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外后視鏡精細化布置研究

      2021-06-02 01:53:34趙國棟楊興龍丁立杰王旭夏華翅葛川平
      汽車文摘 2021年6期
      關鍵詞:后視鏡人機視野

      趙國棟 楊興龍 丁立杰 王旭 夏華翅 葛川平

      (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長春130011)

      主題詞:外后視鏡 精細化 人機工程學 場景化 感觀質量

      1 前言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不斷進步,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選擇的重要工具之一,汽車的安全性也獲得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汽車行駛過程中,大部分的信息通過視野獲得,保證駕駛員獲得良好的視野是汽車開發(fā)過程中重要的工作之一[1]。駕駛員視野包括直接和間接視野,直接視野是指駕駛員透過風窗玻璃和車門玻璃獲得的相關信息;間接視野是指駕駛員通過內外后視鏡獲得車輛周圍的路況信息。后視鏡的布置設計尤其是外后視鏡,對提高汽車的行駛安全性有較重要的意義[1-2]。

      外后視鏡是汽車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行駛過程中駕駛員需要頻繁觀察外后視鏡獲得車輛周邊的車況信息。外后視鏡的位置直接影響駕駛員的觀察時間,位置過于靠后,觀察角度變大,反應時間變長,行駛安全將會變差;外后視鏡又是影響汽車外觀造型的重要部件之一,對于視野要求,希望外后視鏡尺寸越大越好,但尺寸增大會影響車型整體造型的協(xié)調性,并且會對前方視野造成遮擋,且外形尺寸與開發(fā)成本、行車噪聲息息相關[3-4]。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yè)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汽車的精良性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綜合考慮法規(guī)、人機布置、反光炫目和感觀質量4個維度,詳細描述外后視鏡的精細化布置。

      2 法規(guī)要求

      外后視鏡的布置首先必須滿足法規(guī)要求,GB 15084—2013[5]和GB 1589—2016[6]對外后視鏡提出了嚴格要求。

      2.1 法規(guī)可視區(qū)域要求

      GB 15084—2013對M1類汽車左右外后視鏡視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如圖1中陰影部分表示駕駛員通過外后視鏡必須能看到的區(qū)域[5]。

      圖1 外后視鏡視野法規(guī)要求[5]

      2.2 鏡面最小尺寸要求

      外后視鏡的鏡面尺寸應滿足以下要求:

      (1)能在其反射面上繪出以a為底邊,高為40 mm的矩形。

      (2)反射面上還能繪出與矩形高平行的線段,其長度為b。

      (3)a和b的數(shù)值參考表1[5];r為外后視鏡的曲率半徑。

      表1 a和b的最小值[5] mm

      2.3 旋轉軸位置要求

      以外后視鏡旋轉中心做1個直徑為70 mm的圓柱體,該圓柱體至少應切到連接件的表面部分,如圖2[5]。

      圖2 外后視鏡旋轉軸示意[5]

      2.4 觀察角度要求

      在確定駕駛員側外后視鏡位置時,應保證外后視鏡中心與眼點連線和車輛縱向對稱面夾角不大于55°[5],如圖3所示。

      圖3 外后視鏡觀察角度要求[5]

      2.5 外后視鏡外伸量要求

      GB 1589—2016法規(guī)要求乘用車的整車寬度(不含外后視鏡)最大限值應不超過2 550 mm。車輛間接視野裝置單側外伸量不應超出車輛寬度250 mm(如圖4)[6]。

      圖4 外后視鏡外伸量要求[6]

      3 人機布置要求

      法規(guī)的相關要求只是設計的最低的門檻,在產品開發(fā)過程中要從人機工程專業(yè)角度合理定義外后視鏡的位置,確保駕駛員行駛過程中觀察的便利性。按照外后視鏡安裝位置,有3種形式:

      (1)安裝在車門三角區(qū)如圖5所示;

      圖5 布置在三角窗

      (2)安裝在車門外板如圖6所示;

      圖6 布置在車門

      (3)安裝在水切位置,如圖7所示[5]。

      圖7 布置在水切位置

      圖8 外后視鏡X向位置定[7]

      3.1 X向位置定義

      文獻[7]中對外后視鏡的X向位置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建議外后視鏡與R點X向距離>500 mm,且不能超出駕駛員踵點位置,如圖8所示。但不同車型由于坐姿不同,駕駛員踵點前后位置差異較大。且外后視鏡的X向位置直接影響駕駛員的觀察動作和響應速度,尤其對于身材較矮人員,更容易受外后視鏡位置影響[8]。GB 15084—2013法規(guī)中規(guī)定駕駛員觀察角度不大于55°,某車型在初期開發(fā)開發(fā)過程中設定為54°,但后期路試階段,身材較矮人員抱怨外后視鏡位置靠后,觀察不便,有安全風險。為合理定義外后視鏡的X向位置,結合對標數(shù)據(jù)如圖9所示,建議外后視鏡鏡面中心與駕駛員R點位置>570 mm,外后視鏡觀察角度45±3°。

