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帆
這幾年,論起全國手工紙關注度,若是“開化紙”排第二,大概也沒誰敢認第一了。
2017年3月,“開化紙研究實驗室·楊玉良院士工作站”在開化紙技藝研究中心正式啟用。同年11月24日,第一屆古籍寫印材料國際研討會在浙江開化縣召開,與會的世界各地代表,就開化紙的歷史源流、制作工藝、分析檢測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間,35部開化紙本古籍在現(xiàn)場展示,這是首次集中展現(xiàn)開化紙本文獻,規(guī)模之大,品種之多,使參會人員贊嘆不已。與此同時,對于開化紙究竟以什么為原材料,歷史上的產地到底是不是開化縣等問題的探討,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2018年,國家圖書館的易曉輝先生在《文獻》上發(fā)表論文《清代內府刻書用“開化紙”來源探究》,援引王傳龍博士的《開化紙“考辨”》以及翁連溪老師的《清代內府刻書研究》的結論,進一步從史料、檔案以及科學檢測手段等方面,提出清代“開化紙”實為“涇縣連四”,其原料為青檀皮等觀點。針對開化紙古籍文獻在社會與業(yè)界引起的高度關注,2019年11月,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古籍鑒定專業(yè)委員會主辦了“開化紙古籍專題研討會”,再次邀請專家進行研討,提供了一個專題討論的平臺。
關涉開化紙的每一次會議、爭論,總有一個人會被推到風口浪尖,此人,就是開化紙工作坊的負責人黃宏健。我第一次見到黃老師,就是在2017年開化的那次會議上,他驅車帶我們前去參觀工坊。也是那一次,我才知道他并非一直都是個做紙的匠人,最初,他的謀生手段是開飯店,只因為喜歡舞文弄墨,才對“開化紙”上了心。說真的,剛知道這一點,心里確實有點不以為然:半路出家,能做出好紙?隨后,“開化紙”一次次被證實極有可能并非為開化縣所產,而黃宏健所提出的在開化縣復原“開化紙”的話,就總顯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在2019年第二屆傳統(tǒng)寫印材料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黃宏健做了關于傳統(tǒng)手工紙與現(xiàn)代生產的發(fā)言,提出立志做中國最好的手工紙時,被與會的一位藏書家當面質疑:“到底有沒有把“開化紙”復原出來?”場面頗為尷尬。不過,黃宏健倒并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反倒是常有消息在業(yè)內爆出:經(jīng)過300多天的疲勞測試,最新研發(fā)出來開化紙,壽命可達2825年;與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合作,開展紙漿生物漂白技術研究;世界級印鈔郵票雕刻大師馬丁·莫克使用黃宏健制作的“開化紙”,印制了作品《一帶一路“帆船”》,并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英國倫敦皇家集郵協(xié)會150周年國際慶典上展出。我想,不管做出來的是不是曾經(jīng)的“開化紙”,只要他能夠堅持開發(fā)研究手工紙,對我們修復師來說,總歸是件大好事。
2020年10月中旬,有機會去開化的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qū)參觀。這個地方我早幾年曾去過,所以預先聯(lián)系了黃宏健老師,索性脫離一同前往的大部隊,由他開車到旅游區(qū)接我,去他家訪紙。
