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畢節(jié)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標準化病人也被稱之為模擬病人,通常表示通過專業(yè)訓練可以形象、精準模仿出實際臨床表現(xiàn)的病人或正常人[1]。通過系統(tǒng)培訓與學習,標準化病人可以呈現(xiàn)出非常逼真的臨床癥狀、形態(tài)特征及疾病史等,并以情境模擬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能夠靈活充當病人、教師及考核人員三種角色[2]。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直接接觸到高度逼真的病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交流水平及綜合素養(yǎng)等,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多的醫(yī)學院將標準化病人引入到了教學改革中,為不斷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本研究將標準化病人應用到了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xiàn)說明如下。
研究對象為某醫(yī)學院2018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共計76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58名。將其分成兩個組別,第一組為參考組,共38名學生,其中男生10名,女生28名,采用傳統(tǒng)模式進行教學。第二組為研究組,共38名學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30名,采用標準化病人情境教學模式。兩組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長,同時對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學習成績、專業(yè)能力等進行調查,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3]。
本研究以一學年為時間,設置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總課時數(shù)為70課時,上學期與下學期均為35課時。參考組采用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方法,即教師先向學生介紹實訓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然后親自操作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操作流程,之后學生按照教師操作的手法依次到模型上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應觀察每個學生的操作方法并給予相應指導,最后對學生的操作標準性與規(guī)范性進行評估[4]。
研究組上學期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從下學期開始采用標準病人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在實訓活動開展前10 d將學習任務傳達給學生,同時將臨床案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做好充足準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班級學生平均分成5個小組,每組7~8人,圍繞教師布置的教學案例依次按照病情診斷、準備用品、實踐護理操作、護理考核、反饋等流程進行。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讓標準化病人擔當學生的護理操作對象,每組派出一名學生擔任護士,其余人員對操作過程進行仔細觀察,每個學生操作完成后依次進行下一位學生,直到小組中的每個人都進行實踐操作。在所有學生操作完成以后,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操作流程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不正確手法,并對標準化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考核。教師會將每組學生的情境模擬操作拍攝成視頻,讓每組學生反復觀看,深刻了解操作中的問題,需在下次操作中更正過來[5]。
每學期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護理操作水平進行考核。由于第一學期兩組都是采用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因此采用抽簽的方式對每個學生的單項技能進行考核。第二學期研究組采用標準化病人情境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行考核。下學期教學結束后,對研究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含同意開展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強化對護理操作的理解、提高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有利于消化護理操作相關內容、解答病人疑問時語言簡潔易懂、提高學生學習護理操作的積極性、不能同時進行操作與語言互動、護士教學不能僅依靠基礎實訓、希望標準病人模式能夠廣泛應用這9項內容。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將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結束后統(tǒng)一收回,共發(fā)放問卷38份,收回38份,調查結果有效率100%,最后統(tǒng)計調查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上學期考核成績中,參考組學生以微弱優(yōu)勢優(yōu)于研究組,總體上兩組學生專業(yè)水平相差不大,但進入到下學期后,研究組學生采用了標準化病人情境模擬教學法,參考組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最終研究組考核成績?yōu)?86.39±4.01),參考組為(77.46±6.21),研究組學生專業(yè)成績明顯高于參考組。
表1 兩組學生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統(tǒng)計表分)
由表2可知,76.3%的學生同意開展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97.4%的學生認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能夠強化對護理操作的理解,81.6%的學生認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92.1%的學生認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有利于消化護理操作相關內容,89.5%的學生認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能夠實現(xiàn)在解答病人疑問時做到語言簡潔易懂。
表2 研究組學生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 [n(%)]
在傳統(tǒng)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學生只能以塑膠假人為實訓對象,無法和病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對病人病情的詢問與調查也是依照規(guī)定進行的,不靈活,起不到較好的溝通效果[7]。采用標準化病人作為實訓對象后,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觀察到病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一系列和病癥有關的細節(jié),在和病人溝通交流中也能得到良好反饋,與實際護理操作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能夠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基礎護理學實訓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護理學實訓教學品質。
在傳統(tǒng)實訓課程教學中,通常是注重學生單個技能的培訓學習,沒有從臨床應用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8]。而標準化病人情境模擬教學能夠逼真反映出實際臨床的工作狀況,引導學生主動解決病人出現(xiàn)的問題,增加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護理水平及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