      圖9 外后視鏡鏡面中心與R點X向距離

      3.2 Y向位置定義

      外后視鏡Y方向布置應滿足GB 1589—2016要求,單側外伸量不應超過整車寬度250 mm。并且要盡量增大外后視鏡與A柱之間的間隙如圖10所示,改善A柱盲區(qū)。

      圖10 外后視鏡與A柱之間間隙

      3.3 Z向位置定義

      由于人眼觀察外后視鏡的視野不能被水切遮擋,如圖11和圖12所示,外后視鏡下殼體高度在視線方向上必須高于水切[9],但位置過高,外后視鏡殼體將影響駕駛員對前方交通路況信息的識別,結合對標數(shù)據(jù)如圖13所示,建議鏡殼上部與R點Z向距離不大于600 mm。

      圖11 左眼觀察外后視鏡

      圖12 右眼觀察外后視鏡

      圖13 外后視鏡鏡殼與R點Z向高度

      3.4 外后視鏡安裝角度定義

      外后視鏡通常與Y軸有一定的角度如圖14所示,且左右側外后視鏡角度也不一致。文獻[7]中建議左側夾角A1為13~30°,右側A2為13~40°。某車型初期定義左側夾角A1為20°,右側A2夾角為30°,但后期路試人員反饋左側外后視鏡視野范圍不足,車身在后視鏡中視野占比較大。為合理定義外后視鏡的安裝角度,結合對標數(shù)據(jù)如圖15和圖16所示,建議左側外后視鏡安裝角度A1:15~17°,右側外后視鏡安裝角度A2:27~30°,并且重點關注GB 15084—2013法規(guī)中外后視鏡視野區(qū)域障礙物的遮擋要求,車門把手等障礙物遮擋不超過10%[5]。

      圖14 外后視鏡安裝角度

      圖15 左側外后視鏡安裝角度

      圖16 右側外后視鏡的安裝角度

      4 感觀要求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汽車的感觀要求越來越高,外后視鏡的精細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汽車的整體印象。

      4.1 整體造型

      外后視鏡的外觀要與汽車整體造型一致,比例協(xié)調,競品1如圖17所示和競品2如圖18所示,外后視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圖17 競品1

      圖18 競品2

      左右2側外后視鏡與A柱間隙應均勻,某車型左右間隙差值超過20 mm,視覺效果較差如圖19所示。

      圖19 某車型外后視鏡外觀效果

      4.2 車內視野性

      設計者還需重點關注駕駛員視線方向上,外后視鏡的比例協(xié)調性(如圖20所示),盡量減小鏡殼尺寸L2,減小外后視鏡盲區(qū),并且合理設定鏡面與鏡殼的尺寸比例(L1/L2),盡量接近黃金分割比,提高視野方向的外后視鏡整體協(xié)調性[10-12]。

      圖20 視線方向上外后視鏡比例

      4.3 外后視鏡分縫和鏡殼反光

      應避免外后視鏡殼體與鏡座的分縫在視線角度下直接被看穿如圖21所示,如確實無法規(guī)避,建議增加遮蔽結構如圖22所示。

      圖21 某車型分縫

      圖22 某車型遮蔽機構

      外后視鏡開發(fā)過程中應進行反光校核,避免陽光在鏡殼表面產生鏡面反射,某車型外后視鏡在特定時間特定角度下,外界陽光經鏡殼反射會進入人眼,影響駕駛安全如圖23所示。鏡圈應選擇較為粗糙的皮紋,最大程度弱化反光效果,競品3在陽光下鏡圈幾乎不存在反光現(xiàn)象如圖24所示。

      圖23 某車型鏡殼反光

      圖24 競品3

      4.4 反光炫目規(guī)避

      儀表板的除霜口大多采用鍍鉻處理,強光照射下,除霜口會在側窗玻璃上成像,如果除霜口布置位置不合理,成像區(qū)域和駕駛員觀察外后視鏡區(qū)域大面積重疊(圖25)影響駕駛安全,外后視鏡開發(fā)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該現(xiàn)象發(fā)生。

      圖25 某車型除霜口成像

      夜間行車過程中,組合儀表發(fā)出的光線會在側窗成像,如果虛像與駕駛員觀察外后視鏡區(qū)域重疊如圖26所示,將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造成安全隱患,汽車開發(fā)過程中應重點關注該現(xiàn)象[8]。