我和黃老師性格都比較直爽,上了車,并無過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題。他告訴我,他們家目前使用的皮料因生態(tài)保護的原因,在沒有人工種植的前提下暫時由國外進口的替代:楮皮,是泰國產的;雁皮,菲律賓的。他認為,國內的原料,生產周期不統(tǒng)一,在制漿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進而影響紙張質量。而菲律賓的皮料,是統(tǒng)一人工培育的?!霸牧虾苤匾O備也很重要,所以我這里已經(jīng)開發(fā)研制了一套半自動的制漿設備。因為手工紙定量生產,全靠人工不行,產能低,工人技術不穩(wěn)定,品控如何把關?我們一方面與復旦合作,一方面跟上海質量技術研究院和浙江質量技術研究院聯(lián)系,由他們幫我們做檢測,一邊檢測一邊調整。”我不禁問道:“這樣,豈不是變成半機器紙了嗎?”“這在日本叫做機制手工紙?!秉S老師很認真地糾正我,“機器制作但有著手工紙的品質,您想,未來做手工紙的人越來越少,而且每個人做出的紙都不一樣,手工紙的發(fā)展如何順應時代的需求?我們做出的手工紙,用上海德堡印刷機,可以一分鐘印一千多張,但稍微有點厚薄不均勻,就卡上了。難道,還要讓我們去用上世紀40年代的那種老式印刷機嗎?全部使用雕版印刷也不現(xiàn)實吧。所以說,打造科技的平臺再融合傳統(tǒng)的工藝,創(chuàng)新的理念很重要。對,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就沒有辦法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有信心能研制出半自動的抄紙設備,造出高品質的手工紙?!辈粩嗟挠行旅~從黃老師口中跳出,我恍然覺得,自己是在與身在科技前沿的技術人員交流。他對日本紙張也分外關注,這種關注并不僅僅停留在紙張本身,他甚至會從日本人的書寫、刻印特點來分析中國和日本紙張的特點,這些考慮都是非常深入和實際的,聽完有點意外。
車很快到了工坊,小院子與三年前沒有太多變化,依然小巧精致,花壇里倒是多了不少植物,上面還掛著木質小標牌,名稱一目了然:“楊桃滕”“構樹”“青檀”,還有“蕘花”。原來它們都是造紙的原材料或者輔料。黃老師托著蕘花的枝條,嘆惜道:“我們之前準備自己培植蕘花,弄了幾十畝的地,就是想從源頭確保品質,可種下去2000多株,現(xiàn)在只剩下300株活著?!?/p>
院子的小平房后面,新蓋起了一排二層小樓,樓前回廊的空地上堆放著蕘花皮料的半成品,想來,這就是從國外進口的吧。一樓是一個大通間的車間式工作場地,大部分是機械化的制紙機器,不知道是不是黃老師所說自己研發(fā)的半自動機器,但我的吸引力早被坐在屋內的兩位師傅吸引過去了,只見他們手里各拿一把鑷子,在一盆清水樣的稀漿料里挑撿雜質。這可是又費眼又費時的活兒,但黃老師卻并不以為然:“上回打漿機沒有清洗干凈,漿料混進了一點雜質,撿掉就行,否則會影響紙面清潔度?!惫錾钐?,有一個小房間,是黃老師從江西鵝湖紙坊請來的何姓抄紙老師傅的工作間。人是從江西請來的,可這抄紙的方式卻非江西的,而是黃老師自己研究實驗出來的。水槽邊上,也放著把精細的小鑷子,何師傅偶爾拿起小鑷子去撿出紙面的雜質??磥?,他們這里做紙,要求真的是很高??砂凑者@樣的方式,如何能出量呢?黃老師告訴我:“何師傅光紙(紙張上焙墻)做得比我好,他做一輩子了,但抄紙不如我。你別不信,我抄紙很不錯,但太忙了,每天只能抄個一百多張,有時候甚至只有幾十張。數(shù)量先不去管它了,關鍵是先考慮要做出好紙。而且,我不是研發(fā)了設備嗎?將來抄紙也可以用機器替代,這樣,品質才能有保障?!彼呎f邊往外走,而我卻被堆放著干漿料的四個籮筐吸引住了。因為,有意思的是,這四筐漿料顏色深淺不一,或者說,顏色由深至白。經(jīng)黃老師一指點才明白,他們是采用生物酶技術進行漂白工藝的,黃老師的說法很通俗形象:“用生物酶把木質素吃掉?!逼鋵嵣锩讣夹g在紙漿漂白中的應用時間并不短,它的作用原理就是通過酶與漿料中化學成分的反應,提高漿料的可漂性,并直接降解木質素,以提高漿料白度。生物酶漂白紙漿是一種綠色環(huán)保的技術,可有效降低紙張生產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但是在傳統(tǒng)手工紙制作中使用,至少我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吧锩钙准垵{,有利有弊,它實際上就是一個活性細菌,可以通過加溫加壓等方式,使它發(fā)展成為一個群體,把木質素,就是那些黑色的物質吃掉,但它們發(fā)展太快,如果不及時提供新的原材料,它們就吃漿料,這是一個弊端。我們現(xiàn)在研究如何來控制活性細菌的發(fā)展速度,以及降解木質素的程度,人工控制一下,達到我們自己的標準?!甭犞S老師這樣介紹,突然回想起2019年11月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傳統(tǒng)寫印材料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復旦大學謝守斌博士曾經(jīng)做過題為《開化紙紙漿生物漂白的初步研究》的報告??磥恚矍斑@些漿料,正是他們研究、實驗并且投諸生產的成果。
