wěn)妥起見,賀綠汀便去找當時在上海赫赫有名的猶太作曲家阿夫沙洛莫夫幫忙,希望他代為配樂隊伴奏。阿夫沙洛莫夫拿到譜子后很興奮,答應一定表現(xiàn)好。在賀綠汀的印象里,阿夫沙洛莫夫反應很快,但伴奏改編的字跡寫得有些潦草,不得不反復修改。無論如何,這首撼人心魄的正義之歌如大家所愿唱響上海灘,乃至傳播全中國,后來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號角,直到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改定的代國歌歌詞為正式國歌)。在如今保存完好的上海百代公司發(fā)行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上,赫然寫著“《義勇軍進行曲》,袁牧之、顧夢鶴演唱,聶耳作曲,夏亞夫(即阿夫沙洛莫夫)和聲配器?!边@是他一生的榮耀。
在如今保存完好的上海百代公司發(fā)行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上,赫然寫著“《義勇軍進行曲》,袁牧之、顧夢鶴演唱,聶耳作曲,夏亞夫(即阿夫沙洛莫夫)和聲配器。”這是他一生的榮耀。
聶耳侄女聶麗華(左二)在參觀《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過程相關(guān)展出。
阿夫沙洛莫夫另一大“音樂豐碑”就是《孟姜女》。1943年,音樂劇《孟姜女》創(chuàng)作完成,1945年先后在上海和南京上演30場。為了重現(xiàn)秦始皇修長城時期的特點,負責音樂的阿夫沙洛莫夫和編劇姜椿芳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為了復原當時的服裝、發(fā)型和其他元素,他認真研究秦時的碑文、圖畫和雕刻,招募了近百名來自蘇州以及女主人公家鄉(xiāng)的刺繡女工,為演員縫制服裝上的各種獨特裝飾物和繡花,就連演員在舞臺上的動作和表演方法也做了重大改進。當年《申報》曾報道,與中國人習以為常、幾百年間傳承下來的東西大不一樣,《孟姜女》演員要摒棄從小養(yǎng)成的傳統(tǒng)習慣做法,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尤其是歌唱方法,投入到音樂劇演出中去,表現(xiàn)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特點。總之,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劇,將中國音樂旋律與西方和聲配器法有機結(jié)合起來的大膽嘗試。值得一提的是,規(guī)模如此之大的音樂劇自然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贊助商里除了手頭闊綽的商賈外,還有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和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后者還多次參加彩排。這部音樂劇雖然被部分人批評稱中國音樂發(fā)展之路“西化”了,但受到當時絕大多數(shù)中國大眾媒體一致好評,南京一家報紙載文稱:“阿夫沙洛莫夫為中國戲劇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辖畬⒅袊磉_方式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與西方和聲配器法結(jié)合起來,取得了很大成功?!币淮斡忠淮蔚暮迷u如潮,一次比一次更高的成就,讓阿夫沙洛莫夫逐漸在中外音樂界受到重視。
除了音樂創(chuàng)作,阿夫沙洛莫夫還在上海熱心從事教學活動,輔導年輕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其中黃貽鈞和陳傳熙在其指導下受益匪淺,前者后來成為上海交響樂團指揮,后者則成為上海電影樂團指揮,指揮配樂的電影超過335部,系我國名字上銀幕最多的人。也是在阿夫沙洛莫夫的影響下,在法國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年輕作曲家冼星海深入中國農(nóng)村,采集民間歌曲和舞蹈,并把采集到的素材廣泛應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阿夫沙洛莫夫?qū)χ袊耖g樂器情有獨鐘,曾堅持讓當時被西方人主導的上海交響樂團邀請最優(yōu)秀的中國胡琴演奏家魏榮利(音)擔任獨奏。
阿夫沙洛莫夫一生最為華彩的篇章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書寫的,但那終究是一個亂世,軍閥混戰(zhàn)、列強入侵,讓這個本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城市充滿了光怪陸離、殘酷血腥的色彩,這也給他的許多作品蒙上一絲滄桑感。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侵略軍控制公共租界,沒有國籍的阿夫沙洛莫夫和第二任妻子塔季揚娜遭到軟禁,直到日本宣布投降才重獲自由。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身體多病又心力交瘁的阿夫沙洛莫夫決定投奔1937年即定居美國的兒子雅各布。1947年,他第三次來到美國。
長笛協(xié)奏曲是阿夫沙洛莫夫赴美后于1948年創(chuàng)作的首部大部頭作品,作品旋律豐富多樣,但三段的主題均充滿了明顯的中國色彩。同時,協(xié)奏曲要求交響樂隊全員參加演奏,通過巧妙的配器實現(xiàn)了獨奏和伴奏的理想平衡。不過,阿夫沙洛莫夫在美國沒有實現(xiàn)“成名成家”的目標,如果說他的作品在中國基本上全都上演,有的還多次演奏,但在美國,只有少數(shù)幾部有此幸運。50年代,他曾試圖推動上海芭蕾舞團赴美巡演,節(jié)目單還有他的作品,但在肅殺的冷戰(zhàn)大背景下,這一努力無果而終,于是他打算在紐約組建一個芭蕾舞公司,上演自己的芭蕾舞劇作,不過最后也告夭折。1964年,阿夫沙洛莫夫在紐約去世,生前既未實現(xiàn)物質(zhì)富裕,藝術(shù)成就也未得到應有的承認。
盡管阿夫沙洛莫夫落寞地在美國去世,但中國人民并沒有忘記他。1985年,北京隆重慶祝其九十周歲誕辰,并邀請其兒子雅各布前來參加,中國文化部專門在北京舉行紀念音樂會,為此專門印制的折疊狀宣傳品上面印著他與兒子的簡歷、節(jié)目單,以及他與妻子塔季揚娜與雅各布、音樂劇《孟姜女》主要演員的照片。此后,上海和武漢也舉辦了他的作品音樂會和回憶演出等活動。上海還在其子雅各布的幫助下建立了阿夫沙洛莫夫檔案資料,里面收錄了他的作品復制件。
1997年,雅各布和兒子戴維(也是作曲家)開始在莫斯科聯(lián)合莫斯科交響樂團以及來自美俄的獨奏演員錄制三個硬盤,用于收錄阿夫沙洛莫夫的作品。這項工作持續(xù)了多年,現(xiàn)在聽眾們可以欣賞這位才藝非凡的作曲家的藝術(shù)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