      圖26 某車型組合儀表成像

      5 驗證和評價

      按照汽車開發(fā)流程,外后視鏡后續(xù)要進行驗證和評價等一系列工作。

      5.1 外后視鏡驗證

      外后視鏡驗證主要包括虛擬驗證和實物驗證,虛擬驗證主要借助軟件,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逐項校核。實物驗證主要依賴實物模型,開展主觀評價。

      5.1.1 虛擬驗證

      RAMSIS軟件是慕尼黑工業(yè)大學專門針對人體姿態(tài)研究開發(fā)的軟件,數(shù)據(jù)來源主要是基于大多數(shù)駕駛員的駕乘習慣和駕駛過程中關節(jié)的角度,并且可以根據(jù)人體當前尺寸對未來幾年進行預測。用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載入車輛的CAD模型,創(chuàng)建用戶目標人體。RAMSIS特有的場景功能可真實還原駕駛員的駕乘場景,能比較精確的完成虛擬驗證工作[13-16]。

      為校核不同身高人體觀察外后視鏡的動作,需借助RAMSIS軟件生成不同身高人體如圖27所示,并且模擬觀察動作,校核頭部關節(jié)角度是否舒適如圖28所示。

      圖27 某車型不同身高人體駕駛姿態(tài)

      圖28 某車型駕駛員外后視鏡觀察動作

      RAMSIS軟件可創(chuàng)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用車場景,更真實的還原駕駛員的用車感受。圖29模擬轉彎場景,圖30模擬外后視鏡盲區(qū)是否影響駕駛員對道路信息的識別,圖31模擬駕駛員能否透過外后視鏡識別正在過馬路的小孩。

      圖29 模擬轉彎場景

      圖30 外后視鏡盲區(qū)的影響

      圖31 模擬小孩過馬路

      5.1.2 實物驗證

      目前實物驗證模型主要包括人機臺架和Seating Buck模型。

      人機臺架模型(圖32)是設計前期的主要驗證手段之一,驗證內容包括人機姿態(tài)、內部空間、整車視野和進出方便性等,外后視鏡位置初步確定后可搭載人機臺架驗證[17]。

      圖32 人機臺架模型

      Seating Buck模型[18-19](圖33),能夠真實的還原造型數(shù)據(jù),其中外后視鏡驗證內容主要包括位置、視野、盲區(qū)、反光炫目和感觀質量等。

      圖33 某車型Seating Buck模型[18-19]

      5.2 主觀評價

      在人機臺架模型或者Seating Buck模型階段,應組織不同身高人群開展主觀評價,確保外后視鏡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駕駛員的觀察需求。

      5.2.1 評價人員選擇[20]

      (1)評價人員應至少具備2年及2年以上駕齡,且對汽車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保證能夠對評價項目給出合理性的建議。

      (2)評價人員應盡量與開發(fā)車型的目標用戶一致,身高范圍應盡量包含低、中和高3種身材,且同一身材人員數(shù)量不少于3名。

      5.2.2 評價標準[20]

      所有評價人員評分標準一致,評分標準采用“5分制”,評價前組織培訓,確保在相同條件下,對同一項目不同人員給出的評價分數(shù)應盡量一致,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主觀評價評分標準[20]

      6 結束語

      在傳統(tǒng)外后視鏡布置的基礎上,增加了人機、感觀質量和場景化驗證等多方面內容,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外后視鏡的設計方法,尤其是在精細化提升方面需要考慮的維度,對后續(xù)產品開發(fā)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后視鏡人機視野
      人機“翻譯員”
      從內到外,看懂無人機
      南都周刊(2021年3期)2021-04-22 16:43:49
      居· 視野
      中華民居(2020年3期)2020-07-24 01:48:04
      臂戴后視鏡
      “人機大戰(zhàn)”人類智慧遭遇強敵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7:50
      未來深空探測中的人機聯(lián)合探測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8
      創(chuàng)新的攝像監(jiān)視系統(tǒng)取代車外和車內后視鏡
      汽車零部件(2015年8期)2015-06-23 13:53:51
      視野
      科學家(2015年2期)2015-04-09 02:46:46
      汽車的復眼 后視鏡及側視鏡的由來
      汽車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 12:14:52
      真相
      讀者(2014年18期)2014-05-14 11:40:56
      宣恩县| 临沧市| 密云县| 定结县| 渭南市| 嘉定区| 庆安县| 融水| 中宁县| 石景山区| 肃北| 桂阳县| 赣榆县| 河南省| 淳化县| 屯留县| 简阳市| 安国市| 平果县| 淮阳县| 阜阳市| 专栏| 苏尼特左旗| 佛教| 北票市| 彭泽县| 牙克石市| 兴隆县| 中超| 岐山县| 曲水县| 凭祥市| 青岛市| 长沙市| 田东县| 会同县| 桂东县| 元江| 札达县| 平远县| 曲周县|