按照我訪紙的慣例,總是會問問做紙人對紙簾的看法。黃老師認為,現(xiàn)在的紙簾密度不夠,不光是竹絲的問題,還與綁竹絲的那根線有極大的關系。從簾子側面看,現(xiàn)在的綁線都是圓柱形,每個打結的部位都突出于簾子平面上,綁結明顯,簾紋就明顯。過去的制簾師傅會抽生絲綁簾子,那樣的絲綁出的簾子,打出的結都是扁的?!安皇钦f“開化紙'簾紋細密,目測不明顯嗎?我想,跟這個絲線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就可以利用納米技術制作絲線,不過他們要求的制作量很大,我們這一點簾子的需求量太不足道了?!笔潞?,我查看了資料,從一些實踐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各種規(guī)格的生絲,其橫截面近似于橢圓形的,大體占了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不知道這個橢圓狀的形態(tài)是否對制作紙簾有利?如果黃老師能夠與相關研究部門開發(fā)研制出合適的絲線用來編織紙簾,也是有利于手工造紙業(yè)的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我們回到他的工作室,觀看作坊內制作的各色紙樣,看得出,黃老師很得意自己的作品,每拿出一張紙,就非要我猜是什么原材料的。我的眼睛畢竟不是顯微鏡,何況,他的制作工藝使得有些纖維特征并不明顯。我根據(jù)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去猜測,差不多屢猜屢錯,狼狽不堪,他就笑得格外開心。確實,紙面潔凈細膩,甚至有點晶瑩的光澤,經(jīng)過搓揉試驗后,這些皮紙不破不爛,甚至更加柔軟如同絲綢一般,我倒也是心生歡喜。他這里也用機械設備制作出一些每平方米三克重的超薄皮紙,他也取出讓我瞅瞅,問我這些紙可以派上什么用場。我試了一下紙張強度,覺得倒是可以用做古籍修復中的溜口。他挺高興,因為他目前對自己手工紙的定位,就是紙質文物修復和高端印刷材料。
我們避無可避地又談到了“開化紙”的“祖籍”問題。黃老師一臉坦然:“開化紙的原籍地是不是開化,現(xiàn)在造的紙是否達到明代或清代的開化紙水平我們就交由專家考證評論,關鍵是要拿得出好紙,只有做出好紙才能說明問題。我們不急,不會現(xiàn)在就產業(yè)化。我一定要做最好的手工紙,要把它們送去SGS檢測(SGS是瑞士通用公證行的簡稱,是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是公認的質量和誠信的基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資格最老的民間第三方從事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鑒定的跨國公司),我希望未來,在國外修復中國古籍的人,不再使用日本手工紙,而是用上我們自己做的紙。我也希望,我們做的紙,能在國內手工紙領域內引起震動,推動大家一起制作好紙!”
下午,黃老師帶我去參觀他的蕘花培育基地。蕘花樹苗與其他植物混種,相比旁邊或茁壯成長或郁郁蔥蔥的植物,夾雜在其間的蕘花苗顯得有點纖細而孱弱。他連續(xù)從地上拔出數(shù)根枯死的蕘花,再一次跟我說:“汪老師,我們之前種下去二千多株,上次來看就只剩下二百多株了,今天,看來剩下的就更少了,再繼續(xù)努力吧?!?/p>
做出一張好紙,很難;做出一張讓業(yè)內認可的好紙,更難;做出一張讓國際上認可的好紙,難上加難!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