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工匠本一家
說起來,確山打鐵花起初源于五門(金、銀、銅、鐵、錫)工匠的祭祀活動。
宋代崇尚道教。確山縣境內的老樂山是道教圣地,廟觀眾多,有“九宮二觀一拜臺”。當時,五門工匠敬奉道教祖師太上老君,每年年初開業(yè)前,為首的工匠就搭建花棚,并在花棚北方面南搭一神棚,選定吉日,從神棚出發(fā),趕到老樂山老君廟、火神廟中獻上祭祀品舉行祭祀儀式,求老君爺、火神爺保佑全年平安、生意興隆、四季發(fā)財。當夜打鐵花。
工匠們的祭祀活動得到道士的支持,每每都會提供打鐵花的場地。在工匠祭祀時,道士組織笙、簫、管、笛、絲竹、鑼鼓等樂器演奏,為工匠們助興助威。平時,工匠們?yōu)榈朗總冭T造鐘、罄、云牌、香爐、火盆之類,也是不收費的。
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邀請工匠打鐵花,為慶典增光添彩。這無形中促進了打鐵花的發(fā)展和壯大。
1600℃下光膀子上陣
在眾多鐵花焰火中,確山打鐵花以其獨特表演取勝,整個過程充滿了神秘和驚險。其過程分搭花棚、設彩、擊花三部分。
搭花棚:人們要先在寬闊場地上搭起一個丈余高的大棚,稱為“花棚”。
設彩:花棚頂鋪一層新鮮的柳樹枝,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等?;ㄅ镯敳空胸Q起一丈多高的桿子,稱為“老桿”。老桿頂上綁上鞭炮、煙花等,稱為“設彩”?;ㄅ锱赃吜⒁蛔刍F汁用的熔爐,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化成鐵汁待用。打鐵花的用具叫“花棒”,是兩根手腕粗細的新鮮柳木棒,分為“上棒”和“下棒”,各長尺余。上棒的一端側面挖有一個指頭肚大小的圓坑,用以盛鐵汁。
擊花:打鐵花時,打鐵花者手執(zhí)兩根花棒,頭上反扣著葫蘆瓢,光膀子跑到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一棒接著一棒,一人接著一人,十幾個師傅如游龍般往來于熔爐和花棚之間?;ㄅ飪雀吒叽蚱鸬蔫F水遇到花棚上的新鮮柳枝,再四濺開來,點燃懸掛著的煙花鞭炮。霎那間,流星如瀑,鞭炮齊鳴,聲震天宇。
表演打鐵花時,另有舞龍隊與之配合,稱為“龍穿花”。對觀眾來說,這是一場火樹銀花的視覺盛宴。
楊建軍癡心傳藝
古時,打鐵花難登大雅之堂,鮮見有官方記述,有名有姓的傳承人只能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由于打鐵花具有較大危險性,很多年輕人不愿學習,使得這門民間技藝日漸瀕臨失傳?!拔母铩鼻昂?,打鐵花一度絕跡。
楊建軍是確山打鐵花的第六代傳承人。對他來說,確山打鐵花是一顆深埋在內心的種子。童年時,楊建軍親眼目睹打鐵花時的燦爛場景,大為震撼。1980年前后,他開始尋訪確山打鐵花,當找到民國時期確山打鐵花會會長、70多歲的老鐵匠李萬發(fā)后,不顧人們的冷嘲熱諷,楊建軍毅然拜師學習打鐵花絕技。
1988年春節(jié),楊建軍讓中斷了26年之久的確山打鐵花重新面世,引起轟動。為了安全,他還對煙花、鞭炮的質量、品種、配置、擺設以及花棚搭設、柳枝擺放等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確山打鐵花表演更具魅力。
2002年,楊建軍自籌20多萬元組建了確山打鐵花民間表演隊,開始對這一千年絕技進行傳承和展示性保護。他不但毫無保留地傳藝,而且經常參加公益性表演。2004年和2005年,楊建軍應邀率隊到鄭州市中原文化廟會上表演打鐵花。夢幻般的美麗征服了全場觀眾,大家紛紛為“確山打鐵花”鼓掌吶喊。
在楊建軍的努力和帶動下,確山打鐵花重放光彩。2008年,確山打鐵花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是國內打鐵花類表演唯一入選國家級非遺的保護項目。
近年來,確山打鐵花先后前往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展演,還開展了確山打鐵花進軍營、進校園、進社區(qū)等公益性活動,每次都引起轟動。2016年,確山打鐵花受央視春晚節(jié)目組邀請,登上2017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舞臺;2017年,確山打鐵花受孫周導演邀請,參加電影《人間喜劇》的拍攝;2018年,確山打鐵花受邀參加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jié)暨農民電影節(jié)啟動儀式,并參演了年度熱播大劇《延禧攻略》。
非遺名片
確山鐵花又名“打鐵花”,是河南省確山縣流傳的一種大型民間傳統焰火,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確山鐵花表演時,在一處空曠場地搭出6米高的雙層花棚,棚上密布新鮮柳枝,上面綁滿煙花鞭炮和煙花等。棚中間豎立一根6米高的老桿,使花棚總高度在10米以上。旁邊設一熔爐化鐵汁,10余名表演者輪番用花棒將千余度高溫的鐵汁擊打到棚上,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鐵花又點燃煙花鞭炮,再配上“龍穿花”的表演,場景蔚為壯觀,呈現出驚險刺激、喜慶熱鬧的特點。
打鐵花技藝歷史悠久,表演氣勢磅礴,場面宏大。打花藝人在千余度的鐵花中赤膊上陣而能進退自如,不被燙傷,現代煙花的燦爛奪目和傳統絕技的神秘驚險交織在一起,令人嘆為觀止。打鐵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貿習俗、民間工藝等內容,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寶庫,為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