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呂傳彬
何謂“去村”?就是走親戚、串親戚的俗語。每逢新年前后,親戚之間往來就叫“去村”。據說“去村”一詞,曾經成為人們挑竹籮或拿菜籃子裝上年糕探望親戚的代名詞。
到了今天,親戚聯(lián)系大多已由電話、微信或臉書代替。親戚往來提前相約,熱熱鬧鬧集中在酒店聚會,“去村”的名字好像與人們漸行漸遠了。幸而一些通俗易懂的、仍在民間流傳的“新年去村歌”,始終如一撩撥起人們心中的記憶:
春花李,李樹頭,
我個去村仔,新年回來勸阿媽。
阿媽不用愁,我過兩年挑得水,再過兩年睇得牛。
勤勤懇懇去賺錢,賺得金銀千百萬,返來買田兼起屋。
喜鵲喜,賀新年,
我個去村仔,新年歸來講實話。
阿媽不用愁,有人富貴我不愛,有人貧窮我不嫌。
勤勤懇懇去賺錢,賺得金銀千百萬,返來買田兼起屋。
那些年生活在鄉(xiāng)下。童年懵懵懂懂,除了苦候新年穿新衣吃雞腿,“去村”亦是其中的渴望。因為當年風雨滄桑,人們生活困難,平時無事難得“去村”一趟。
要是“去村”,大多在新年前后。那天,親戚想方設法買魚買肉,盡量做出豐富的飯菜招待,這一頓飯菜屬于難覓的美味佳肴。
某年,大年初一。天氣寒冷,天剛呈現(xiàn)曙色,媽媽突然推醒我,要我快快起床。我兩手揉著眼睛說:“媽媽,這么早去哪?”媽媽依然低聲說:“去外公家。你去不去?”未待媽媽話畢,我趕緊掀開被子下床。
那年發(fā)生的許多事情荒唐離譜,上面有人說拿年糕“去村”探親,屬于封建迷信產物,必須嚴厲鏟除。由本地學校設立的紅崗哨,組織中小學生守在公路,搜查過往路人是否攜帶年糕“去村”。所以,無人有膽量冒風險。
我家對面的小院子,栽有兩棵果樹。無奈之下,媽媽摘下幾個水果“去村”。大冷天,風刮起公路泥沙,來回撲打在我與媽媽臉上。媽媽心疼地問:“孩子,你冷不冷?”我鼓起勇氣說:“媽媽不冷,我也不冷?!?/p>
媽媽高興,望著前面的路說:“媽媽教你唱‘去村歌’,你學不學?”我毫不猶豫說:“我學?!?/p>
媽媽臉上掠過了笑意,小聲說:“這是你外公外婆教媽媽的過新年歌仔呢!”媽媽抹去沾在臉上的沙粒,邊走邊吟詠。此首“去村歌”,洋溢出過新年的氣氛:
去村仔,無帽戴,
新年做個去村仔。
探外公,見外公,
外公帶我打銅鑼。
銅鑼響,銅鑼亮,
銅鑼響亮千里外。
千里傳來喜悅事:
狀元及第與進士,
歸屬努力好兒郎。
去村仔,無鞋穿,
新年做個去村仔。
探外婆,見外婆,
外婆帶我摘蘋果。
蘋果香,蘋果甜,
蘋果香甜萬里外。
萬里送來歡樂事:
狀元及弟與進士,
歸屬爭氣好兒郎。
走過一段長長的泥沙路,又行走在長滿野草的鄉(xiāng)間小路,走近外公的村子,看見村口的榕樹下,某家的婆婆與媳婦臉紅耳熱,正在爭吵不休。走進外公家,我忍不住問媽媽:“都說開心過新年,怎么還有人吵架呢?”媽媽搖頭嘆息,又教我學會一首家庭和睦的“去村歌”: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走親戚,
親戚說短又話長,
望見家婆氣翻天,
又看媳婦苦瓜臉,
婆媳關系勢水火,
你斥我罵有意思?
新年來了破霉運,
喜悅同在做年糕。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探親戚,
親戚話短又說長,
婆怒嘴中含豬膽,
媳惱心內裝鐵鉤,
今系婆婆后為媳,
怎可存在隔夜仇?
新年來了鏟霉運,
牽手同坐屋檐下。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串親戚,
見面趕緊打圓場,
去村仔女唱歌仔,
聲聲流入心坎上,
婆說媳婦好孝順,
媳話婆婆似蜜甜,
天大地大夠寬廣,
不及親人親情濃。
時光流逝,轉眼數十個年頭。早年,又一個春節(jié)臨近,我回鄉(xiāng)探望老母親。期間,再次提及當年的“去村歌”。我說:“媽媽,你怎么能記得這么多的歌謠?”
媽媽笑瞇瞇說:“人們不是經常說,流傳最廣的,就是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嗎?我唱熟了,教會身邊的孩子們傳唱,慢慢就能傳下來啦!”
媽媽說:“‘去村歌’大多唱說過新年的事,還有些描述農時節(jié)令的事?!眿寢対M心愉悅,吟誦一首:
去村仔,看風景,一年四季好風光,月月到來都不同,
正月元宵晚,二月土地誕,三月田水白如銀,四月插田緩緩辦。
五月天啊,吃飽不瞌睡,六月割禾吃三餐。
去村仔哇,莫偷懶,今日辛勤去做工,明早必能谷滿倉。
去村仔,看風景,一年四季好風情,月月到來都不同,
七月仙女且下凡,酷暑飄過又落雨,立秋即將至。
八月團圓賞中秋,九月重陽去登高,
十月谷黃水稻壯,十一抹凈冷風天,十二辭舊喜迎春。
去村仔哇,莫懶惰,今天勤勞去做工,他朝終有大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